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教师是怎么埋没学生文学天才的?

宁拙说 2024-08-21 15:46:41

语文教师缺失反思力,截断学生探索文学天才的路子,却全然不知罪过。文学天才探索的必由之路是深度读写,因为教师干扰,学生就与深度读写无缘;没有教师干扰,学生十年阅读,完全可能发现文学天才,就像高尔基那样的文学天才不是很普遍吗?

1 教师以讲代读,剥夺学生独立深度阅读的权利

多少教师还在用灌输法,把文本里的知识教条一一讲授给学生,学生失去独立研读文本的权利,听得无精打采,听出对语文的厌恶,听出懒惰成性。

教师根本不懂得基本的常识:学生听不出素养和能力,听不出文学天才,因为讲的只能是知识。

2 频繁干扰,学生与深度阅读无缘

这就是所谓对话式课堂,在师生对话中完成对文本的解读,看似很热闹,思维也很活跃,其实没有深度阅读。频繁的即兴回答只能是肤浅解读文本,只有深度研读后用笔解读文本,才有天才驰骋的舞台。

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可多少教师懂得?深度感染和深度思维,只能是高度独立的研读;只要教师频繁干扰,就可能有深度感染和思维。

3 不教给探索天赋的方法,学生不知道怎么深度读写

天才探索必须研究方法,没有科学方法,极难进入深度阅读,也就极难遭遇天才。怎么阅读?怎么用笔赏析文本?教师必须系统地教读与写的方法。

教师的意义在于指导方法,培养习惯,恰恰不在于没有休止地讲析文本。可是多少教师在研究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多少教师懂得怎么读写?

4 不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学生失去深度阅读探索天才的机会

课外阅读是高度独立的深度阅读,可是教师既不教给方法,又不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眼下,还有多少学生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有阅读名著的习惯?

事实上,孩子热爱阅读,发现文学天才,往往都是课外阅读的成果。但是正因为没有教师指导,课外阅读发现天才的孩子才少之又少。

即使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也往往因为阅读的作品并非表达爱的名著,而是肤浅的感官作品,也与文学天才无缘。

0 阅读:0

宁拙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