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的时候,蒋介石心里头特别想念家乡,特别想回到大陆来。因为这个,他还跟毛主席说了,希望能满足他六个要求。
毛主席听完那六个要求,立马就点头同意了,一点都没犹豫。
但毛主席应允的消息传来,蒋介石却犯起了嘀咕,按理说,只要他轻轻一点头,台湾就能回到祖国怀抱,实现国家统一大业。
为啥蒋介石就是不肯答应这事儿呢?
【前言】
蒋介石年纪渐长,心里头对老家的想念也越来越浓。他满脑子都是落叶归根的念头,心心念念就想赶紧回到浙江奉化那个生他养他的地方。
1965年那会儿,蒋介石派人跟共产党坐下来聊了聊。在这次交谈里,他列出了六条要求。
蒋介石带着他的老部下回到了大陆,他还是国民党的头儿,除了浙江省,他可以选择在其他任何地方安家落户。
蒋经国当上了台湾省的领导,除了军事和外交这些大事得听中央的,剩下的所有事情,在之后的20年里,都由台湾省自己管,也就是说,他们有很大的自主权。20年后,这些事儿再拿出来大家一起商量着办。
三:台湾不能拿美国的一丁点儿军事和经济帮忙;要是钱上不够用了,北京会按照美国原本打算给的数目,直接给补上。
四:台湾的海军和空军现在归北京管。陆军呢,人数减少了,只留下了4个师。这4个师里头,有1个师被派到了厦门和金门那边,剩下的3个师就留在台湾省里。
五:把厦门和金门合并,弄成一个自由市,让它在北京和台北之间当个“中间人”,既缓冲又联络。
六:中国台湾那边的官员,他们的职位等级和福利待遇都还是老样子,不会变动。老百姓的生活保障呢,只会往更好的方向提升,绝对不能往下调。
对于蒋介石提出的六项提议,毛主席立马就答应了,他说只要能让国家统一,这些条件都不是啥大事儿。
当毛主席爽快地答应后,蒋介石却突然变卦了。
【曾有过和谈】
这次变卦啊,其实不算是蒋介石头一回说话不算话了。早在1950年,他就已经打发李次白去大陆摸共产党的底了。
这时候,蒋介石逃到台湾还没多久,心里老惦记着怎么打回大陆去,可他实在是想法多,本事少,力不从心。
那时候,解放军已经在准备8月对台湾的行动方案,同时,美国也不再给国民党撑腰了。
美国觉得,那些打了败仗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已经没必要再为他们投入钱财和资源了。他们于是打算跟当时已经建立新中国的共产党拉近关系。
在那种情形下,蒋介石偏偏在美国大选时押错了宝,惹毛了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
碰到这一连串的重击,蒋介石急了眼,连忙派李次白跑到大陆去,想和共产党谈和。
不过那时候,共产党的立场仍然是“用武力统一台湾”,没答应蒋介石出于无奈的求和请求,因此,这次和谈理所当然地以失败收场。
然而,共产党还没能把台湾收回,到了7月,抗美援朝的战火就燃起来了。
抗美援朝一开打,中央就先把收复台湾的事儿放一放了。这样一来,蒋介石算是暂时松了口气,有了个喘息的机会。
抗美援朝之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又紧张起来,所以美国转头又开始扶持蒋介石,想把他拉进自己的阵营。
1950年那会儿,蒋介石谈判时心里压根儿就没想着真和谈。所以啊,解放军一暂停打台湾的计划,蒋介石立马就把李次白给叫了回来,心里还老琢磨着哪天能杀回大陆呢。
【再次和谈】
抗美援朝战争打完了,第一次和谈也没谈成之后,中国对于怎么收复台湾,心里有了新盘算,打算用和平解放的法子来解决台湾问题。
1955年4月那会儿,周总理在万隆的大会上明确指出,咱们中国政府啊,特别希望在现有的情况下,能够用和平的手段让台湾回归。
周总理还提到,那会儿咱们国家对解决台湾问题,表明了咱的立场,还给出了新路子。
1956年那会儿,咱们中国迈进了“全面搞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因此,有个安稳的发展环境对当时的中国来说,简直是太关键了。
1956年4月份,毛主席谈到了和平解放台湾这事儿,讲明了咱们国家的基本立场。
和谐最重要;爱国就是一家人,不论啥时候爱国都行;待人得真心实意,来去都由着自己。
树叶落下来,常常会挨到大树的根部,人上了岁数,心里头就琢磨着回老家看看。
蒋介石是浙江奉化人,所以快七十岁的他当然想在老家享受晚年生活。
由于两边都盼着台湾能回到祖国大家庭,所以这次的和平谈判就显得特别关键,就连毛主席也给蒋介石写了封信表达意愿。
共产党那时候就派了参与过北平和谈的爱国人士章士钊去交涉,章士钊学识很广,中央对他很看重。
由于章士钊以前有过在国民党工作的经历,所以这次派他去谈判,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尽管谈判条件相当优厚,但章士钊在台湾的活动还是碰到了不少麻烦。因此,我们想了想,觉得找个中间人把毛主席的信转交给蒋介石,可能是个更妥当的办法。
后来,在周总理的撮合下,章士钊跟以前国民党里的宣传头头许孝炎碰了头。
章士钊把写给中央领导人的信件递给了许孝炎,请他代劳转交给蒋介石。他还实实在在地跟许孝炎讲了共产党的期望,就是盼着两岸能早点统一。
许孝炎接过信后,二话不说,赶紧就跑去交给了蒋介石。
蒋介石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心里头真的很受触动。后来许孝严回忆起来,说那时候的蒋介石显得特别累,想了老半天,他才认真地对许孝炎讲:“你真的很不容易。”
在信里头,毛主席真心实意地表达了对海峡两岸能快点统一的盼望,最后,他还特地跟蒋介石讲:
奉化老宅依旧矗立,溪口的花儿草儿也都好好的,盼着蒋先生能回老家瞅瞅。
这句话直接戳到了蒋介石心里头最软的那块地儿。想当年国民党败退时,蒋介石还特意跑回老家给母亲上了香。在台湾待了好几年都没能回去,这封信一来,让他想家的感觉更重了。
后来,他决定派宋宜山前往大陆,跟共产党坐下来好好聊聊,商量商量。
不过这次谈判啊,最后还是没能谈成,说白了,问题就出在蒋介石自己身上。
宋宜山这次跑到北京,不光是悄悄地跟周总理碰了头,他还跟那时候的中央部部长李维汉,正经八百地谈了好几次呢。
他跟中央说了台湾那边想和谈的意愿。在北京待的两个礼拜里,他还抽空去了天安门、故宫、颐和园、香山这些地方逛了逛。游完之后,他对咱们当时的中国好感又多了几分。
谈判一完事儿,宋宜山马上就动手,仔仔细细地把谈判的点点滴滴整理成一篇一万五千字的长文章,发给了蒋介石。
这份长达一万五千字的报告里,宋宜山不仅详细讲了讲那次谈判的具体情况,而且他还对大陆和共产党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啊,现在的中国充满了活力和朝气,整个国家都给人一种向上的感觉。
不过,蒋介石因为宋宜山的这封信,被惹毛了,气得不轻。
那时候,蒋介石心里头根本没法儿接受大陆这些年突飞猛进的变化,也死活不肯承认共产党带领下新中国越来越红火的事儿。
宋宜山那封信里头说的事儿,清清楚楚地让他明白,“反共复国”那一套,简直就是场空欢喜,就像个泡泡,看着挺美,其实一戳就破。现在啊,这个泡泡是真的彻底没了。
蒋介石肯定是气坏了,他一气之下告诉宋宜山,不用回台湾了。他觉得宋宜山已经被共产党给说动了,要是回来,恐怕会搅乱别人的心思。
由于蒋介石大为光火,这次谈判理所当然地没能成功,最后还是破裂了。
【第三次谈判】
后来,咱们说到的那次和谈,就是文章最开始提到的1965年的那次。那次谈判,国民党和共产党两边都特别看重。
周总理把这次谈判看作是国共两党在战争期间两次携手之后,又一次的“新的联手”,可以说是“第三次合作”。
他讲起国共的几次合作,头一回合作时,北伐战争打赢了;第二次携手,抗日战争也取得了胜利。照这么看,现在他们要是第三次联手,胜利肯定也没问题。盼着台湾能早点回来,祖国也能早点统一。
1963年,就在第三次谈判要开始前,周总理把毛主席1956年写给蒋介石信里的“一纲四目”又重新梳理了一遍,具体说的是这些:
一条核心原则:台湾得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必须的。
双眼对视:当两个人的双眼交汇,那就是所说的“四目相对”。这种眼神交流,往往藏着千言万语,不用开口,就能感受到对方的心思。有时候,它像是久别重逢的喜悦;有时候,又像是心照不宣的秘密。在爱情里,双眼对视常常带着浓浓的爱意,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彼此。而在争吵时,这样的眼神又可能充满火药味,是无声的较量。但不管怎样,双眼交汇的那一刻,总是让人难以忘怀,它真实、直接,比任何言语都更能打动人心。
除了外交事务得听中央的,台湾那边的人事调配、军队和政府的大权,都是由蒋中正一手掌握的。
要是台湾在经济建设上缺钱,中央政府可以拿钱出来帮忙补贴。
台湾的社会改革咱们先别急,慢慢来,等时机到了,也得听听蒋中正的看法,还有啊,得跟台湾各行各业的人民代表坐下来好好商量商量。
国共两边都答应不去捣乱对方的事情,好让两党能再次携手合作。
在那个“一个中心四条支线”的提议里,讲的要求跟后来蒋介石提的六个要点差不多是一回事。两边想到一块去了,那个“一个中心四条支线”啊,其实就是“一国两制”想法的开头。
接着,两边商量之后,蒋介石给出了六条自己的要求,所有事情都在按计划顺利进行。
时间一晃而过,眼看就要谈成合作了,可最后到底是咋回事,让这次和谈黄了呢?这事儿得聊聊蒋介石。
三大战役打完以后,蒋介石那边基本就算是输了,咱们这边最终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9年有那么一天,蒋介石坐上了飞往台湾的飞机,心里头也明白,这一趟走了,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来。
他好好瞅瞅自己住了好多年的地方,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不过跑到台湾的蒋介石并不死心,他心里一直惦记着打回大陆这事儿。他挑台湾当退路,那也是有他自己的考量。
那时候的台湾,位置相当好,而且自然条件也特别棒。
军事力量相当厉害,这是因为日本战败撤退时,给台湾留下了好多军事武器。
在台湾早先的洋务运动那会儿,台湾的巡抚可是下了大力气搞洋务变革,使得台湾的发展速度嗖嗖往上涨。
这些事情都让蒋介石深信,总有一天他能成功反攻,他一直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实现反攻。
当蒋介石忙着筹划他的反攻大计时,美国一直在旁边捣乱,想要硬生生地把大陆和台湾拆成“两个中国”。
1958年那会儿,美国使劲儿撺掇国民党军队,让他们从金门、马祖撤走。他们打的算盘是,这样一来就能把中国给掰开,整出个“俩中国”来。
就在这时,人民解放军对金门发起了炮击。蒋介石得知消息后,直夸做得好,这样一来,他就能名正言顺地留在金门、马祖,不用撤退了。
这时候,美国又琢磨着让共产党别轰金门了,好让他们能安排国民党从金门撤走。
那时候,美国跟解放军讲,要是解放军撤了,他们就试着去说服国民党也撤。不过,国共两边都没让美国的这个盘算得逞。
这么说吧,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军队合作起来,他们有个规矩,“单日就开打,双日就歇着”,并且他们只朝着对方的海滩开炮,绝不朝对方的居民区和阵地开枪放炮,保证不伤害无辜的老百姓。
于是,在美国不断施压之下,蒋介石跟共产党进行了好几次谈判。
1965年7月26号,国民党里的“桂系”大头头李宗仁,在逃到国外躲了十六年后,终于又回到了咱祖国。这回,他还见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
蒋介石心里头一直惦记着,想趁着晚年能回到祖国怀抱。而祖国这边呢,也盼着能早点统一,这想法两边都是一样的。就像那句老话,“昔日明月仍在,期盼彩云归来”。
于是,蒋介石当机立断,列出了六项要求,而毛主席也毫不犹豫地应允了。
不过这回的商量,到头来还是没谈成,以失败收了场。
从之前的两次谈判就能瞧出,蒋介石对谈判这事儿一直就没那么死心塌地。他每次愿意坐下来谈,多半都是被外头给逼的,比如说美国那边施加的压力,还有他自己心里头那股想家的劲儿。
所以在1965年那会儿,和谈眼看着就要成功了,可蒋介石到头来还是打了退堂鼓。
一方面,由于美国持续施加压力,蒋介石手里的军力逐渐变弱。另一方面,1966年的中国步入了一个特别的阶段。因此,这次和平谈判最终还是没能继续下去。
【结尾】
到了1972年,两边终于打算重新开始和谈。但就在这时,原本要当和谈中间人的曹聚仁,却在同一年不幸离世了。
我们这边也派了章士钊去交涉,可那时候的章士钊已经是92岁的老人了。他好不容易和国民党那边搭上线,但没过多久,章士钊就离世了,真是挺遗憾的。
后来,蒋介石又叫陈立夫去北京,可没过多久,1975年4月5号,蒋介石在台北离世了,两边又没法联系了。
这次和谈一中断,台湾啥时候能回归,看来又得等上好一阵子了。
国共两边为了能让台湾回来,忙活了老长时间,但到最后,台湾还是没能够回来。
那次和谈没能成功,真是让国共两边都挺遗憾的,一直到现在都让人觉得可惜。因为和谈突然停了,台湾啥时候能回来,就又变得没谱了。
这些年,中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台湾回归祖国这事儿,也就差个时间点了。祖国统一是早晚的事,咱们就等着那一天快点儿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