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印“宜阳津印”
“宜阳津印”是一方秦印,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材质为铜。
宜阳,战国韩邑,后置县。秦沿置县。津,渡口。此印授宜阳县渡口的管理官员。
一、整体风格秦代官私印,主要有方形和长方形两种,施用边栏和界格,以取得整齐,稳重的效果。此印是正方形,“田”字格,四字均分。
该印印文风格类于秦诏版,结体紧敛,自然率意,笔势欹侧方圆浑然一体,为秦官印之代表风格。
二、字法1.“宜”字
“宜”字的甲骨文字形像盛放肉类祭品的礼器。

《画说汉字》:宜
2.“津”字
在甲骨文中,“聿”(yù)通“津”。
“聿”为手持笔,“津”可以理解为手持竹竿撑船,它们有共通之处。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聿(笔、津)
在金文中,“津”字写做“舟+淮”,字面的意思是淮水之上有舟,即渡口。

金文:津
在小篆中,“津”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舟+淮”;另一种是“津+彡”,其中的“彡”疑似由“舟”讹变而来。

《说文解字》:津

《说文解字》:津
在“宜阳津印”中,“津”字下面的“彡”写在“水”的下面,也常见。

01 红白分布
笔画较细,红多白少。
02 有界格
有界格,四字均分。
03 不填满
界格内的字不追求把四个角填满,这样会产生写意感。例如,“宜”字的上部、“印”字的下部、“阳”字的右下角等等。
04 不对称
很多地方的对称结构写得不对称,是写意的元素之一。例如:
①“宜”字中间的“横”,向右上倾斜,和“肉”平行;“宜”字最上面左边是直线,右边是弯的;“宜”字下部的“肉”靠上。
②“印”字的右下角多出一个“竖”,使得左右不对称。
③“津”字里面的“水”,左边两点边,右边两点断;“津”字右部的中竖是斜的,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④“阳”字右下部的两个半封闭空间,上边松,下边紧。

05 字的顺序
此印中字的顺序为少有的交叉排序。

交叉排序
06 解构重构
“津”字和“阳”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它们左右拉得很远,看起来像是两竖行一样。这是写意印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技法,叫做“解构重构”,有时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线条有点毛,但不是过分地毛,有铜印凿刻的痕迹,表现为有微小的粗细变化、有微小的波动,有一段一段的感觉,很有质感。
五、转折转折以方为主,方中带圆。
六、端点端点以圆为主,也有尖的,使得线条多呈米粒状。
七、笔画的搭接笔画的搭接很丰富,有不搭、虚搭、实搭、死搭、过搭等等。

字与边框(或界格)之间的距离,与字内平行笔画之间的距离差不多,这样会产生秩序感。
边框和角的变化明显。左侧界格完全消失;右上角烂;右下角断;下边框断断续续。

最后,展示一下我刻的“宜阳津印”:

我刻的“宜阳津印”
作者:董志国
感谢“胡说篆刻”胡毓老师的抖音直播间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