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来生(五),岛国的獠牙初露:温言在口,大棒在手

小龙评历史 2023-06-16 07:50:01

美国南达科他州拉什莫尔山上雕刻着四个巨大总统雕像,这四座总统像的前三个大家耳熟能详,分别是:

第一任总统,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第十六任总统,《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签署人:亚伯拉罕·林肯。

但这第四位:西奥多·罗斯福,作为美国的第26任总统,他的名气不但小于以上这三位,甚至不及他的远房侄子富兰克林·罗斯福。

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尤其是工业快速发展,待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巨量的美国工业品需要更大的市场,但此时的美国却依旧奉行不干涉欧洲事务的门罗主义,影响力仅仅局限在北美的一亩三分地,这种实力与影响力的不匹配,促使部分美国有更大的动力走向世界,这条路荆棘密布,美国必须时刻小心。

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美国的步伐相对稳健,而西奥多·罗斯福帮助美国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

和解

1864年美国大选,林肯总统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邀请一位在不久前才刚刚加入共和党的人作为自己的竞选搭档。

林肯选定的人叫安德鲁·约翰逊,他原本属于民主党,大选前脱离民主党加入共和党,林肯选择他作为自己的竞选搭档原因无他,他是个南方人。

成为国会议员前,约翰逊曾担任田纳西州州长,南北战争爆发后,大量南方议员脱离国会,约翰逊是唯一一个继续在参议院留任的南方州议员。

南北战争时,美国两党泾渭分明,共和党代表北方工业资本家利益,民主党代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利益,屁股决定脑袋,共和党旗帜鲜明地反对奴隶制,民主党则在这个问题上表现暧昧,将是否保留奴隶制说成各州的权力,实际上就是在为奴隶制背书。

南北战争后,代表工业资本家利益的北方大获全胜,而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利益的南方受到长期打压,但林肯知道,战争过后,应该缓和与南方各州之间的关系,于是林肯选择了南方各州中唯一一个关系还算可以的议员约翰逊作为竞选搭档。

1865年林肯遇刺身亡,作为副总统的约翰逊接任总统,约翰逊继续履行林肯时代的与南方各州和解的政策,为了安抚南方,他的任期还出台了一部《黑人法案》,等于在黑人奴隶问题上向南方种植园主们大幅妥协,根据这个法案,黑人不是奴隶,但是与奴隶区别不大,这个以后专门写文章介绍,这里不展开。

说回约翰逊,尽管约翰逊战略的核心是与南方和解,但胜利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和解方案,一定是以胜利者为主导的,这一点全世界都一样。

无论林肯和约翰逊再大度,南北战争后,美国南北之间的和解方案也一定是以北方为主导的。

在当时的美国,北方工业发达而南方农业发达,所以即便南北方和解,美国整体的经济政策也一定是更偏向工业的。

来看看当时的美国工业资本家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吧,当时的美国工业品,在与英国等老牌工业国之间的竞争中没有比较优势,所以北方希望联邦政府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工业。

另外,北方工业州希望更加方便地从南方购入原材料,南方农业州生产的原材料要优先供应北方工业州,而不是英国。

这是北方工业资本家关心的重点,至于所谓黑人权力,在他们眼里完全是可以交换的筹码,所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后,美国国会又出台《黑人法案》继续将黑人限制在南方奴隶主的种植园里。

代表北方工业资本家利益的共和党获胜后, 一方面大搞贸易保护主义,打击外国商品,一方面在南方各州大搞基建,方便南方各州生产的原材料更加便捷地运往北方。

而在这个过程中,联邦政府也帮助南方各州发展工业,就这样,南北战争后的30年里,美国工业快速发展,并在19世纪末一跃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

庞然大物

时间来到19世纪末,经过30年的发育,此时的美国工业品已经丝毫不逊色于英法等传统欧洲强国了,在美国工业品没有竞争优势时,美国热衷于搞贸易保护主义,但是当美国商品拥有竞争优势时,美国则热衷于强调自由贸易,让本国商品销往全球。

但在当时,想要大规模开展海外贸易,有两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一样是实力强大的海军,另一样是一定数量的海外殖民地。

但尴尬的是,当时的美国这两样都没有。

为什么会没有呢?很简单,因为这两样与美国一贯的行为逻辑不符,20世纪前,美国的外交政策依旧以门罗主义为主,门罗主义的核心就是美国的利益重点在美洲,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

这种孤立主义的倾向让美国免于陷入欧洲大陆上的诸多纷争,获得了一个多世纪的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但相应地,美国也不需要太多海外殖民地,没有大量海外殖民地,美国也就没有必要去建设太强大的海军去维护海外利益,这一切的逻辑是环环相扣的,即便美国工业实力大幅跃升,这些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政治惯性也没那么容易改变。

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要经济上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政治、外交上的改变就只是迟早的事情,美国这个曾经热衷于呆在世界边缘地带“猥琐发育”的国家,要动身向世界中心走上一走了。

海权时代

1880年,一个刚刚毕业的哈佛学生结实了一位海军上校,二人一见如故,就海洋、海权、海军问题深入交谈,这段对话在日后深刻影响了美国的海洋战略。

这段对话中的哈佛毕业生就是日后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而那位海军上校则是《海权论》作者马汉。

西奥多·罗斯福与马汉谈论海权问题时,大英帝国正如日中天,彼时,英国把离岸平衡那一套玩得炉火纯青:英国本身靠着殖民地供养一直保持实力上的优势,而实力占优的英国不对欧洲大陆提出任何领土诉求,却要利用欧洲大陆上的领土问题大做文章。

只要欧洲大陆上某一个国家有崛起为单一强权的苗头,英国立刻联合欧洲大陆上稍弱一些的国家对其进行打压,让欧洲大陆上的国家实力始终处于一种均衡状态,由于当时世界上的主要强国都集中在欧洲,只要欧洲不崛起一个单一的强权,英国世界霸主的位置就比较稳住。

马汉以英国的成长经历为蓝本,将一个国家成长为海洋强国的条件和方法一一列举,《海权论》看起来是对英国成长为海洋强国过程的总结,但实际上也在不断向美国社会透露一个讯息:英国行,美国也行。

马汉的理论日后被西奥多·罗斯福应用到了实处,出身名门的西奥多自小就有环游世界的机会,他兴趣广泛,热衷冒险且意志坚定。

与马汉深入讨论海权问题后一年,西奥多开始进入政界,他加入共和党,先从纽约州的州议员干起,期间还当过警长追捕过逃犯,而后西奥多还一度离开过政界开始从事历史和地理研究,也取得过颇为不错的成就,1888年,西奥多为共和党候选人哈里森助选,哈里森输掉大选后,当选总统的克利夫兰依旧让西奥多留在政府任职(克利夫兰总统的故事留到下篇文章里讲)。

名门出身的西奥多经历丰富而精彩,而他之前所有的经历,似乎都是在为美国跨出美洲的那关键一步做准备。

垂老帝国

上文已经提到,想要建成一个海权强国,除了需要强大的海军外,还需要一定数量的殖民地,或许殖民地的面积不一定要很大,但是这些殖民地必须得有一些关键港口。

但彼时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形成,列强们已经完成了对殖民地的瓜分,美国来晚了,未开发的殖民地没有多少了,美国想要殖民地就只能去抢其他国家的,美国环顾四周:

英法两国手中都有大量殖民地,且很多质量上乘,但是这俩货的军事实力也不是开玩笑的,1812年第二次美英战争的教训让美国学的聪明了一些,在实力不具备时,他们不会去主动硬刚超级大国,一番斟酌后,美国选定了西班牙这个倒霉蛋。

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曾经横行世界,但自从无敌舰队输给英国皇家海军后,西班牙这个“过气选手”的实力就一落千丈,靠着老祖宗的基业还留下几块殖民地。

更倒霉的是,西班牙的手上的殖民地,还就是美国需要的那种,美国的基本盘在美洲,而西班牙恰好有美洲的殖民地,美国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是亚太,而西班牙又恰好有东南亚的殖民地。

好了,现在美国有实力没殖民地,西班牙有殖民地没实力,西班牙的殖民地还恰好是美国需要的,美国不抢你西班牙抢谁?

美国主要盯上的西班牙殖民地有两块,美洲的古巴和东南亚的菲律宾,当时垂垂老矣的西班牙在这两块殖民地的统治已经出现明显松动,当地的民族独立运动此起彼伏,西班牙这个垂老的帝国已经是鼓破万人捶,但即便如此,美国对于拿下西班牙的殖民地仍表现的足够有耐心。

以麦金利总统为首的美国政府对外宣称美国要尽一切努力维护美洲的和平,并向西班牙“善意”建议给古巴原住民多一些自治权,避免激化矛盾。

而以海军部副部长西奥多·罗斯福为代表的鹰派却在紧锣密鼓地做着战争准备,同时,美国在私底下也在暗中援助古巴原住民起义,给钱给枪,让他们跟西班牙殖民者干,并承诺只要打跑了西班牙殖民者就让他们独立。

表面功夫做足,私底下不手软,即便对手是垂垂老矣的西班牙,美国也没有掉以轻心。

欲加之罪

一切准备就绪后,后面的事就水到渠成了。

1898年1月12日,古巴发生了一场规模不算大的骚乱,这种级别的骚乱在世界上任何一处殖民地每隔几年就要发生一次,大多数国家早就习以为常了,但是美国却拿这件事当借口,表现出对西班牙殖民政府统治能力的“担忧”。

美国的说辞很简单,你能力不行,保护不了古巴的美国人,所以我得亲自派军舰去保护。

1月25日,美国的“缅因号”海岸主力舰前往古巴进行“友好访问”,2月15日,这艘前去友好访问的“缅因号”它好巧不巧的就爆炸了,船上200余名船员当场被炸死,海军部副部长西奥多·罗斯福立刻宣称这是西班牙政府可耻的“战争行为”,总统麦金利也在媒体上鼓吹必须要跟西班牙打上一仗了。

4月20日,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宣布承认古巴独立,美国海军立刻出动,封锁古巴北部海域和圣地亚哥港,西班牙不得以向美国宣战。

看到美国对付西班牙时多有耐心了吧,一环扣一环,最后还得逼着你先宣战。

西班牙宣战后,一切都好办了,美国国会向西班牙宣战,几乎在同一时刻,已经在亚洲待命的美国舰队直扑菲律宾,美国军舰在吨位、航速和火力上都明显优于西班牙舰队,仅用一天西班牙菲律宾舰队就全军覆没。

菲律宾战役美国已经占得先机,但尴尬的是由于美国缺乏海外殖民地,海军取得胜利后,大规模陆军得从本土调动,这需要大量时间,这段时间美军舰队只能在菲律宾附近海域游荡,但即便如此,西班牙控制的菲律宾政府也没能力组织反击,因为此时的他们已经自顾不暇了。

美军打过来时,菲律宾的起义军已经将马尼拉的西班牙殖民政府团团包围,美军看准时机立刻找起义军首领谈判,表示美国愿意帮助菲律宾独立,菲律宾起义军受到鼓舞继续猛攻马尼拉。

但是对菲律宾起义军的承诺不过是美军的权宜之计,其目的不过是希望美国的援军到达前,起义军能够拖住西班牙军队,7月,从美国本土出发的1.5万美军赶到菲律宾,此时的西班牙军队已经被起义军打的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根本无力抵抗来势汹汹的美军,简单交手后,马尼拉落入美军手中。

拿下马尼拉后美军立刻过河拆桥,强迫起义军到郊区驻扎,美军则进驻马尼拉建立军政府,就这样,美军轻松完成了第一个重要目标,拿下亚洲的重要殖民地菲律宾。

摧枯拉朽

古巴那边的情况也大致相似,美国海军完成对古巴北部海域封锁后,作为最积极鼓吹战争的西奥多·罗斯福竟辞去海军部副部长职务,而是回到国内,组建一支志愿军前往古巴作战。

这支部队在圣胡安山与无心应战的西班牙军队交手,西班牙军队迅速溃败。

美西战争的海战主要集中在圣地亚哥湾,这一战再次摧枯拉朽,西班牙加勒比海舰队被美国海军轻易击溃,美军获得了制海权。

古巴临近美国本土,美国海军又获得了制海权,按理来说,美军独自面对已经成为瓮中之鳖的西班牙军队也能十拿九稳,但美军即便在如此优势的情况下依旧选择先去拉拢古巴起义军,并以赶走西班牙人后帮助古巴独立为许诺换取对方猛攻圣地亚哥。

6月22日美军在圣地亚哥以东登陆,此时的西班牙军队已经成为瓮中之鳖,经过三周的激战,美军以损失2000余人的代价迫使2.4万弹尽粮绝的西班牙军队放下武器投降。

占领圣地亚哥后,美军故技重施,要求古巴起义军在城外驻扎,自己则紧锣密鼓地建立傀儡政府。

眼看西班牙从南太平洋到中南美洲殖民统治已经全部崩溃,美国不再有任何掩饰,其海军全面出动,将太平上重要的西班牙控制岛屿全部拿下,这些岛屿中就包括日后赫赫有名的关岛。

8月,在法国的调停下,美国与西班牙签署停战协议,美国象征性地支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西班牙则承认美国对菲律宾和古巴的占领。

边缘崛起

美国对西班牙的战争目的极其明确,就是要拿下西班牙手中美洲和东南亚的殖民地。

通过对这些殖民地的夺取,美国的能量大增,首先,美洲地区再无可以与美国争锋的力量,南美洲开始沦为美国的“后花园”,其次,美国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亚洲。

美国在夺取古巴和菲律宾这两块重要殖民地后,还对以前西班牙控制的太平洋上重要岛屿进行了夺取,美国的称霸海洋的野心已经显现:美国要的是控制整个太平洋。

事实上,在太平洋上使劲,也是美国边缘崛起战略的一种,因为当时的世界中心在欧洲,世界主要强国的海军更多在大西洋角逐,而美国将重心放在了太平洋,也是避免与英法等当时的一流强国直接冲突。

美国的边缘崛起战略执行的相当彻底,先从好下手的地方开始,一步步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向世界舞台中央进军的道路上,美国表现的极其有耐心,如果说德国的操作是向世界舞台中心冲锋,那么美国的表现则更像是一点一点慢慢挤进世界舞台中心,当然,也不能因此说美国的战略比德国高明,美国的地理位置就注定了它应该走边缘崛起的道路,美国的位置、资源等优势都非德国能够比拟,相比于美国,德国崛起本就是一件难于登天的事。

通过美西战争,美国已经悄悄打开了通往世界舞台中心的门,只不过彻底走进这扇门,美国还要花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镀金时代

美西战争的胜利让西奥多罗斯福在美国政坛名声大震,1900年当选为美国副总统,1901年总统威廉·麦金莱遇刺杀身亡,他继任成为美国总统,当时的西奥多只有42岁,他也因此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西奥多任期内,内政外交上均取得了不少建树,而此时的美国综合国力继续提升,与大英帝国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西奥多·罗斯福的不俗表现让他在共和党内如日中天,但在1909年,西奥多却突然宣布从共和党退党,并要组建新党重新参加竞选。

此时的共和党已经“垄断”白宫近半个世纪,美国的综合国力也在这半个世纪中大幅跃升,称之为“共和党盛世”也不为过,是什么让西奥多对“盛世”中的共和党失去兴趣?

南北战争到19世纪末,是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无数个财富神话在美国上演,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却称这个时代为一个“镀金时代”。

所谓“镀金时代”就是华丽的外表下尽是被经济掩盖的矛盾与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美国将何去何从?

还记得南北战争期间因为给奴隶制站台而一直被压制的民主党吗?接下来,该他们登场了。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