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道观前的石板路被游人踩得发亮,我正盯着香火摊上 “平安香” 的价签,头顶突然传来一声笑:“后生,别看那些花里胡哨的,三柱素香就够。” 抬头一瞧,戴灰布帽的老先生正用竹夹拨弄香灰,袖口沾着没拍净的香灰,倒像刚从水墨画里走出来的。
我递过钱,蹲在马扎上跟他搭话。我说:老先生,您看着很像一个修道的人。虽然你样子没有道气,但我从您眼神里看出来,您很有修为。
老先生往保温杯里续了勺枸杞,咂咂嘴说:“修道?我就是个半路出家的糟老头子。年轻时候在厂里拧螺丝,脾气暴得很,跟人吵完架能三天睡不着觉。” 他指指道观飞檐,“后来下岗,在这摆了摊子,天天听道士们敲钟诵经,心慢慢就静下来了。”
“您不像普通人。您有仙气” 我忍不住夸。老先生笑得直咳嗽:“仙气?那是蚊子叮的包!” 他卷起裤腿,小腿上果然红点密布,“夏天守摊,我就当是修行‘忍功’了。”

看我憋笑,他突然正经起来:“修道哪有电视里那么玄乎?我每天扫扫摊子,给香客指指路,碰上烦心事就去观里听道长讲经。现在脾气软和多了,邻居都说我像换了个人。” 说话间有游客来买香,他利落地包好,还附赠一句:“心诚比香贵,日子过得踏实比啥都强。”
我问:老先生,修行人常说,不要执着善恶,那么,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与修行有冲突吗?
他说:
1,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与修行毫无冲突。虽然你觉得修行要不分善恶。但这是说不执着善恶,并不是说你是非不分。你还是要尽可能的摒除恶念的蔓延,少做坏事。
当你把行善当成一个习惯,慢慢的你自然会从形式走向内心感受,去体验到做好事带来的心理享受。然后你就慢慢的会感觉到做好人才是一种心安理得的大美。

为什么呢?因为它符合这天地之正道。但是从修行上看,你如果去执着善恶尤其执着你不了解的那些事情的善恶,然后在其中产生烦恼执着。这其实和恶已经差不多了,
对善的执念也会造成恶,当评判成为一种执着,那评判就失去了客观和公正,失去了那种平和,所以你就是自然的去做个好人,这就是修行。
我又问:那到底我们是要内修还是外修呢?
他说:
2、内修外修,其实是一样的。所谓内修外修也只不过是一个说法,像道家会有一些外修的方法,比如采用一些自然的素材,借助一些自然的条件。佛家也同样如此,需要有环境,比如寺庙里的钟声,木鱼声,这看起来都像是外修。
真正他是外修吗?他只不过是借助外来的东西去调整自己的内心,这还是内修,可是真正又是内修吗?内修你也离不开你的环境。如果你不在红尘当中历练,你又怎么能够历练你的内心,所以内外不需要去分开它。
内就是外外就是内,这都是一如的。好像我每天坐在这里卖香,我的外部环境不停的变换吵吵闹闹的,或者有时候又安静他都对应着我的内心,我都会把内心对应这个外境来做调整。直到我自内心稳定到外面的东西不影响他了。所以这个内外不要去分别它

我又问:那我们修行,是要无心无欲吗?
他说:
3、清心寡欲,还是无心无欲?一般修道的人都会要你清心寡欲,可是你也真要做到无心无欲。可能吗?当然有可能。真正做到无心无欲,生命是转换到了另一种形态,可是这个无心无欲。是不是真正的真谛了,那就不一定了。
所以道家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清心寡欲。欲望不要那么多,保持基本的欲望,生存的基本欲望就好了,没必要全部赶尽杀绝。赶尽杀绝,寸草不生,这是死局。要让自己的生命鲜活起来。
我听完,对他肃然起敬,买了他三柱香,作揖而别,。
(本文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