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世(六),两极分化,共和瓦解,军阀混战

小龙评历史 2023-06-19 14:10:00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追问一个问题:权力是什么?

哲学家罗素在其著作《权力论》中将权力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军事权力、舆论权力等,在不同时期,这些权力的重要性排序是不同的,一般来讲,一种活动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越强,其所对应的权力也越大。

罗马共和国自建国以来,便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权力系统,元老院贵族们掌握着这个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权力,通过出台相应法案,贵族们再获得更多金钱与土地,这样一来经济权力也掌握在贵族手中,通过用利益左右舆论,舆论权力也被掌握在贵族手中。

相比于以上的几种权力,罗马共和国的军事权力格外特殊,罗马是一个武力很强的国家,无论是在共和国时期还是帝国时期,军事活动都在罗马人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地位,但在罗马共和国的400多年历史中,其军事权力一直被元老院牢牢抓在手中:

罗马共和国保证军队不失控的最主要方法是将军与士兵的不固定,罗马军团通常在战事需要时才被组建,统帅通常由任期只有一年的执政官或德高望重的元老院贵族担任,战争结束后,军团解散,统帅回到罗马担任公职,士兵则回到家乡继续耕种,换句话说,在当时的罗马共和国,将军和士兵都不是一种固定的职业,所以军队的统帅也就不可能做大为军头了。

将军与士兵的非职业化,这才是元老院贵族们能够长期遏制罗马军阀化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被破坏,元老院贵族们手中的政治权力将再也难以压制住失控的军事权力。

公元前107年,当潘多拉魔盒被打开,罗马的权力结构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只是在旧有权力结构中生活太久的元老院贵族们还浑然不知,他们仍在试图用自己手中已经不那么重要的权力做困兽之斗,但这一切都只不过是给那个时代徒增几分滑稽色彩罢了。

大国兵慌

按照罗马的兵役制度,当战争来临,名义上讲,所有的罗马公民都要加入罗马军团作战,但有趣的是,罗马共和国为服兵役设定的财产限制,而在农业社会,最重要的财产自然是土地,换句话说,罗马共和国的潜在兵源大多是一个身份:自耕农。

罗马军队要想维持兵源规模的前提是国家中有大量的自耕农,但一个悲哀的事实却是,随着罗马控制区域不断扩大,罗马国内的自耕农数量反而变少了。

这有些反常识,但其实也不难理解,罗马共和国发生的事在中国古代同样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它便是:土地兼并。

但罗马的土地兼并与中国的土地兼并仍有不小的差别,中国古代土地被兼并的农民通常会就地转为当地豪强的佃农,而罗马的自耕农在失去土地后连就地为贵族当佃农的机会都没有,因为贵族们会选择用性价比更高的奴隶耕种,就这样,在庄园经济取代自耕农经济的过程中,失去土地的罗马公民连给贵族种地的机会都没有,他们只能远离家乡去流浪,而流浪的目的地当然是国家的中心罗马城。

于是,一个尴尬的局面出现了:一方面,有资格加入罗马军团的自耕农大幅减少,甚至已经到了威胁罗马军团战斗力的地步,但是另一方面,罗马城内却有大量的失地流民,他们无所事事,却苦于不满足财产限制,没有资格加入罗马军团。

作为军事强国的罗马必须解决兵源不足的问题,解决方案有两条:要么解决大量失地农民没有土地的现状,要么废除当兵需要有土地的规则。

以格拉古兄弟为首的改革派曾一度希望通过重新分发土地的方式让大量失地农民重新拥有土地,这样就不必改变规则,也能解决罗马军团兵源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这个改革方案需要贵族们交出土地,所以遭到了贵族们的强烈反对,格拉古兄弟被杀,改革无疾而终。

既然不想改变罗马人没有土地的现状,那么就只能改变规则了,在这里可以先解答大家的一个疑问:为什么罗马要为服兵役设置财产限制呢?

这主要是因为最初的罗马军团上战场时是要士兵们自备武器装备的,没有一定数量的财产根本就置办不了必要的武器装备,上了战场也是送死。

但要让士兵们自备武器装备的规定是在罗马共和国整体弱小的背景下做出的,简单说,这么做是因为国家没钱;但是随着罗马通过三次布匿战争和四次马其顿战争成为地中海霸主,国家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财富,也就是说,此时的罗马共和国事实上已经拥有了不必再让士兵们自备武器装备的能力,这样一来,解除公民加入罗马军团的财产限制,至少在经济上已经变得可行。

另外,还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还有一个因素在瓦解着罗马传统的兵民合一的兵役制度:战争的长期化。

罗马还是小城邦时,其所经历的战争规模也相当有限,这样的战争通常在短期内就能分出胜负,自耕农们在偶尔的战争时期上战场,其余时期继续耕种,可以做到耕种作战两不误。

但是随着罗马共和国的不断膨胀,其所要面对的战争规模也在不断变大,这些战争动辄持续数年,随着战争的长期化,由自耕农组成的罗马军团将再也不能兼顾生产与作战,比较好的方式是让一部分人专注耕种,另一部分人专注作战,换句话说,军人将成为一种职业。

所有的因素都指向一点:放开加入罗马军团的财产限制,现在唯一的问题是,由谁来下达这个命令?

粗鄙的破局者

历史有一个规律,破局的人往往并非身处局中之人,局中之人牵扯到了利益太多,很难完成大的破局。

打破罗马军事困局的人也并非把持罗马最高权力的元老院贵族,而是一个粗鄙的闯入者。

马略出身贫寒,但贫穷的童年反而在他心中埋下了极为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欲望,他不喜欢学习,早早就决定加入军队,通过战场拼杀刀口舔血来搏一个功名。

狡诈的性格与不择手段的做事风格反而帮助他在战场上大显身手并获得了军事贵族小西庇阿的赏识,他在军中不断积累声望,战争结束后他已经在罗马小有名气。

回到罗马的马略开始投身政治,先后担任保民官、大法官和西班牙行省总督等职务,在从政的经历中,马略与当时的贵族集团都发现,他们彼此都看不上对方。

马略的政治能力不及其军事能力,所以若没有战争,马略的结局很可能是贵族们边缘化最后在郁郁不得志中过完一生,但偏偏当时的罗马最不缺的就是战争。

公元前111年,朱古达战争爆发,元老院将这场战争的指挥权授予马略,改变历史的齿轮在这一刻开始转动:

马略一反旧制废除了加入罗马军团的财产限制,改为由国家提供武器补给,加入军团的士兵将长期在军中服役,军人职业化已经开始。

马略麾下的职业军人战斗素质更高,战斗力更强,马略军团顺利取得了朱古达战争的胜利,但是军事改革的副作用在同一时刻开始显现:马略与他麾下士兵们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了。

回到罗马后,马略的声望进一步提高,他也利用自己的声望去扶持自己的老部下进入政界,就这样,一个不受元老院贵族们控制的新势力开始出现:马略老兵集团。

马略通过在战争期间与军队士兵间建立的联系,一直保持着对军队的强大影响力,这份影响力已经开始让元老院贵族们感到不安,昔日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们发现,他们手中的政治权力在瓦解马略与罗马军团之间联系时显得无比苍白无力,而这种情况他们在之前从来没有遇到过。

感受到威胁的元老院贵族们开始想尽一切办法瓦解马略在军中的权威,他们所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扶持起另一个人去对抗马略。

被选中的人

苏拉出身于一个破落贵族,他与马略相似,从小就励志在军中干出一番事业,他又与马略不同,祖上的贵族身份让他除了军事外,对于文学、艺术等领域也有不低的造诣。

那场让马略名扬天下的朱古达战争中,苏拉就在马略军中,而且立下了生擒朱古达王的头功。

相比于马略,祖上是贵族的苏拉与贵族们的关系更融洽,贵族们很快决定扶持苏拉在军中对抗马略。

苏拉比马略更年轻,在马略离开军队专心从政后,苏拉又在军中领兵多年,再加上元老院贵族们的财富支持,苏拉逐渐在军中积攒下了不低于马略的人望,之后罗马的政坛风云几乎都围绕着马略与苏拉两人展开。

马略也发现自己不受贵族们待见,于是他以自己老兵为基础,联合罗马的平民派,与苏拉为首的贵族派分庭抗礼。

公元前88年,米特拉达梯战争爆发,谁领兵平叛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因为马略与苏拉都在军中有巨大威望,这次战争的统帅归属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马略与苏拉都志在必得。

为了让谁能领兵出征的决定看起来更公平,元老院贵族们主持一场抽签,抽签的结果也毫无意外的指向苏拉。

元老院贵族以为他们利用小小手段就能让自己派系的苏拉获胜,但是从小就在底层摸爬滚打的马略又岂会善罢甘休。

一场危机正在酝酿,元老院贵族们浑然不知。

兵变

有野心有手段的马略岂会受制于一次小小的抽签,苏拉获得统帅权后,他立刻找到自己的同盟者保民官苏尔皮基乌斯·卢福斯,后者则绕开元老院直接召开公民大会,在马略和卢福斯运作下,苏拉统帅的身份被剥夺,改由马略担任统帅。

苏拉当然不会接受这一现实,他立刻号召手下用休假、停止一切公务活动的方式抗议公民大会的决定。

但马略的手段远不止这些,既然苏拉派拒绝配合,那么马略直接让手下对苏拉派进行大规模暗杀,大量苏拉派成员被杀,勉强得以幸免的苏拉孤身一人前往马略住处向马略表示服软,马略以为自己的“高明”手段最终让自己获胜,但这次他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他小瞧了苏拉。

行伍出身的马略十分清楚军队的重要性,在完成了对罗马城内的苏拉派的打压后,马略立刻派出参将去接管军队,他的动作不可谓不快,但还是晚了一步。

向马略认怂,承诺将指挥权交给马略的苏拉,在离开马略住处后一刻都没有停留,他连夜出城,赶到了罗马军团驻地,此时马略派来的参将刚刚到来,苏拉立刻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威望煽动哗变,最终士兵们打跑了马略派来的参将,军队被苏拉接管。

苏拉接管军队后,打出“拯救祖国”的口号,做的却是率军攻打罗马。

彼时罗马最强的6个军团都在苏拉手中,城内马略派措手不及,被苏拉迅速击败,马略等人狼狈出城,苏拉成功控制罗马。

回到罗马的苏拉开始了一轮对马略派的清洗,待清洗完成苏拉认为大局已定,于是率军离开罗马,前往北非平定叛乱。

但苏拉的兵变远不是乱局的结束,相反,它只是乱局的开始。

逃出罗马的马略确实经历了一段艰难时光,他一度流落孤岛差一点病死在岛上,但最终马略活了下来,马略是那种只要不死就不会停止折腾的人,苏拉离开罗马城后,马略立刻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

内战

苏拉率军出征后,秦纳当选为执政官,因为反对苏拉,被赶出罗马城,但秦纳的政治威望同样不小,马略立刻想到了联合秦纳反击罗马。

马略与秦纳分别在四处募集士兵,然后二者合并一处围困罗马城,并以断掉粮食供应的方式逼迫罗马城内就范,回到罗马后,马略开始开始大肆清洗苏拉派。

马略派重新占领罗马城时,苏拉正忙于东方战事,但战乱平息后,苏拉并未立刻率军返回罗马,经过几番大战,苏拉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此时的罗马政治逻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之前围绕元老院的政治斗争已经不好使了,如今的罗马,武力就是一切,谁的军队更强,谁就能控制罗马。

苏拉在返回意大利半岛之前在当地招兵买马并大肆劫掠,兵强马壮的苏拉带着大量从东方劫掠而来的财务在意大利半岛登陆,支持苏拉的贵族们立刻带着财物前来投奔,即便这样,苏拉仍不放心,他在意大利半岛继续招募军队,搜刮财富,待确认自己拥有绝对优势后,苏拉才开始向罗马进军。

此时马略与秦纳已经先后逝世,平民派在卡尔波和小马略的带领下与苏拉派作战,但苏拉派在兵力、装备以及财富上都是优势方,经过3年苦战,苏拉派终于取得最后胜利,他们攻克罗马城,并再次以公敌的名义处决了大量马略派成员。

清理完马略派后,苏拉开始着手进行政治改革,苏拉大幅削弱保民官的权力,禁止平民担任执政官。

按照元老院贵族的看法,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是他们赢了,因为他们扶持的苏拉战胜了马略大,但他们很快发现了不对劲。

苏拉的政治改革并没有停在这一步,他宣布要扩充元老院的名额,苏拉老兵被大量安排进元老院,不仅如此,苏拉还要求元老院任命自己为独裁官,且任期不限,按照罗马传统,独裁官只有在国家处于生死存亡时刻时才能产生,且任期只有半年。

苏拉此举显然不符合罗马传统,但是元老院贵族们发现自己没有任何办法去违背苏拉的命令,苏拉是贵族们支持的不假,但是掌握了军权的苏拉不仅随时可以脱离贵族的统治,甚至还可以牢牢控制住贵族。

这一刻罗马共和国的政治逻辑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元老院贵族们积攒上百年的政治威望、巨量的财富和对舆论的控制力在武力面前都不够看,军事权力成为了罗马共和国的核心权力。

这一刻潘多拉的魔盒已经被彻底打开,之前那套复杂的政治博弈逻辑已经宛如鸡肋,罗马的共和传统,随着军阀的崛起而变得名存实亡,新的逻辑简单粗暴:谁有更多军队,谁的武力更强,谁说了就算。

在旧逻辑下呼风唤雨的元老院贵族们,此刻才意识到他们正在被挤出权力的中心,是的,这场游戏的规则变了,而他们,该退场了。

呼唤凯撒

如果一个群体在一场权力游戏中始终处于不败的地位,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快感会给他们错误的认知,让他们对权力的底层逻辑的理解出现误判,而这种误判往往是致命的。

军人的非职业化是罗马共和国政治权力能够压住军事权力的基础,一旦开始走上军人职业化的道路,政治权力与军事权力的重要性排序就得重置,可笑的是很多罗马共和国的贵族仍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元老院制定法律就能掌控罗马,殊不知游戏规则改变后,他们控制的元老院也好,他们制定的规则也罢,都将一同变成一个笑话。

值得一提的是,苏拉在逼迫元老院任命他担任独裁官后,竟真的开始了所谓恢复共和制度的努力。

公元前79年,早已大权独揽的苏拉突然宣布辞职,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已经完成了帮助罗马纠正错误的使命,现在罗马应该回到之前的共和制度了。

但苏拉所谓的纠正错误只是干掉了马略派,而马略派的出现是罗马社会问题的结果而非原因,干掉马略派并未触及罗马社会两极分化这个根本问题,只要这个问题依旧存在,罗马共和制的基础就要被动摇,马略与苏拉之后,更有能力改变时代的人即将登场,到那时,元老院的贵族们才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诸神黄昏”。

清洗马略派时,一个少年因为婚约受到牵连,苏拉并未想难为这个少年,表示只要解除婚约就能免受前面,并继续留在城中,日后可以到军中服役,也可以竞选公职,但是这个少年拒绝了,他连夜逃出了城,苏拉看着这个逃跑少年的背影说:在他身上我看见了一百个马略。

这个逃跑的少年将在多年后兑现苏拉对他的评价,他的名字: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