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中国2843个县级政权得名由来—重庆篇

信息公布的小酒窝 2024-03-14 18:55:5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庆市,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宋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又称巴渝、山城、江城、渝都、桥都、雾都。

渝中区,重庆古称渝州(因嘉陵江古称渝水),以位于重庆城区中部得名。

大渡口区,清朝道光、光绪年间,有一士绅在长江以北设义渡,该渡口为沿江数十里渡口之首,大渡口由此而得名。

江北区,以位于长江、嘉陵江之北得名。

沙坪坝区,长江边的多沙平坝。沙坪坝原为嘉陵江边一块面积不大的平坝,因坝上多江沙,故曰沙坪坝。抗战时成为沙磁区中主要的文化区。1955年正式定名为沙坪坝区。

九龙坡区,据说南宋光宗在重庆即位当皇帝时,天上飞来九条龙,盘踞在一高坡上,后来这高坡就被人们称为“九龙坡”。

南岸区,以其位于重庆市区长江南岸得名。

北碚[bèi]区,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

渝北区,重庆古称渝州(因嘉陵江古称渝水),以位于重庆城区北部得名。

巴南区,巴南区的前身是千年历史名邑巴县。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巴人就在此繁衍生息,立国建都。秦代置巴郡,南朝齐代置垫江县,北周时改称巴县并沿袭至1995年。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成立巴南区。“巴”由来,据《巴县志》:“巴之得名,以阆白二水曲折如巴字。”最初巴既是地名,又是族名。另一说,古代巴人崇拜蛇,巴字宛如蛇形,以此造字。

涪[fú] 陵区,因乌江古名涪水,巴国君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

綦[qí]江区,綦江(河流)在县南,即夜郎溪也。自南川县流入,亦曰南江。至县,色如苍帛,因名綦江。县因綦江为名。

大足区,大丰大足大足川。得名于大足川,即今天的濑溪河,因沿河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生繁荣,大丰大足,故得其名。

长寿区,明代洪武六年九月,明玉珍将乐温县改名长寿县。以县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多长寿老人,因此得名。一说长寿山独平衍曲折,形如寿字而言,取以名县。

江津区,长江之要津。隋开皇二年,改江阳为江津,以地处长江要津(“津”即码头、港口的意思)而得名。2006年撤市设区。

合川区,合州“以涪江自梓、遂州来,至州南与嘉陵江合流,因名合州”。今合川区亦取涪江与嘉陵江合流之意。合川古名垫江。

永川区,一说,山川阔远,因名永川县。另有一说,因县治有三河汇流(今三岔河),形如篆文“永”字,永川故名。

南川区,南川之名始于元世祖时期。南川者南江之别名也。南江在綦,而其一源出自南川,遂以南川之名名其发源县。

璧山区,重壁山下璧山县。唐代以境内的壁山得名,即今茅莱山,亦名重壁山。清雍正时,因该山出产一种明润如玉的白石,故改“壁山”为“璧山”。

铜梁区,因县城东铜梁山而得名。其右梁横亘,形如五屏,每当阳光照射,石梁呈古铜色,故名铜梁。

潼南区,该县设置于梓潼镇,归潼川府(原治四川三台,后移至泸州)辖,地居府南,因名潼南。

荣昌区,“唐乾元中于此置昌州及昌元县,今名洪武四年改,以介于荣州也”。当由荣州、昌州二地为名,同时亦寓繁荣昌盛之意。又称昌州、棠城。

万州区,长江在蜀中的各支流汇集于此,东出夔门。以“万川毕汇”、“万商毕集”得名。杜甫有诗云“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又称万县。

黔江区,邑有黔江,自思州发源,凡五百余里,与岷江会于涪州之东,水常湛然流底,以其出于黔州,呼为黔江。县以江命名。又称石城。

梁平县,梁山县里大平坝。原称梁山县,以境内高粱山为名。1952年,因县名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遂以境内有渝东第一大平坝而更名为梁平县。

丰都县,平都山下丰民州。丰都县名,源于隋朝改名时,当时其治所位于平都山下的丰民洲,故取取丰民洲的“丰”和平都山的“都”命名为丰都县。

垫江县,褺江一误成垫江。秦至南朝刘宋时,垫江县治在今合川合阳,恰为嘉陵江、渠江、涪江汇合之地,水如衣之重复,故曰褺江,《汉书》将“褺”(diē )写成“垫”,后世就沿袭为垫江了。

忠县,为纪念战国时期为保城池而自刎的巴国巴蔓子将军(忠州人),唐贞观八年(634年)置忠州,以意怀忠信为名。

开县,古属梁州之域。秦、汉属巴郡朐忍县地。东汉建安二十一(216)蜀先主划朐忍西部地置汉丰县,以汉土丰盛为名。后因境内南河古称开江,州、县由此得名。又称开州。

云阳县,云安之南称云阳。因处于古云安盐场之南和五峰山南麓,古时山南为阳,故名云阳。

奉节县,唐贞观23年,因旌表蜀丞相诸葛亮奉昭烈皇帝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名奉节县(奉公守节)。

巫山县,巫咸之山称巫山。传说中上古时帝尧的医师巫咸死后被封在这里,因此山称巫山,县以山为名遂称巫山县。

巫溪县,巫山之下巫溪水。巫溪县原为大宁县,民国三年因与山西大宁县重名而改为巫溪县。县名来源于县境内之大宁河,大宁河也称巫溪水,故改县名为巫溪。

武隆县,据《寰宇记》载:“以邑界武龙山为名”。《明一统志》载:今核桃乡内,一山“逶迤如龙,下有空洞,即武隆山也”。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因与广西省一县同名,故改“龙”为“隆”,寓兴旺发达之意,更名武隆县,相沿至今。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开始建县,因县城南宾镇东部万寿山上有一对巨石酷似少男少女、分别称"男女石柱"而得名。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因境内秀美山峰"高秀山"而得名,乾隆元年(1736年)以邑梅、平茶、石耶、地坝四洞疆域并割酉阳东南境石堤、打妖、宋农、晚森等土司据地,始置秀山县。

酉[yǒu]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因县在酉水之阳,故名。1983年改为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彭彭”水声作县名。《彭水县志》记载,彭为鼓声,当时流经境内之乌江峡水澎湃发出“彭彭”似鼓之声,故名彭水县。1983年设立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资料搜集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

1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