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帝”:抱雪斋文字考古学系列不造第几回

永卓学周易 2024-06-17 10:23:36

1989年,河南省汝州市洪山庙村出土了仰韶文化大型瓮棺合葬墓,这是仰韶文化中期发现规模最大的一处二次葬,也是我国所见最大的一处瓮棺丛葬。

瓮棺葬,是有虞氏特有的葬俗。一万年前,有虞氏在上山文化创造了甲骨文,并随后将甲骨文传播到全国各地。

凡是出现有虞氏瓮棺葬的地方,必然有文字出现。

河南洪山庙的这批瓮棺葬,是5500年前,有虞氏的一支部落留下的,瓮棺上面有确凿无疑的文字。

下面这个字,就是5500年前洪山庙的有虞氏在瓮棺上刻下的“帝”字。

洪山庙有虞氏甲骨文“帝”

这个5500年前的“帝”字,下半部分是一个甲骨文里的“木”字,上面一横组成了一个三角形。

和商代甲骨文的“帝”字几乎一模一样。

商代甲骨文“帝”

我们可以断定:

最早的“帝”字,就是洪山庙瓮棺上的这个样子!

商代的甲骨文只不过是在原本的样子上,在木字中间加了一个圈表示中间!

看下图,加上一个圈,就和商代时候的“帝”一模一样。

不论是哪一种写法,“帝”字里面都有一个三角形。

五行的五,在甲骨文里面就是两个对顶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表示的就是阴阳交泰。

五行的五,正是黄帝的数字,由两个(实际上是四个)三角形组成。

黄帝的帝,里面有一个三角形。

阴阳三合,三生万物。

所以,帝,是万物出生的根蒂。

人的肚脐眼,就叫做命蒂。

命蒂,也叫神阙,是位于黄庭之前的穴位。黄庭,也就是黄帝之庭。

人的肚脐眼(命蒂)和命门之间的位置,就是黄庭,黄帝所在,也是阴阳二气交合,三生万物的所在。

黄帝的黄,画的就是一个人的中丹田黄庭。

甲骨文黄字就是指示黄庭位置

黄庭居人身之中,谓之中丹田,土釜、中黄、黄宫。

与天上的星辰对应,就是北极,太一天帝所在的位置。

太一天帝的帝,也就是黄帝的帝,表示“中”为天下之大本。

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

这说的是黄老之术里的丹法。

《老子》里的“深根固柢,长生久视”,其实原本就写作“深根固蒂”。

根蒂,就是根柢。帝的本义,就是根蒂,根本,和“柢”字一样。

《说文解字》注云:

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

这就是为什么洪山庙瓮棺上的“帝”和甲骨文里的“帝”都有一个“木”字。

把帝字倒过来看,就是一个“木”在树根的位置加一横,也就是一个“柢”字。甲骨文里的“帝”也有这样倒过来的写法,如下图所示:

有虞氏禘祭黄帝,所以我们不妨也来看看“禘”字。

《说文》曰:

帝,谛也。

观,谛视也。

可见“观”就是“帝”的含义之一,表示的是观照、内观、内视、内省。

《老子》说的“深根固柢,长生久视”,就是“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观照之法。

观照的位置,就是命蒂之下,黄庭的所在。

丹法中说的“凝神入炁穴”,说的就是这个。

1 阅读:6

永卓学周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