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汕尾、河源、阳江、清远、潮州、揭阳、云浮、东莞、中山)
汕尾市,1988年析置汕尾市(地级),因驻地原建于海滩沙坝尾部而得名。相传宋时在沙滩尾部建村故名。《潮州志》称:俗以沙坝村落为汕,或指海旁捕鱼之所为汕。又称海陆丰。
城区,1988年析原海丰县东南部7镇置城区。
陆丰市,取安陆县的“陆”和海丰县的“丰”两字为名,治设东海滘(今东海镇)之旧寨城,隶属惠州府。
海丰县,据清嘉庆《惠州府志》和《岭南杂志》记载:“海丰,亦称南丰,以大海在邑南故云”。海丰取义于“水族甚多”,“南海物丰”而得名。县以南海海产丰富而得名。
陆河县,由陆丰、河田各取一字为名。又称吉康。
———————————————————————————————————————
河源市,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析龙川县置河源县,以“县北三百里有三河之源”而得名。又称槎(chá)城。
源城区,南朝齐于此置河源县,历为县治,故名源城。
龙川县,因县有龙潭自嶅山注川,故名龙川。龙川之名始见于《史记·南越列传》“佗,秦时用为龙川令。”《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广州记》云:“有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
连平县,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445惠州府《古迹》“惠化都”条云:明隆庆以后,陈阔口等起义军以九连山为根据地进行长期斗争,后被镇压下去。崇祯六年置连平县,“以九连克平为名”。
东源县,国务院1993年11月8日批准撤销河源市郊区,设立东源县。以位于东江中上游得名。
和平县,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镇压浰头山农民起义后置和平县,以和平峒[tóng]为名。
紫金县,因县城东北有一紫金山,气势磅礴,居城之首,故而得名。《读史方舆纪要》卷103:紫金山“在县治东。城跨其上”。县以紫金山得名。又称永安县。
———————————————————————————————————————
阳江市,阳江之名,始于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分高凉县置阳江县,因临漠阳江得名。《太平寰宇记》卷158:阳江县“因邑界阳江为名”。又称鼍(tuó)城。
江城区,因历为阳江城区的所在地而得名。
阳东区,以在阳江市之东而命名。
阳春市,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废莫阳县,改置阳春郡并置阳春县,命名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之意。又称春州。
阳西县,因地处原阳江县之西而得名。
———————————————————————————————————————
清远市,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废政宾县入清远县,属广州。清远县名沿冽江之义,取清洁、清澄之意而名。民国《清远县志·沿革表》称:洌,意为清洁、清澄,因县内江河清洌故名。市名清远,盖亦取义于此。“清远”原意应为“清明广远”。“清”,意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表达一种良好意愿;“远”,是指清远地域广大,远离统治中心(时南梁都城在建康,今南京),表示政区的所在位置。
清城区,清远建市后,原清远县析置为清城区、清郊区。
清新区,1992年6月清郊区改为清新县。
英德市,《英德县志》记载,英德得名缘于南宋宁宗赵扩。宋宁宗曾受封英国公,英州是他的封地。继帝位后,庆元元年(1195年)冬十月,即因其“潜邸”升英州为“英德府”“以承恩泽德”,表示“上不忘列祖,下不忘州民,恩德于封地”。
连州市,隋开皇十年(590年),在桂阳县置连州,此为连州设置之始。“连州”得名缘于山。置州时境内有黄连岭(今连山境内),盛产黄连。
佛冈县,嘉庆十八年(1813年)建立佛冈直隶军民厅,简称佛冈厅。“佛冈”之名是由佛冈村而来。佛冈村”因村中建有佛寺而得名。也有说佛冈得名于观音山,说观音山有一“天成佛像”,故而名之。
阳山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阳山县,属桂阳郡。是为阳山建县之始。阳山县因秦朝末年在县境设阳山关而得名。另有一说,县有阳岩山,又名丫髻山,高出众山,日光先照,故名。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仁寿元年(601年),为避太子杨广名讳,改称连山县。连山县名自此而始。连山得名与连州同源。县南有黄连山,峰峦连络,多草木。旧志载,山产黄连,故名。
连南瑶族自治县,处连县之南,故名。
潮州市,潮州一名始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因当时在原义安郡地新建州一级行政机构。取潮流往复之意而名为潮州。《元和郡县志》卷34:潮州“以潮流往复,因以为名”。
湘桥区,因域内有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桥”而得名。又称府城。
潮安区,东晋咸和六年(331)设海阳县。隋开皇十年(590)设义安县,翌年置潮州,1912年改为潮安县。又称海阳。
饶平县,饶平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析海阳地三乡八都置县,取“饶永不瘠,平永不乱”之意得名。《郡县释名》广东卷:“国朝(明)成化十四年,都御史吴琛、朱英以饶界于江漳,地远民顽,请析海阳八县地置县于三饶。三饶者,上饶、中饶、下饶。今县治在下饶也,曰三饶太平矣。”饶平取“三饶太平”之意。又称饶邑、饶阳。
———————————————————————————————————————
揭阳市,揭阳是广东古县之一,因揭阳岭而得名。《读史方舆纪要》卷103:揭阳故城“在(揭阳)县西北,揭岭之南。汉置县,以揭岭为名”。县在揭岭之南,故曰揭阳。
榕城区,原榕城镇,据《揭阳县志。物产》载:“揭最多榕,故名为榕城。”可见揭阳境内自古多榕树,是“余荫百里凉”的“古榕乡”。所以,以榕城名县治。
揭东区,1991年置县,因县地大部为原揭阳县东部境地,故名。
普宁市,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取“普遍安宁”之意,置普安县。
惠来县,明嘉靖三年(1524年),析潮阳隆井都的一半和大坭、惠来、西头三都及海丰县的龙溪都置县,因治设惠来都,故得名。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446潮州府《古迹》“惠来都”条云:惠来县“治惠来都,因以名县”。又称葵阳。
揭西县,因县地大部为原揭阳县西部境地,故名揭西。
———————————————————————————————————————
云浮市,1914年,因与直隶、四川、湖南等省东安县同名,改名为云浮县。因县内有云雾四时不散的云浮山而得名。又称石城、石都、硫都。
云城区,因云浮山多云而得名。
云安区,1996年1月设立云安县,2014年撤县设区。
罗定市,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年)镇压罗旁山区(包括今罗定地)少数民族起义后,升泷水县为直隶州,取罗旁平定之意命名,叫“罗定州”。明万历五年(1577年)罗旁瑶民起义被镇压后,改泷水县为罗定州。1912年改州为县。罗定者,即“罗旁已平定”之义。
新兴县,《今县释名》:“汉临允县地,有新江(即新兴江),晋分置新宁郡,并置新兴县。”县以江名。
郁南县,1914年,因它与青海省西宁同名,并且在郁水之南(西江古称郁水),故更名郁南县。
东莞市,南朝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改东官郡为东莞郡,因地处广州之东,境内盛产莞草而得名。《广东新语》卷16《器语》云:“莞音完,又音官。盖其为用最古。东莞人多以作莞蓆为业,县因以名。县在广州之东,故曰东莞,亦曰东官。”又称莞城、香市。
中山市,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以其本籍之县,改名中山县。
东莞和中山为全国不设市辖区的四个城市之二,俗称直筒子市。
———————————————————————————————————————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资料搜集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