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印“军曲侯印”印面分析

书法坞点墨人 2024-04-24 03:46:06

军曲侯印

军曲侯印

“军曲侯印”,东汉官印,边长2.36×2.36cm,通高1.85cm,铜质,瓦钮。

印钮,又称"印鼻",古代印章顶端的带孔雕饰。

鼻钮:这是我国古代早期印章最多见的印钮,因孔小如鼻而得名。先秦的官印、私印均大量采用这种形式。

瓦钮:汉代以后的官印鼻钮变大,故又称之为瓦钮、桥钮。

一、整体风格

这是一方东汉官印,方正平直,朴茂沉雄。

二、字法

01 “军”字

“军”字的上部看起来像是“宀”,但它不是“宀”,而是“匀”。

在金文中“军”的上部是“匀”。“匀”是“钧”的本字,是古代的金属重量单位,例如“重若千钧”、“千钧一发”等词,又引申出“均匀”。

到了小篆,“军”字的上部演变成了“勹”。

到了隶书,“军”的上部演变成了“冖”。

在汉印中“军”字的“冖”一般写作两种字形:一种是此印中的字形,“冖”上面加“横折”,此字形与金文字形相似(图1);另一种是,采用隶书的写法,写成“冖”(图2)。

而带“宀”的字就直接写作“宀”,例如“宣威将军印”中的“宣”字(图2)。

图1 军曲侯印

图2 宣威将军印

与“军”字相似的还有一个“库”字,“库”字的上面可以写成“广”(图3),也可以写成“厂”(图4),它与“军”字的区别是没有右边的“竖”。

图3 右关军库长

图4 乐军库丞

02 “曲”字

“曲”字的甲骨文像器物弯曲形(图5)。到了小篆,右边补全,左右两边对称(图6)。

图5 甲骨文:曲

图6 《说文解字》:曲

“㻃”字,《说文》里把它单列为一个字,解释为:“骫(wěi)曲也,从曲玉声。”(图7)

图7 《说文解字》:㻃

在字海网中显示图7的字形“同曲”,是“曲”的异体字(图8)。此字形在小篆和汉印中常见。

图8 字海网:曲

03 “侯”字

在甲骨文中,“侯”字上部是一块布(靶子),下部是“矢”(箭)。“侯”字的本义是射布。(图9)

图9 甲骨文:侯

到了小篆,在上面加“人”,表示是人所射。(图10)

图10 《说文解字》:侯

三、章法

01 布局

田字格界格清晰。

笔画之间的距离较宽。

留红和留白基本均等。

02 字的形态

①“军”字和“印”字有一点点向右偏斜,但“曲”字和“侯”字是正的,所以整体上感觉还是正的。

②“曲”字下面的“凹”形状,看留红就能明显看出来,横向的部分比竖向的部分宽。

它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曲”字最下面的两行要和左边的“印”字最下面的两行对齐;“曲”字左右两边的四条竖线要和上面“军”字左右两边的四条竖线对齐。

03 线条

线条整体上粗细适中。

线条以平直为主,略有弧度和波动,有力量感。

线条有粗细对比。字与字相比有粗细,字内的笔画之间也有粗细。例如,“印”字最粗;“侯”字左边细,右边粗;“印”字左下角的拐弯处很细。

04 转折

转折处整体上感觉是方的,但它不是绝对的方,方中带圆。

05 端点

有方有圆,有斜有尖,很丰富。

四、做印法

边框的四个角,做磨损处理,成圆形,磨损的部分直接连接到笔画上,很有趣味。

五、练习感受

我刻的“军曲侯印”

1.此印的精彩之处在于工整之中的写意元素:

①字的倚正。“军”字和“印”字稍微向右偏斜。

②宽窄对比。“曲”字下面的“凹”形状,横向的部分比竖向的部分宽。

③粗细对比。“印”字最粗。“军”字中间的竖画粗。“侯”字的“亻”细。“印”字的左下角细。

④线条不要太干净,要有一些斑驳感。

⑤端点有方有圆,有斜有尖,很丰富。

2.四个角的磨损形态,可以用刀刃刻出大致的形态后,再用刀杆上的棱去来回地刮蹭,这样效果会更自然一些。

0 阅读:0

书法坞点墨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