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驯化在中国,年代在一万年以前!

永卓学周易 2024-06-15 05:26:16

甲骨文是一万年以前上山文化的有虞氏创造的。

甲骨文里面有“马”字,字形是这样子的。

甲骨文“马”

这个马,并不是普通的马,而是没有驯化的野马,更准确地说,是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和家马的不同,就在于它的脖子上有着竖起来的鬃毛,而家马的鬃毛则是柔顺下垂的。

普氏野马的鬃毛是竖起来的

普氏野马

对比一下,家马的鬃毛就好像用了飘柔,很柔顺地贴在马脖子上。

所以,从字形就可以看出,甲骨文里的“马”,毫无疑问是一只站立的普氏野马。甲骨文的创造者对于家马和野马的外形观察很细致。

这其实不难理解。因为早在2.8万年以前,山西峙峪遗址的燧人氏已经是赫赫有名的猎马人,他们不但大量狩猎普氏野马,还在马骨头上刻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文字“襄”。

很可能在那个时候,燧人氏已经开始了对普氏野马的驯化。

因为到了一万年以前的上山文化有虞氏时代,甲骨文中已经明确出现了被驯化的马的形象。

甲骨文里面还有“牢”字,是牛羊和马被圈养的样子。

甲骨文中,出现了一个“驳”字 意思是杂色斑驳的马。

杂色,意味着已经出现了杂交的马,只有人工驯养才会出现这样的杂色马。普氏野马中并不存在杂色的情况,马的颜色都一样。

有虞氏传下来的月令中,就有“执驹”和“班马政”的传统,而且这个传统明确记载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是一项流传了上万年的悠久传统。

0 阅读:70

永卓学周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