15家自主车企,净利总额不及现代,价格战果然损人不利己

喝喝汽车下午茶 2024-05-08 02:42:39

时间来到5月份,所有上市车企都已发布2023年财报。本以为乘着新能源浪潮,自主车企可以大赚特赚。谁知道,雷声大雨点小。包括比亚迪在内的15家自主上市车企,2023年全年销量累计达到1913万辆。只算盈利状态的中国车企,合计净利润为896.33亿元。高吗?

处于中国市场边缘的现代集团(现代+起亚),2023年全球销量约734万辆,净利润约为1109.34亿元。也就是说,中国盈利上市车企净利润总和,仅为现代集团的八成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卖得比别人多,为什么赚的却比别人少呢?

一方面,合资品牌份额压缩,影响集团利润贡献。在新能源浪潮之下,许多合资品牌转型不佳,燃油车销量迅速下滑,利润贡献自然越来越小。比如,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三大合资品牌,去年总销量约为360万辆,较上一年减少了47万余辆。三大合资品牌对上汽集团的盈利贡献总额为66亿元,相比2022年少了91.4亿元。

另一方面,由于高端发展不利,未能创造可观利润。最典型的,就是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五菱靠着五菱宏光MINI EV,算是成功实现新能源转型。然而该车属于低廉的微型车,即便累计销售百万辆,整体利润也是极其微薄。后期上汽通用五菱也积极向更高市场发展,但高端化转型并不顺畅。一来二去,盈利贡献十分有限——上汽通用五菱2023年销量140万辆,净利润18亿元,同比减少36.3%。

再有,整体费用大幅上升,进而导致利润下滑。市场处于高速发展背景之下,车企想要成功站稳脚跟,必须在品牌建设、研发制造和售后服务等环节投入大量的资源。费钱的项目多了,利润自然有所下滑。比如,广汽集团去年研发、销售和管理三大费用合计为122亿元,较上一年增加了近30亿元。净利润同比减少45.08%至44.29亿元,仅是比亚迪的七分之一。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缘故。

雷军有一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意思十分简单,抓住时代风口,创业更易成功。雷军这样的成功案例摆在眼前,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信奉这句话。所以,当新能源浪潮袭来之时,一批批“勇士”踏入新能源汽车市场,试图抓住机会创造伟大的事业。更何况,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相对而言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时不我待,新能源品牌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据不完全统计,在华有销量的汽车品牌,已经超过了100家。可问题是,汽车是世界上机械度最高的量产产品,想要造好并不容易。即便转化为新能源汽车,没有传统“三大件”的约数,也要考验智能系统等先进技术。

但对大多数“勇士”来说,抓住时机胜过一切——不必想清楚,先上场再说。于是,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

在日前举办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雷军坦言自己看完北京车展十分绝望:“每家车厂都做一系列的车,好的车有几辆就行了,干嘛需要那么多同质化的车呢?你们这哪是在做产品,完全是在靠蒙。”现实也的确如此。许多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定位模糊、缺乏亮点,不是在沙发冰箱彩电上下功夫,就是在智能系统期货上刷嘴皮。过人之处,几乎没有。

无法避免同质化,车造出来又必须卖,于是秉承“熬到最后就是赢家”思想,车企们硬着头皮打起价格战,结果大家都赚不到大钱。吉利、长城和长安等传统车企,普遍存在增收不增利的困扰。蔚来、小鹏和赛力斯等新势力,则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实现盈利。反倒是主打家庭定位的理想汽车,去年销量虽然不到40万辆,却实现了117亿元的净利润,仅次于比亚迪和上汽集团。

说到底,中国市场容不下上百家汽车品牌。中国汽车产业想要真正做大做强,或许,首先得到遏制这股浑水摸鱼之风。

0 阅读:21

喝喝汽车下午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