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原名寇封,是刘备的养子,是在刘禅出生之前被刘备收养的,那是在建安六年也即公元201年之时。当时刘备在荆州依托于刘表,年过四十尚无子嗣,认为自己可能无法再有子嗣,因此需要有一个继承人。再者,刘备寄居荆州,需要有地方势力的支持,而刘封的背景是有助于增强刘备的政治影响的。
对于刘封的身世,历史上记载的不多,只是说他是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的外甥。由于记载语焉不详,我们只能对其的身世予以推测。其父系为罗侯寇氏,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东汉开国功臣窦氏被封为罗侯的一枝,记载笔误为寇氏;第二种可能,开国功臣寇恂之后被封为了罗侯。而其母系长沙刘氏,很有可能为汉室宗亲。如此看来,刘封的家族势力是不容忽视的。
除了家族的背景,刘封本人也颇有可取之处。史书记载他“有武艺,气力过人”,再加上出身背景,应该是属于文武双全的人物。对于刘备之所以收养刘封,除了上面这些原因,据说和一次宴会有关。再那次宴会上厨师上菜时不慎将一块肉掉在了地上,刘封见到后将肉捡起吃掉。刘备见到后问刘封为什么这样做,刘封回道:一是厨子不易,恐因此让他受到责罚;二是天下动荡生产不易,不能浪费。以仁义著称的刘备由是对刘封刮目相待,将他收为了养子。
按史书记载刘备攻打刘璋之时,“时刘封年二十余”。这是在建安十七年的事,而建安六年之后刘备才收刘封为养子,大致算来,当时的刘封也就十岁多些。从被收养到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有十一年的时间,这期间刘封的命运发生了一个重大的改变,那就是在建安十二年刘禅的出生。刘禅的出生,使得刘封继承人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但他依然得到了刘备的信任和重用。
从建安十七年开始随诸葛亮入川,刘封正式在刘备集团中作为冲锋陷阵的角色出现,而且也是一路升迁。他跟随诸葛亮等人溯流西上,所过之处战无不克,益州平定后被刘备任命为副军中郎将。之后,刘封又参与了争夺汉中的战事,在建安二十四年从汉中顺沔水南下汇合、统领孟达所部夺取了上庸三郡,以功升迁为副军将军。
到这个时候,刘封虽然丧失了继承人的身份,但依然为刘备所器重。上庸三郡连接汉中和荆州,按照隆中对的北伐计划,上庸具有重要的战略枢纽作用。刘备以刘封镇守上庸,一是此地的重要性,二是更彰显了刘封的身份。这大概是刘封最为高光的时刻,但很快他就步入了人生的低谷直到身亡。
首先刘封拒绝了关羽的出兵请求,以“山城新附,民心未定”为理由,没有配合关羽发动的襄樊之役。但实事求是的来讲,刘封的拒绝也是挑不出太大的毛病的。首先而言,他的理由确实存在,而且上庸就一万余人,出少了不顶事,多了上庸还守不守?再者,关羽发动大规模进攻并没有事先得到批准,只不过是刘备后来承认而已,没有刘备的命令,刘封不出兵是说得过去的。而在关羽失败的时候,刘封没有出兵有两个原因:一是路途遥远,再就是关羽败的太快了,说他没来得及出兵恐怕要合适一些。
第二点刘封没有搞好同副手孟达的关系,使得孟达叛逃魏国,最终使得上庸三郡失守。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刘封因与孟达不和,夺取了孟达的仪仗鼓乐。这之前,因为关羽的败亡,刘备怪罪于刘封、孟达二人。仪仗鼓乐被刘封夺走之后,一方面害怕刘备治罪,另一方面愤恨刘封,于是孟达就投向了曹魏。
孟达的被逼反,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件。首先而言,上庸三郡虽然刘封是主将,但守军的基本力量是孟达的四千部曲。孟达的叛离,使得上庸的防守力量大为削弱,这也是其失守的重要原因。第二点,孟达属于东州派的重要人物,而在蜀汉集团内东州派也是一重要派别,在当时是实力仅次于荆州派的第二大派系,刘封逼反孟达,其特别的身份使得东州派必定会有想法,这使刘备不得不下番功夫稳定局面,特别这还是在关羽毁败之后蜀汉处于不利的环境之下。
虽然看起来关羽的败亡更为严重,但实际上在这件事中刘封的责任并不大,顶多就是一个不积极。而逼反孟达这件事,刘封不但责任大而且后果也是严重的。所以说,在曹魏进攻上庸刘封败回成都后,刘备主要就是怪罪他逼反孟达丢失上庸之罪,而指责他不救关羽的罪名更像是因暴怒而迁怒于他。
刘备既责备刘封欺凌孟达,且不救援关羽,诸葛亮就乘机劝刘备说:“封刚猛,易世之后恐难制御。”意思就是说,刘封刚烈勇猛,你死后恐怕难以制服驾驭。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有能力、有军功,且又年长,在刘备死后确实存在一个谁能制衡的问题。而且刘封本人性格又过于强势,像孟达那样的事情难免不会再发生。一个无人可以制衡,又有招惹事端的可能,诸葛亮为后世考虑也就在正常不过了。最终,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处死了刘封。
当初曹魏进攻上庸时,孟达曾经修书与刘封劝其投降。在信中,孟达希望刘封能够认清形势,投降曹魏。他特别提到了刘禅被立为太子之事,提醒刘封处境的危险。但刘封拒绝了孟达的劝降,还是选择了效忠于蜀汉。后来在他被杀之前,发出了“恨不用孟子度之言”的叹息,刘备知道后非常伤心,为之哭泣。
刘封虽然犯下了几个错误,严格而言也并非非死不可。如上所言,关羽之事,虽罪无可恕但情有可原。而逼反孟达,丢失上庸,此类事情在蜀汉集团的发展史中也并非没有先例。按照刘备的性格,这些大概率都是可以原谅的。但刘封曾经作为继承人,在刘备有了刘禅之后,不管怎么样都会发生一些事情。
我们知道蜀汉的史料记载的不多,但历朝历代此类事情不在少数,蜀汉内部在立嗣的问题上必定有某种程度上的争论,也许有相当多的人支持刘封,否则诸葛亮也不会提议除去刘封以保持未来政局的稳定。刘封的死,根本原因还是蜀汉继承的问题,是刘备和诸葛亮为了保证蜀汉政权稳定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