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一天,陈赓的车慢慢开进了中南海。车里除了他,还坐着一个年轻人,大家都不认识。陈赓带着这个年轻人去见周恩来和邓颖超,他笑着说:“今天我可干了件大事,给你们带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
“恩来,小超姐,你们瞅瞅这小伙儿,觉得他像谁?”陈赓把年轻人带到两人跟前,带着几分神秘的笑容说道。
周恩来看着年轻人那张还带着稚气的脸,一下子恍然大悟,脱口而出:“莫非,莫非他就是......”
邓颖超顿时醒悟,夫妻俩凝视着眼前的孩子,眼中泛起泪光。他们苦苦寻找这个孩子已有数十年,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他们共同的老友——彭干臣。
【英雄彭干臣】
彭干臣比周恩来年轻一岁,又比陈赓年长四岁,三人结识于黄埔军校,共同经历了数十年的革命岁月,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1899年,彭干臣出生在安徽英山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很爱学习,特别喜欢看书。到了20岁那年,他考进了安徽省最好的师范学校——省立第一师范,继续深造。
那是个思想激烈碰撞、新旧观念交锋的年代。彭干臣在学校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进步书刊,受到席卷全国的"五四运动"浪潮鼓舞,他热情投身校园活动,大力传播新思想,很快就在学生中崭露头角,成为学生运动的领头人物。
1923年,彭干臣心中萌发了追求革命理想的信念,坚定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东郊创办了黄埔军校,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前往求学。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安徽,安庆党组织挑选了6名党员去报考,彭干臣就是这6人中的一个。
最终,仅有彭干臣、许继慎、杨溥泉和姚光鼎四人成功入选。同年五月,彭干臣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陈赓同样是第一期的学生,而周恩来则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
第一期学员结业考核后,彭干臣因为表现突出被学校留下来,他和陈赓一起被安排到教导一团,在同一个连队任职。陈赓担任连长,彭干臣负责党代表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俩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1925年,国民革命军两次向东进攻陈炯明。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彭干臣和陈赓带着部队,趁着夜色掩护,悄悄逼近敌军驻扎的五华县城。
他们偷偷摸掉了敌哨兵的武器,假装成俘虏,说要回去搬运弹药,哄骗敌人打开了城门。趁着敌人毫无警觉,他们突然发动了进攻。
战斗一打响,彭干臣和陈赓就带着部队全力出击,一直打到取得胜利。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彭干臣的手指被敌人打断了,但他强忍着疼痛,直到战斗结束后才处理伤口。
彭干臣因为受伤后治疗不及时,那根手指完全废掉了。周恩来知道后很遗憾地说:“彭干臣这么帅气的革命军官,少了一根手指,以后找对象可能会遇到困难。”
革命之路虽艰,断指又有何惧。只要头颅尚存,就能为党贡献力量。"彭干臣笑着回应。周恩来竖起大拇指,称赞彭干臣是"革命的先锋战士"。
黄埔军校的学生们随部队东征归来后,根据党中央的安排,彭干臣等一批出色的学员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专攻军事专业。1926年秋天,彭干臣接到命令返回祖国。
彭干臣回国之际,正值北伐战争打响,他毅然加入了叶挺的独立团投身战场。在激烈的战斗中,彭干臣腰部负伤,但他依然奋勇杀敌,毫不退缩。战友们敬佩他的勇气,特地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外号——“铁军中的铁将”,他的无畏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当时共产党已经发动了好几回武装斗争,周恩来在打仗过程中发现:咱们的队伍里特别缺会带兵打仗的将领。
1927年3月,中央军委下达命令,派遣彭干臣、姜锦堂等一批出色的党内骨干暗中前往上海,准备发动武装起义。
周恩来见到彭干臣非常开心,他紧紧握住彭干臣的手说:"干臣,你们来得太及时了,就像冬天里送来了炭火。你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就在上海好好干一番事业吧。"
在上海,共产党带领工人发动了武装起义,工人们成功占领了军阀的司令部和警察局,取得了重大胜利。随后,上海特别市市民政府正式成立,周恩来、彭干臣等人对此感到非常高兴。
就在大家还沉浸在革命成功的喜悦中时,蒋介石突然翻脸不认人,搞起了反革命政变。这一下子,上海的共产党人全都陷入了生死危机,很多革命同志要么被抓,要么牺牲了。
周恩来和彭干臣都乔装打扮离开了上海。彭干臣先是去了武汉,后来又回到老家英山,最后到了南昌,并在那里参加了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叶挺、陈赓等人也都在南昌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7年底,南昌起义刚结束不久,彭干臣受党组织派遣,又一次悄悄抵达上海。为了隐藏身份,他改名叫黄春山,开始经营商业活动。
他经常躲在李次山家里,李次山是上海律师协会的头儿,在上海法律圈很有名,而且他跟彭干臣是老乡。
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革命后,上海局势紧张,许多共产党人面临生命危险。李次山对蒋介石的行为十分不满,暗中保护了彭干臣。
李次山不仅护住了彭干臣,还替他张罗好了成家的事儿。
【革命中的彭干臣江鲜云夫妇】
李次山收养了一个革命烈士的女儿江鲜云,这姑娘平时住在李家,白天到卷烟厂上班。
江鲜云清楚,义父李次山平时事务繁忙,很少会留客人在家吃饭。不过,有一位先生例外,李次山常常邀请他在家中用餐,两人还会在书房里聊很久。江鲜云注意到,义父总是亲切地称呼他为“彭先生”。
李次山忽然把江鲜云喊过来,神情特别严肃。江鲜云有点摸不着头脑,问道:“您这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去做吗?”
“有件事想跟你聊聊,那个经常来咱家的彭先生,你还记得吧?他叫彭干臣,是我英山老乡,大学毕业后跟着孙中山先生打过仗,现在在上海做生意,还没成家。我想给你俩牵个线,你觉得怎么样?”李次山小心翼翼地问道。
江鲜云和彭干臣接触不多,但每次他来家里,都表现得彬彬有礼,谦逊温和,是个值得敬重的人。江鲜云对彭干臣很有好感,便顺着义父的意思说道:“女儿的终身大事,就由父亲安排吧。”
李次山爽朗地笑道:“鲜云啊,你这孩子看事情挺准的。”
早年周恩来还操心彭干臣手指有伤会影响找对象,没想到缘分到了挡不住。1928年秋天,彭干臣和江鲜云在马力斯菜市场旁边的老式弄堂房子里喜结连理。
结婚后,彭干臣总算安顿下来了。他和妻子在离李次山家很近的一条小街上,租了两间屋子,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彭干臣手头的事情不少,他得经营自己的买卖,因为现在靠这个养家糊口,得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与此同时,他还得留意上海那边的动静,暗地里进行革命活动。
彭干臣每天累得不行,回到家倒头就睡,很少跟老婆江鲜云提自己在外头忙活啥。江鲜云虽然不清楚具体情况,但很体谅他,从不多问。那会儿她还不晓得彭干臣其实是共产党,只觉得他是个靠谱的生意人。
婚后第二年春天,他们迎来了女儿彭伟生,两口子乐得合不拢嘴,整天围着这个小宝贝转。孩子满月那天,彭干臣跟江鲜云商量:“咱得换个地方住了。”
江鲜云一脸疑惑,彭干臣这才解释道,他其实是共产党的一员,共产党是一个专门对抗军阀和蒋介石的组织。以前这是高度机密,不能向她透露,现在经过组织批准,彭干臣才决定向她坦白自己的真实身份。
彭干臣对妻子说,他打算在上海搞个培训班,想让江鲜云过来搭把手。接着他问了一句:“你会不会觉得紧张?”
“你有胆量,我就有勇气。”江鲜云语气坚决地回应。
彭干臣从包里掏出十块银元,交给江鲜云,让她去买些衣服和日用品,交代她要装扮成有钱人家的太太。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在上海开办一个专门培训高级军政干部的班级,目的是为革命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这个班级由周恩来总体负责,具体事务则由彭干臣来操办。
在上海爱文义路和麦特赫司脱路交汇处后面,有一栋三层高的红砖楼,门口挂着"武汉蜂蜜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招牌。这里的主事人是黄春山,他是公司的经理,而他的妻子江鲜云则是经理夫人。
这栋房子是周恩来早年向一位犹太人租的,现在刚好可以用来秘密举办培训班。
江鲜云为了不让人起疑,经常装成有钱太太的样子,出门转悠一圈,拎着大包小包回来,假装生意红火。其实那些包里装的都是学员们的生活用品。
江鲜云为训练班付出了大量努力,因此在培训期间,她顺利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来上课的是周恩来、李立三等共产党高层领导。每次上课时,邓颖超和江鲜云都在楼下站岗,小彭伟生也在那儿玩耍。她俩一边聊着天,一边照看孩子,日子久了就成了要好的朋友。
每个培训班招收二三十名学员,学习时长三个月。完成培训后,大家通常都会被分配到苏区任职。比如许光达和孙一中,他们完成学业后就被调往洪湖苏区开展工作。
1929年夏天到1930年夏天,我们连续开办了三期培训班。但后来因为出了叛徒,导致彭湃、杨殷等党内重要领导人不幸遇害。鉴于这种情况,中央决定:立即停止培训班的运作。
彭干臣和江鲜云马上开始收拾残局,他们在大门外挂上了“暂停营业”的告示牌,随后带着孩子迅速撤离,训练班的人员也平安撤走,整个过程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彭干臣在培训班任务完成后,听从组织安排前往东北,江鲜云和彭伟生母女也一同前往。后来由于有人告密,他们一家不得不又回到了上海。
之后彭干臣又去了天津这些地方,负责指挥打仗的事。没想到又出了叛徒,加上上海那边顾顺章和向忠发也叛变了,彭干臣只好悄悄潜回上海。
1931年春天,彭干臣和妻子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彭伟光,小家伙在上海广慈医院平安降生,这让彭干臣感到无比喜悦。
然而当时革命局势紧张,周恩来奉命前往中央苏区瑞金,彭干臣也接到调令要离开上海,他只能忍痛与妻子和孩子分别。
那天夜里,彭干臣准备启程,两个孩子已经睡得很香。他依依不舍地望着孩子们,轻声对妻子说道:“鲜云,我接到任务,明天就要动身去闽浙赣根据地。组织上每个月会派人送来四块大洋,这是咱们娘仨的生活费,你收好。”
第二天清晨,分别之际,彭干臣紧紧握住江鲜云的手,满含深情地说:“我该走了,伟生和伟光就托付给你了。如果我不幸遭遇意外,不管有多艰难,你都要把他们抚养成人,让他们继承革命事业。”
他话音刚落,没等妻子回应,就轻轻吻了吻两个孩子,接着毫不犹豫地转身走了。
没想到那次见面竟成了彭干臣与家人的永别。他前往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先后出任红十军参谋长和赣东北红军军官学校校长,与方志敏并肩作战,共同指挥部队。
1934年,方志敏和彭干臣带领红军开始北上抗日。这时,蒋介石派出几十万军队进行围堵。红十军团虽然多次击退敌人,但兵力悬殊,损失很大,最终只能选择撤退。
1935年1月,红十军团经过激烈战斗,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包围,转战到上饶和德兴之间的怀玉山一带。然而,他们再次被敌人重重围困,面临严寒天气和物资短缺的困境。尽管条件艰苦,战士们依然奋勇突围,但彭干臣在突围过程中不幸阵亡。
在那场战斗中,很多战士和他一样英勇牺牲。方志敏同志在战场上不幸被捕,被关进了国民党的监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坚定立场,毫不屈服,最终在同年8月惨遭敌人毒手。
那个年代信息不灵通,彭干臣牺牲的消息传不到家里。江鲜云独自拉扯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很艰难。好在他们的义父李次山在去世前,为这孤儿寡母的生活做了妥善安排。
江鲜云带着两个孩子先后在彭家老宅、抗日根据地等多个地方生活,她还参加了安徽七里坪的妇女大队,并成为妇女班的班长。之后,江鲜云又去了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二师,彭伟生和彭伟光姐弟俩则在那里的军政干部子弟学校上学。
江鲜云在漫长的抗战岁月里,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自己的丈夫。她总是暗自思忖:"要是干臣还活着,他肯定会想尽办法来寻我们的。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点消息都没有,八成是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了。"
幸运的是,母子三人终于等到了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全国解放后,彭干臣的妻子江鲜云留在了山东工作,儿子彭伟光考上了北京外贸学院,女儿彭伟生则参军成为了一名军医。
周恩来、邓颖超和陈赓了解到彭干臣有一儿一女,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寻找这两个孩子的下落,但始终没有找到。
【周恩来、邓颖超、陈赓的惦念】
好在陈赓最终找到了彭干臣的儿子,并把他领到周恩来和邓颖超面前。当看到酷似彭干臣的彭伟光时,周恩来和邓颖超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邓颖超紧紧握住彭伟光的手,眼中闪着泪光,动情地说:"可算见到自家孩子了。"她亲切地把彭伟光叫做"自家孩子"。
周恩来来到彭伟光跟前,认真地打量了他一番,随后转向邓颖超说道:“没错,这就是彭干臣的儿子,你瞧,他的长相、说话做事的神态,都跟他父亲一模一样。”
邓颖超和陈赓听到后,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们等待这个时刻已经太久太久了。
邓颖超对彭伟光关怀备至,她像慈母般握住他的手,娓娓道来过去的点点滴滴。
当年在上海,我和你妈妈是同事。抗日战争刚开始那会儿,我和你周伯伯还特意找过你们一家,可惜没找到。今天能遇见你,我们心里特别高兴,总算能给我们的老战友彭干臣一个交代了。
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认亲后,把彭干臣的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经常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江鲜云虽然多次到北京探望彭伟光,但为了不打扰周总理夫妇,都没有去打扰他们。
1961年,陈赓将军去世。彭伟生和彭伟光兄弟俩前来吊唁,见到了邓颖超女士。在场的人们都沉浸在深深的哀伤之中,为失去这位伟大的将领而痛心不已。
邓颖超见到彭家两兄妹,关切地问道:"你母亲最近身体还好吗?"
“我这身子骨还挺结实。”彭伟光说道。
邓颖超对姐弟俩说:“她要是来北京,一定得提前跟我们说,我和恩来都挺想见她的。”
两年后,江鲜云到北京探望彭伟光,彭伟光特意给邓颖超妈妈写了封信,告知她母亲已到北京。
彭伟光带着江鲜云外出游玩时,邓颖超曾到访他们家,可惜家里没人,于是邓颖超便写了一封信留下。
伟光说:
我本想拜访你母亲,没想到你们都不在家,真是遗憾。下次我再抽空过来吧,考虑到你妈妈进城不太方便,还是我主动来看她更合适。祝你和阿姨一切顺利。
邓妈妈选择留下。
几天后,彭伟光决定带江鲜云去拜访周恩来和邓颖超。他们开车到了中南海,到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刚忙完一晚上,正在睡觉,邓颖超就先接待了他们。等周恩来醒来,一听说江鲜云来了,马上出来和老朋友见面。
转眼间四十年过去,曾经年轻气盛的他们如今都已两鬓斑白。得知彭干臣早已离世,而周恩来、邓颖超、陈赓这些年一直在关心照料他们,江鲜云不禁红了眼眶。
周恩来目光坚毅地说道:"跟敌人打仗确实不容易,但咱们共产党人心中有理想,骨头硬得很,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我们。"
那天,周恩来和邓颖超与江鲜云母子聊了很久,还特意请他们一起用餐。餐桌上比平时多了一道菜——豌豆烧团子。邓颖超笑着对江鲜云说:“这道菜是恩来特意为你点的,他说你一定喜欢。”
走出中南海西花厅,江鲜云心里满是留恋,两人说好了,往后要经常见面。
周总理工作繁忙,1976年他去世时,江鲜云听到消息后痛哭不已,后悔没能多和老朋友相处。后来,江鲜云在山东淄博的干休所里过着平静的生活。
彭干臣和江鲜云的子女始终牢记父母的英勇事迹,继续为祖国贡献力量。彭伟光始终铭记邓颖超母亲对他的教诲:
你们这一代人很幸运,虽然小时候经历了战乱,在炮火中长大,但正因为这样,你们比和平年代出生的孩子更明白幸福的珍贵。今天我们能过上安稳日子,是靠着你父亲这样的无数英雄用生命换来的。只有真正理解幸福来之不易,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