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看孔子礼治的理想图景

宁拙说 2024-08-23 16:49:13

文中写孔子很赞赏曾皙的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为曾皙谈理想,前文有铺垫:“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由此可知,他很有音乐素养,弹琴是习惯。礼与乐一向并行,音乐是礼教的重要手段。还有什么比音乐教化百姓更易接受的方式呢?

曾皙描绘的礼治图景并不复杂,但内容并不单薄,仔细品读,很有意味。

首先看出行人员构成,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子,形成长幼有序的社会,营造以礼育人的氛围。暮春时节,穿上春服,长幼出行有序,一行十多人,不正是礼治和谐幸福的社会图景?

其次看到沂水河沐浴之事。到沂水里洗澡,并不是简单的事,那是很有仪式感的礼教行为。洗头为沐,洗澡为浴,是清洁身体的仪式,是传递文明的教化行为。洗澡也象征精神的沐浴,是清扫心灵的垃圾,是文化的圣礼。

再看到舞雩台上吹风。舞雩台是鲁国求雨的坛,求雨是礼教的仪式,是以上天为神,上天掌管风雨,求雨是敬神之礼。在这里吹风,既是沐浴后的需要,用风吹干身子,也是敬神的教化。天地置于君亲师之前,是礼教的重要内容,向天求雨是传递敬天之礼。

最后看唱着歌回家。《诗经》三百首是古代的歌谣,是以歌的形式传递诗的文明,而诗经正是教化的重要内容。唱歌是教化心灵,启蒙文明的重要路径,是礼乐一体的日常教化仪式,是百姓最喜欢的教化方式。成人教孩子唱歌,以最自然最快乐的方式熏陶心灵,传递礼教文明,一路歌唱着回家。

总之,沐浴、吹风、唱歌等三个举措,都含有礼教的因素。曾皙寥寥数语描绘了理想的礼治社会的图景,深得孔子赞赏,成为儒家理想的社会风貌。

由前面曾皙弹瑟的铺垫可知,在教童子唱歌时,还应有琴瑟伴奏,使唱歌之礼更富有音乐的魅力。曾皙应是礼教修养最深厚者,对礼乐教化的理解最深刻。

对比前面的子路和冉有,二人都热衷于使百姓富足勇敢,曾皙却超然其外,从容弹瑟,显得更儒雅而内涵更丰富。

在孔子的理想社会中,礼是第一要义,成为社会安定百姓幸福的首要条件。曾皙深得夫子精神,也才描绘出令孔子赞同的礼乐教化的理想社会。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