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母写诗贺寿】
父母对孩子的爱最深最真,他们的心血和泪水都融进了子女的生命里。为了孩子,他们耗尽心力,这份付出让人感叹天下父母的心意。这首诗最出名的就是最后那句,大家都听过,但很多人已经忘了它出自哪里。当知道这是慈禧写的时,不少人会感到惊讶:没想到这个“祸国殃民”的女人还有这样孝顺的一面。
这首诗后来被收录进了小学课本,成为慈禧一生中仅存的一首诗歌作品。
说实话,这首诗写得确实不怎么样,连基本的格律都不太讲究,难怪大家都说慈禧太后文化水平不高。不过,诗里表达的感情倒是挺真诚的,特别是那句“可怜天下父母心”,确实挺打动人。
【慈禧那些很没文化的事情】
慈禧晚年特别喜欢看戏,还因此留下了一个有趣的传闻。有一次,京剧名角杨小楼被请到宫里为慈禧表演,慈禧听得高兴,赏了他不少东西,其中就有杨小楼一直想要的“福”字。可当这个“福”字写好递到他手里时,杨小楼却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
慈禧写"福"字时,在偏旁上多添了一笔,把示字旁写成了衣字旁,这下可闹了个错字。杨小楼站在那儿,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正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节骨眼上,李莲英灵机一动,赶紧打圆场说:"老佛爷是凤中之凤,福气当然比普通百姓多那么一点。"这一番话,总算把场面给圆了过去。
这件事最终也没个结果,但慈禧没文化的名声算是传开了。大家觉得,一个传说中书法绘画都很厉害的老佛爷,写错字实在说不过去。其实,早前就有人怀疑过她的文化水平,因为有封她写的谕旨,里面全是错别字,语句也不通顺。
咸丰皇帝驾崩后,权力交接引发了政治斗争。恭亲王奕䜣和慈禧太后为了掌握大权,联合起来对付八位辅政大臣,成功夺得了朝政大权。之后,两位太后开始垂帘听政,而奕䜣则以议政王的身份协助处理政务。
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慈禧和奕䜣的合作就闹掰了。慈禧一气之下写了封信,把奕䜣骂得狗血淋头,说他目中无人、独断专行。
这封手谕里错字不少,句子也写得不太顺,字迹看起来像小孩子写的,和慈禧晚年留下的书法作品完全不像。如果这真是慈禧亲笔写的,那确实能看出她的汉字水平,至少在那个时候,确实不算高。
【慈禧的身世之谜】
这位被选入宫当妃子的满族贵族小姐,按理说应该受过良好的教育,怎么还会做出那么没教养的事情呢?
在官方历史记录之外,慈禧太后的出身之谜在清朝灭亡多年后逐渐浮出水面。传说山西有个叫“王小慊”的女孩,12岁时被卖到了当时担任潞安府知府的惠征家中。
惠征家原本是买个丫头当丫鬟使唤,可奇怪的是,他们特意在衙门西边的花园里弄了个书房,好好栽培她。几年后,这姑娘以惠征女儿的名义进了皇宫,后来被咸丰皇帝看中,生下了唯一的皇子,从此平步青云,成了清朝最显赫的西太后。
关于慈禧的出身,民间流传着与官方记载截然不同的版本,这种说法似乎更能说明她为何会有一些"缺乏学识"的表现。
这个小女孩来自山西长治县西坡村,家里很穷。她4岁和12岁时都被卖过,后来到了惠征家。虽然在那里得到了些教育,但主要是学宫廷规矩,文化知识就没怎么学了。
【大清朝上位者躲不开的“愚”】
古代皇帝看似高高在上,实际上也有不少无奈。大臣们经常有意隐瞒真相,甚至故意蒙骗君主。再聪明的皇帝也难免被手下人耍弄,只不过贤明的君臣合作能成就美谈,而昏庸的君臣则在一连串的欺骗中,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清朝那会儿,欺上瞒下的风气更厉害了。官员们动不动就虚报战况、夸大灾情,甚至编造国际形势,反正皇上整天待在紫禁城里,大清又封闭多年,消息闭塞得很。大臣们互相串通,合起伙来糊弄皇帝,硬是把一国之君变成了对国内外大事一无所知的"局外人"。
慈禧同样被这种操纵手段所影响,从她反复无常的决策中就能看出端倪。大臣们常常为了自身利益而影响她的判断,甚至不惜编造谎言来蒙骗她。举个例子,她起初大力扶持洋务派,但没过多久就开始打压他们;在甲午战争时,她最初支持对日作战,可转眼间就掉头对付那些主张开战的大臣。
慈禧的狭隘和自私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一个没什么文化却身居高位的老人,面对那些只顾自己利益的朝臣,不就成了一个容易被操控、关键时刻还能用来对付敌人的“工具”吗?难怪她临终前留下遗言:“从今以后,女人不得干预朝政。”
大家总爱拿慈禧跟吕后、武则天比,可慈禧也挺委屈的。她既不像吕后那样老谋深算,也不像武则天那样手腕高明,纯粹是因为生了皇帝才坐上政治家的位置。更倒霉的是,她掌权时大清已经走下坡路了。
这就像让一个小学生去解大学的难题,在治理国家方面,慈禧既没有吕后、武则天那样的学识和经验,也没有足够的机会去实践。她在咸丰帝身边受宠的那几年,所听所见的可能就是她所有的政治经验了。可惜咸丰帝早逝,没能教她更多。
后来她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旋涡,被迫处理自己不擅长的政务,在官员们的分歧中站错了队,还被人耍了。如果有人想用她对付八大臣的强硬手段来反驳,最好先明白,搞政治阴谋和治理国家完全是两码事。
慈禧写的诗,虽然用词不讲究、音律也不对,但最后那句却戳中了每个人的心。她不是诗人,却因为对母亲的深情,写下了最打动人心的那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