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失败问题出在哪里?

天空蓝星 2024-12-10 05:12:54

三国的蜀汉将领魏延,是刘备一手拔擢的心腹。从一部曲的身份到成为镇守汉中的大将,足见刘备对魏延的赏识和信任。不出意料地,魏延在刘备之后成为了蜀汉的头号军事将领,是北伐军中仅次于诸葛亮的第二人。

而在诸葛亮死后,作为军中的第二人,魏延在同丞相府长史杨仪的权力争斗中失败,最终落了个身死族灭的可悲下场。当时的魏延,身为汉中太守,官至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爵封南郑侯,无论是官职、爵位还是实际的作用和地位而言,都是仅次于诸葛亮的存在。

而他的对手杨仪,只是诸葛亮丞相府的属员,虽然权重但位不高,而且他的权力是来源于诸葛亮的。在诸葛亮死后,这个权力还有多少应该是值得怀疑的。所以说,但从两人的直接比较而言,杨仪是不及魏延的。但最终却是杨仪胜出,那么魏延的失败问题出在哪里呢?

首先一点,在于魏延对于自身定位的过高。魏延在蜀汉军中的地位是非常高,但高的地位不等于有实际对等的权力。在蜀汉、特别是北伐军中,所有的权力都来源于诸葛亮的委派。魏延的官职大地位高,不代表着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在诸葛亮之后统领全军,而且在诸葛亮还有遗命的情况下就根本不可能了。

之所以诸葛亮把兵权交给杨仪,一是他是荆州派,再者他素与魏延不和,能够起到有效制衡魏延的目的。实际上而言,诸葛亮对于魏延是重用的,但又是有所压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两人之间的战略观念不同。诸葛亮属于稳健派,而魏延属于急进派,两人在北伐的方略上观点截然相反。

魏延基本上每次北伐都要求与诸葛亮分兵而进,特别是那个有名的子午谷计划。而诸葛亮也是每次都拒绝了魏延的分兵计划,是根本原因就在于蜀汉国力的弱小,是难以冒险的,并且那个子午谷计划本身的风险极大而收益却又不大。诸葛亮在自然能够约束魏延,如果不在了只有将兵权交予他人才能避免魏延的冒险行为。

而魏延自以为诸葛亮之后非他莫属,不料却被排除在核心圈之外,自然是愤恨不已,遂主动挑起了内部的纷争,这无疑又犯了大忌。丞相刚刚离世,你不但不服从命令,反而挑起战事,之后更是烧毁栈道,置大军于险地,这些都使魏延丧失了人心,沦为了孤家寡人,失败也就难以避免了。

再者,魏延的失败和他的孤立无援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发现,魏延失败后,更是被夷灭了三族,这在蜀汉时期是极不正常的。终蜀汉一朝,基本上对于政治上的失败者都是罪不及家人,最为著名的如李严,其子李丰还能继续为朝廷服务。魏延的遭遇,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在政坛上不受欢迎,基本上没有政治盟友。

魏延受到刘备的青睐,超出了一般的拔擢。使之成为了蜀汉仅次于一等将领的存在,其中更是把汉中太守的职位交给了他,可见其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在蜀汉一朝,魏延能够成为为数不多的实封县侯,更是为人所瞩目。资历浅而职务、爵位高,这些无疑都使得魏延有些众矢之的的意思。再加上他争强好胜,自然不为大多数人所喜好。

刘备在时,培养、拔擢魏延,而魏延也是对于刘备忠心耿耿。刘备死后,诸葛亮对魏延虽然是重用与压制并行,但总体而言对他还是保护的,绝非演艺中所说的那样。特别是在诸葛亮死前,虽然不把兵权交给魏延,但也没有让他参与此事,其实就是在保护他,尽量不给他和杨仪发生冲突的机会。

诸葛亮一死,朝廷中再无魏延的同情者。无论是在和杨仪的争权中,还是在其被杀夷灭三族时,都没有人为魏延说话。有意思的是,在魏延被朝廷平反时,那些在魏延被杀时袖手旁观的人大多数都还在。对于平反之事,他们选择了一种乐观其成的态度,大概是多年之后的良心发现,感觉对魏延太过苛刻了吧。

其实还有一点不算是重要原因,但也可以说是一个因素吧,那就是魏延没有自己的基本盘,所以才造成部下很快瓦解、自己束手待毙的局面。严格而言,起初魏延应该是有自己的基本盘的。特别是在北伐前其镇守汉中的十几年中,手下大约有两三万军队,而且是没有受到过损失的,在夷陵大败后绝对是蜀汉少有的一枝劲旅。

诸葛亮在准备北伐后将大本营移至汉中,自然就接手了魏延的部众。统一事权,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魏延的根基必然逐步被侵蚀削弱,以期达到诸葛亮完全掌握魏延旧部的目的。最后魏延在和杨仪的争斗中,部众迅速瓦解,除了大家对他违反诸葛亮的遗命不满外,没有一批心腹追随也是重要原因。没有了一个坚强的后盾,失败也就在正常不过了。

其实魏延的死,很可能是蜀汉一批官员的集体行为,只不过是借助杨仪之手而已。魏延被污蔑造反,而他在事败之后选择的却是南奔汉中,猜测他应该是想去成都向刘禅申诉。刘备待他不薄,他绝对是刘备的心腹,因此不愿意背叛蜀汉,所以才选择了南奔。也许他知道自己必死,但也别无选择了。

至于魏延的对手杨仪,最后的下场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他原本以为自己会继承诸葛亮的位置,没有想到的是诸葛亮早已确定了人选,只是把他当作是一个暂时保管兵权的人。杨仪在失望之余,口出悖逆之言,声称早知如此就率军降魏了,最终被下狱而自杀身亡。相比于魏延,杨仪要卑劣的多。而魏延之死虽说有悲情的因素,但何尝不是自负过高造成的恶果。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