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中国2843个县级政权得名由来—江西篇下

信息公布的小酒窝 2024-02-28 17:26:59

(宜春、吉安、赣州、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

宜春市,宜春之名源于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又称袁州、宜春侯国。

袁州区,因古袁州得名。

高安市,高安建县始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取名建成, 武德五年(622年),为避太子李建成名讳,改建成为高安。因“地形似高而安”得名。又称建成、瑞州、筠州。

丰城市,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据吴,析南昌县南境置富城县,以县建富水西而得名,属扬州豫章郡。晋太康元年(280年),因原治“城郭未竣,人口未集”,移治丰水西(今荣塘墟),改名丰城县。又称剑邑。

樟树市,樟树市名称的来历缘于远古“聂友射鹿“的传奇故事,故此又有“鹿江“之说。它与“瓷都“景德镇等并列为江西省四大名镇,明代为全国三十三大工商重镇之一。三国时期东吴大将:聂友在淦阳镇赣江边看到一只鹿,一箭射去却射中一棵流血的樟树,从此以后豫章郡(江西)出现了“樟树”这个地方,当地百姓也将此地称之为“鹿江”后来这里的百姓为纪念他在此赣江边(樟树二码头)建了一座“聂公庙”。

奉新县,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县衙由故县迁至冯川。南唐保太元年(公元973年)吴把帝位让于唐,唐嫌“吴”字,遂改新吴为奉新。表示“弃旧迎新”之意。

万载县,杨吴顺义元年(921年)置万载县,取当时万载乡之“万载”为县名。

上高县,唐僖宗李儇中和元年到五年(881—884年),镇南节度使钟传以望蔡地居高安之上游,加上地形也比较高,初置上高镇。上高因此得名。

宜丰县,三国吴黄武年间(222—229年),析建成县始置宜丰县,取此地炎凉适宜,物阜民丰而得名。又称新昌县。

靖安县,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始立靖安县,“析建昌、奉新、武宁三县之地以益之”。靖安,唐代及其以前本是里名,唐代因里名乡,因乡名镇,五代十国时期因镇名场,因场名县,才成县名。又称双溪,因北潦河的南北两条溪水近似平行地横贯县境而得。

铜鼓县,万历五年(1577年),设铜鼓营,以境内有“铜鼓石”而得名。县城东边有一巨石,色如铜,形似鼓,击之有声,称为"铜鼓石",铜鼓县名因此而得。

———————————————————————————————————————

吉安市,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废吉州军事,置吉州路总管府,领庐陵等8县;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改吉州路为吉安路,辖吉水、安福、泰和、永新四州、五县,取吉水、安福两州各一字命名为吉安路,寓“吉泰民安”之意。又称庐陵、吉州。

吉州区,与古吉州得名。隋开皇十年(590),改庐陵郡为吉州。

青原区,以境内青原山得名。

吉安县,元元贞元年(1295),改吉州路为吉安路,吉安之名始于此,相传意取“吉泰平安”之义。

井冈山市,有一小溪(江)流入四面环山、形状似“井”的山坑中,故称此溪为“井江”,因村建在其山坑的平地上而得名“井江山村”,“江”当地读“岗”,后演变为井冈山。

吉水县,因赣江与恩江合行洲渚间,形若“吉”字,吉水由此得名。

新干县,秦始皇26年置新淦县。因当时县治临近紫淦山及淦水,因而得名新淦。1957年,因字生僻,改新淦[gàn]县为新干县。

永丰县,公元1054年(仁宗至和元年),析吉水县报恩镇及云盖、兴平、龙云、永丰、明德5乡(即阳丰、兴平2县地)置永丰县,因境内有永丰山得名。

泰和县,隋开皇十一年,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名“泰和县”。

遂川县,因建县于遂水之口。又称遂兴。

万安县,南唐保大元年(公元943年)置万安镇,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置万安县。

安福县,唐武德七年(624)改名安福县,安福之名自此始。有赣中福地之意,又称安成、安平、泸潇。

永新县,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始置永新县。因境内主川禾水又名永新江而得名。

峡江县,以峡江处于赣江要冲,地势险要,江面狭窄,流水急湍,故名峡江。又称玉峡、巴邱、石阳。

———————————————————————————————————————

赣州市,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县,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又称虔城。

章贡区,因章水、贡水于赣州合流成赣江,以此得名。

南康区,古称“南林”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名南康县,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太康三年属南康郡。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属南康国。又称南埜[yě]、南野、南安。

信丰县,唐永淳元年(682年)分南康县东南地置南安县,是为建县之始。天宝元年(724年),因与福建省泉州南安县同名,故改名信丰,取“人信物丰”的含义。

大余县, 大庾峙北麓。唐置大庾县,以居大庾峙北麓为名。1957年因字生僻,改大余县。

赣县,赣江上游。因二水于赣州合流成赣江,以此得名。

龙南县,因县境北有龙头山,县城在山之南,故名。另据《郡县释名》:以县位居百丈龙潭之南,定龙南。

定南县, “岭表之所谓长治久安实赖其他”(《定南厅志》),故名定南。

全南县,因地处虔洲(赣州)之南而名虔南。1957年月改名全南县。

寻乌县,以城东有寻邬水得名。1957年因字生僻,改为寻乌县。

安远县,南朝梁置安远县。因境内有濂江,又称安远水而得名。

瑞金市,之名始于公元904年,古时这里盛产砂金,并设置淘金场,黄金为瑞气盈门, 故名“瑞金”。 因二水于赣州合流成赣江,以此得名。

宁都县,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阳都为宁都(因境内有太平里,以安宁之意而名为宁都)。此为“宁都”县名之始。又称虔化。

于都县,始建县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以北有雩山,取名雩[yú]都,1957年改称“于都”。

会昌县,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始设县,适逢镇人凿井得砖十二块,砖上刻有“会昌”(唐武宗年号)篆字,故以“会昌”为县名。

石城县,“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

上犹县,《禹贡》:分天下为九州,上犹处扬州地域。因居犹江上游而得名。

兴国县,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以年号“太平兴国”为县名至今已逾千年。

崇义县,明正德十四年,以上犹县之崇义里析置祟义县。

———————————————————————————————————————

景德镇市,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并沿用至今。又称瓷都、昌南镇。

昌江区,因临近昌江而得名。

珠山区,以区内珠山易称今名。

浮梁县,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为浮梁,为上县。关于县名的来源,《唐书*地理志》 曰:“本新平也。”《郡县释名》曰:“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也”。又称新平,新昌。

乐平市,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始设县治,因“南临乐安河,北接平林”而得名。又称洛平。

———————————————————————————————————————

萍乡市,三国吴帝孙皓于宝鼎二年(267年)设立萍乡县因古代萍乡生有一种水面浮生植物萍草,是萍草之乡而得市名。

安源区,1993年5月将萍乡市城关区更名为安源区,以安源煤矿得名。

湘东区,因古时隶属 “荆”、“楚”,且位于湘水之东而得名。

莲花县,公元1743年(清乾隆八年)割永新县二十个都,安福县十二个都置莲花厅。

上栗县,栗水河而得名。

芦溪县, 因袁河而得名, 袁河古称“芦水”。

———————————————————————————————————————

新余市,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析宜春县置新渝县,属安成郡。因主川袁河中游原称渝水得名, 1957年5月,国务院公布,将新喻改名新余。

渝水区,以境内渝水得名。

分宜县,本为宜春县之安仁县,宋雍熙间析置县,以分自宜春而得名。

———————————————————————————————————————

鹰潭市,鹰潭以驻地旧名鹰潭坊得名。其信江南岸龙头山下有一深潭,“急流漩其中、雄鹰舞其上”,故名鹰潭。

月湖区,因境内西南有一奇岩,“岩洞半月形,洞临白露河,河宽似湖”而得名。

余江县,民国3年(1914),因与湖南省安仁县同名而易名余江县。以境内有余水(信江)而得名。又称安仁县。

贵溪市,唐永泰元年(765年)置贵溪县,县在贵溪口,因以为名。

———————————————————————————————————————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资料搜集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

2 阅读:6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