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器碑》:定
《礼器碑》中的“定”字,我认为是个错字。
一、“定”字的来源和演变“定”字上部是“宀”(房屋),下部是“正”,一般都认为家正则天下安定。
《说文》:“定,安也。从宀从正”。
《易经》:“正家而天下定矣。”
在甲骨文中,“正”字上面的一横是“□(丁)”,表示城邑;下面的“止”表示脚。“正”的本义是向前城邑前进。“正”通“征”。

在金文中,“正”字上部的“□(丁)”中间填实,变成了“横”:

《大盂鼎》:正
在隶书中,“定”字最下面的“横”写成了“捺”:

《史晨碑》:定
也有的隶书中,“宀”下面写作“横”加“之”(下图1、图2),也能说得过去。
因为:
①“止”在隶书中的形状本来就像“之”。
②“止”和“之”是有关联的。之”在甲骨文中就是“止”下面加一“横”(下图3),表示前往一个地方,“之”的本义是“到”。

图1 《曹全碑》:定

《何绍基临曹全碑》:定

图2 《隶辩》:定

图3 甲骨文:之
在隶书中,有的“定”字,上面不写作“宀”,而是写作“穴”。这样也能说得过去。因为“宀”表示的是房屋,“穴”也可供人居住,它们是有关联的。例如:

《隶辩》:定
《古文字诂林》中王襄认为“定”字的上部可以是“穴”:

《古文字诂林》:定
在《张迁碑》中也有一个“定”字,乍一看上面像是“点”+“四”:

《张迁碑》:定
但我给它分解成“穴”+“横”+“之”,这样在构字理据上才说得通:

《张迁碑》:定
二、《礼器碑》中的“定”字分析01 “定”字中间是“土”(或“士”)吗?
从“定”字的来源和演变可知,“定”字和“土”(或“士”)没有关系。
在别的碑帖中也没有写作“土”(或“士”)的。
02 “定”字里面的白色痕迹疑似一个点

《礼器碑》:定
《礼器碑》中的这个定字,我怀疑上图中圆圈内的白色痕迹是一个点。
如果这里是一个点,那么它的下部就是一个“之”字:

《礼器碑》:定
“之”加上上面的一横就是个”正“字:

《礼器碑》:定
03 “定”字里面多出的一个笔画是表示“穴”吗?
“定”字里面多出的一个笔画(下图黄色标识)是什么意思?
如果按“穴”字头来看,它的“宀”下面少了一点,同样是个错字。

《礼器碑》:定
04 “定”字里面多出的一个笔画是误刻

《礼器碑》:定
我们来看《隶辩》中的这个“定”字(下图4),它的字形明显是从《礼器碑》中来的,连上面的“点”的形状都一模一样,但是它的“定”字里面没有多出那个笔画。
所以,我怀疑《礼器碑》中“定”字里面多出的笔画是误刻,《隶辩》对它进行了修正。也有可能,当《隶辩》录入这个字的时候,《礼器碑》中的这个“定”字里面还没有多出那个笔画,后来,由于碑石残破,后人错误地给它补上了一个笔画。

图4 《隶辩》:定
在我的前期文章《》中,我提到一个“追”字,它的右上角多了一“竖”,我也认为是误刻所致。
三、结论以《隶辩》中的字形作为佐证,我认为《礼器碑》中的“定”字里面多出一个笔画是误刻,很可能是由于碑石残破,后人错误地多添加了一个笔画。
作者:董志国
图片来源:字源网、以观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