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武汉|平湖门外清代镇水铁牛造型独特可“重铸”景观

人文历史武汉 2024-09-26 03:32:13

原创 胡全志

明清以来,武昌的堤防工程有如铜墙铁壁。如果不是历代官府组织堤工持续筑堤,恐怕武昌的江滩早就不是今日之江滩了。在长江大桥和鹦鹉洲长江大桥之间,有两处重要堤防工程遗迹,一处是平湖门外的黄花矶,一处是文昌门外的红石矶,假若没有这两座人造石矶护岸,堤岸必定崩塌。

人造石矶一般多修筑在河流的右岸。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的河流对右岸冲刷大一些,右岸就会陡一些。南半球河流则对左岸冲刷大一些。所以,长江南岸的武昌,至今就有两座大石矶。汉江的右岸,也有两处小的无名石矶,一处在赫山脚下,一处在汉水铁路桥桥墩下。它们是护岸分流的无言功臣。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汉江边位于汉阳一侧的石矶,大约只有100多年历史,而武昌的黄花矶,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清同治五年(1866年),在红砂石垒砌的石矶上,又修建了用质地坚固的花岗岩刻的水文标尺。

提到水文标尺,有一件历史事实要予以澄清。

武昌平湖门外黄花矶全貌。余兆强摄

我国第一根水尺可能是武昌皇华馆水文志桩

目前,有关方面认为,我国第一根水尺是1865年在武汉江汉关水文站设立的。汉口水文站是长江流域最早,也是全国最早设立的具有连续水文记录的近代水位站和控制长江中游干流在汉江入汇后水情变化的国家重要水文站、中央报汛站、中游干流洪水编号依据站。

去年7月,水利部认定并发布22处水文站为第一批百年水文站,今有159年历史的汉口水文站位列榜首。此说值得商榷。我国第一根水尺也许并不是汉口江汉关水文站设立的。

据《林则徐集(日记)》,他在道光十七年(1837年)五月十四日的日记中记载:“夜雨达旦,江、汉水势俱大,以皇华馆志桩测量,江水已长三丈。”六月初一日:“至皇华馆江边视察水情,水志近露三尺余。泊岸仅两三石。”道光十八年五月初一日:“黎明诣文庙行香毕,出文昌门查验皇华馆江干水志,仅露一尺九寸。自春至今,已长水三丈三尺五寸。卯刻夏至。”十八日:“黎明诣城隍庙行香祈晴。上游水势下注,测量皇华馆志桩,只露一尺八寸有零。”

从日记上推断,在道光十七年(1837年)或之前,武昌府在皇华馆前的江边就设立了水文测量志桩。

当时的水文桩,有可能用的是木桩,也可能用的是石桩,我们现在看到的同治五年(1866年)的水尺,就是在花岗岩上刻的标尺。由此算来,皇华馆水文志桩设立的时间比江汉关水文站设立的水文尺要早28年。

江汉关水文尺设立的时间仅比清同治五年黄花矶石刻水文尺早一年。如果将黄花矶水文尺向水部利申报,那么,无疑会成为全国第二个百年水文站。遗憾的是,之前人们忽视了清代武昌皇华馆水文志桩的存在和黄花矶水文标尺的历史作用,更忽视了林则徐日记的历史记载。

上海吴淞零点水尺是1871年由旧海关(吴淞海关港务司署)设立的,皇华馆水文桩的设立比上海吴淞口要早34年。

关于“我国第一根水尺”的认定,恐怕存在疏漏,如有必要,我市水务及水文管理部门应严格履行职责,以林则徐日记和黄花矶石刻为据,刷新认识,据史澄清。

2005年黄花矶上清同治五年刻的水文标尺。刘建林摄

武昌平湖门外镇水铁牛轶事及形貌

武昌官府设立水文标尺的目的,主要是观察汛情,并根据汛情作出应对。在古代,这是一种务实的举措。此外,古人在面对自然灾害深感无奈时,往往会寻找精神寄托,比如,修建龙王庙、河神庙、江神庙等,企图通过祭祀神灵来拯救危机。

比如,林则徐在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日记中记道:“六月初一日,黎明起即分赴城隍庙、文庙、天后宫、江神庙、洞庭宫行香祈晴。”道光十八年(1838年)“五月初一日,黎明诣文庙行香毕,出文昌门查验皇华馆江干水志,仅露一尺九寸。”“十八日,黎明诣城隍庙行香祈晴。”“六月初一日,寅刻恭诣社稷坛、玉皇庙、武庙、城隍庙谢晴。又诣文庙行香。”行香也好,祈祷也好,只是个愿望而已。

另外,古代的人们还信奉用神兽这种“厌胜”来镇水妖。其中就有“犀”,也就是牛。一般多铸铁牛,为什么呢?“盖因蛟龙畏铁,又牛属土,土能治水,是以铁铸肖形用示制镇”。我国各地用铁牛镇水的习俗数不胜数。现在遗存下来的铁牛,成为一道景观。当然,在古代的志书里,也是作为名胜古迹记录在史的。

清代,武昌时常发生水患,于是,武昌府除了加固堤防外,也曾在江边铸了铁牛镇水。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湖广武昌府志》记载:“镇水铁犀: 一在平湖门外,名铁牛厂;一沉于水。”

这里说的“铁牛厂”,斟酌再三,说明一二:“厂”字不是工厂的厂,也不是东厂、西厂那种清朝设置的特务机关,字也不读厂,而是读hàn。《唐韵》“呼旰切。”《集韵》“虚旰切,音汉。”《说文》:“山石之厓(涯)岸,人可居。象形。《六书本义》:“厂,水厓高者。岸厈同。”铁牛厂的意思在古代是指“那个放置有铁牛的岸边(高岸、涯岸)。”当然,读者如有不同的见解,愿闻其详。

《武昌府志》早在康熙二十二年就已成稿,因故延迟至二十六年补充修订后刊行,那么,武昌平湖门外的铁牛至少在1683年就已经铸成。这是武昌最早的铁牛,也属于一项“府级工程”。

如果铁牛有幸能保存至今,那就有341年历史了,绝对是文物。可惜的是,事情的发展总是违人所愿。据同治八年(1869年)编修的《江夏县志》记载:“镇水犀二,一沉于江,一在平湖门外红庙矶,年久朽坏,江水泛涨。道光二十九年知县梅体萱捐资重铸,水遂减。”

同治八年(1869年)编修的《江夏县志》中记载“镇水犀”。

道光二十九年是公元1849年。也就是说,第一代铁牛忠心耿耿在江边守望166年后,鞠躬尽瘁。于是,梅知县个人捐资铸了第二代铁牛。这个梅知县的肩膀是比较硬的,不是“集资”而是“捐资”。自此175年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知县了。

按照古时惯例,铸铁牛时要同时铸两个,一个沉入江中,进入一线战斗状态,一个留在岸上镇守一方平安。第二代铁牛是什么时候遁世的,至今仍是个谜。还有一个谜,当年武昌江边的铁牛究竟是个么模样,是站牛还是卧牛?神态是否威仪?样子萌不萌?本文试图解开这个谜。

平湖门外的铁牛至今没有见过历史照片,也许“牺牲”的时间较早。但是,前人除了文字记录外,也留下了点“蛛丝牛迹”。这个“牛迹”或许还有一定价值,不妨一“吹”。

喜爱研究人文武汉的朋友,都见过《武汉城镇合图》(约1890年),在这张图上,清晰地标注了“皇华馆”的简图,皇华馆的前面,临江处,同样清晰地标注了“铁牛厂”,同时绘有一尊铁牛的简笔图画。

地图上的铁牛,非立非卧,也不像平常的水牛造型,而是前腿直立,头昂起,两角向上翘起,后腿呈坐式。这种造型有点像公羊的造型。

约1890年《武汉城镇合图》中标有“铁牛厂”及简图。

《武汉城镇合图》以前被人标为1864年的图,人文武汉的田联申老师根据图上历史时代事物及建筑物的严密考证,认为这张图大约是1890年印制的。

出于对铁牛形貌的持续关注,我在光绪二年(1876年)刊印的《湖北武汉全图》上,又看到这尊铁牛的图像。这张绘画地图上,在平湖门的旁边,有两座建筑,一个是江神庙,一个是皇华馆。就在皇华馆的前面临江处,有一处“江踏子”(礓䃰子),铁牛就雄踞于此。

从图上看,如不说破是铁牛,恐怕谁都难以看出此物是个什么神兽,其外形像条狗,只是头上却又分明有一只朝天的角,非牛非羊。读者不妨仔细看看,画中此牛就蹲在皇华馆前的台阶(或是石矶)上,活像一只看家犬。(此处应有暗笑声)

光绪二年(1876年)《湖北武汉全图》局部,截图中下方正中为铁牛镇江。

1876年、1890年,两张历史地图上都证明了铁牛的存在。除此之外,还有一张图,似乎也绘有这头牛的图像。

这张图是《武昌汉口鸟瞰图》,现藏于大连市图书馆,手绘彩图。未标明作者姓名和成图时间,图中标注了武昌、汉口“龙王庙”等。一位名叫“谦谷”的网友鉴定此图为清代中期作品,他根据图中“龙王庙”的建成时间、图中没有出现汉口城堡、只绘有木帆船,而未出现现、近代轮船等因素,大体界定此图绘于1739年至1862年之间。

这张图图像不够清晰,但仍然可看出在平湖门和文昌门中间的皇华馆,皇华馆的前面隐约画了这头牛,头上似乎有两只角。

《武昌汉口鸟瞰图》截图。

全国各地镇水牛的造型多种多样,像武昌这样前立后坐的牛,似乎不多,在湖北荆州观音矶上有一头镇水牛,其形态与武昌镇水牛近似。

民国初期荆州观音矶上的镇水铁牛。

武昌镇水铁牛在1890年还在,估计1890年到1911年间,铁牛遁迹。1911年绘制的《湖北省城内外详图》上标有“皇华馆”,但已没标“铁牛厂”。

《武昌汉口鸟瞰图》被大连市图书馆收藏,实际上是帮了武汉市的忙,疑惑的是,武汉市博物馆或武汉市图书馆为何不将此图购买回家呢?即使购买不成,双方协商进行复制,又有何难?远隔重洋的文物都可以回家,而在国内的文物不能回家,焉有此理。我辈看不懂的事情多矣!

综上所言,引发数缕思绪与企望:

其一,历史上的皇华馆水文志桩能否通过专题考证“正名”为我国第一根水尺,值得有关部门重视与研究,继而向国家申报。即使皇华馆志桩因无实物难以申报,那么,同治五年的水尺石刻也应当算全国第二个百年水文站,理应争取,不可疏漏。

其二,武汉市有关方面能否促成目前在大连市图书馆收藏的《武昌汉口鸟瞰图》物归“原主”,应列入议事日程。

其三,目前我市正在努力将“两江四岸”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空间典范、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示范区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武昌黄花矶是理想的观江平台和古石矶游园,且自带“科技范”,可谓现成的“省级滨水空间典范”。

有关方面可否考虑,一是在同治五年刻的水文标尺旁边新设置一条以“米”为单位的现代化水文观测标尺,古今对照,土洋结合,让游人体验林则徐当年亲测水文志桩的心理感受,沉浸式阅读江城。二是在黄花矶上与凉亭对称的位置重铸一尊造型优美,体现现代雕塑艺术,具有观赏性、娱乐性和景观性的“镇水铁牛”,以增其趣。倘能如愿纳谏,可想而知,武昌有288年历史的黄花矶想不网红都很难。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武昌皇华馆码头1890s(上)与1900s(下)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