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诸侯是错误的行为吗?

天空蓝星 2024-10-15 04:10:21

秦末的项羽,是为灭秦的关键性人物。正是他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的主力,才使得秦的灭亡成为定局。历史上对于他最大的非议,恐怕要算其在灭秦后的分封诸侯,认为此举是在开历史的倒车,而这之后的战火再起似乎也验证了这个说法。那么,项羽的分封诸侯是错误的行为吗?

我们先不讨论这个问题,看一下项羽败亡后刘邦的政治行为,就会发现分封制依然在施行。如果说分封制是错误的,项羽因此而败亡,那么刘邦为什么还要步其后尘?为什么这之后的汉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强盛的大一统王朝?

实际上而言,分封制之所以在秦亡后复兴,就在于它有着广泛的市场,是秦末之际的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从历史的发展角度而言,中央集权制度是发展的趋势,但秦的统一过于激烈,很多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就像是煮了一锅夹生饭,待到秦的统治根基动摇时,问题就全面的爆发,而其中的分封制度也是随之而复辟,这是不可避免的。

陈胜于大泽乡起义,打的是秦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旗号,但在打下陈县后,当地的父老豪杰以其讨伐暴秦复楚社稷的名义劝他称王。而之后各地的六国之后也是纷纷起事,天下呈现出的是群起以灭秦之势。这里表现出的就是分封制对于郡县制的反动,之后项羽和刘邦对于诸侯的分封只是承认这个现实而已。

项羽在巨鹿之战后,虽号为诸侯上将军,也只是天下诸侯反秦联盟的领袖而已,因此在灭秦之后的分封除了是论功行赏外,更多的是对于现实的妥协。但他是不是真的就如以前所说的那样,是个旧贵族,分封只是对于旧的制度的怀念呢?当然不是这样,我们说过这只是对于现实的承认,而且其中更有着自己的想法在里面。

虽然项羽没有称帝,但他自称西楚霸王,以表明自己对于天下拥有绝对权威。因此在分封上他也是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以达到削弱潜在对手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项羽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和郡县制相离不远的制度。

在关中,他立原秦朝的三个忠于他的降将为王,而将刘邦封于巴蜀汉中。此举一是可以遥控关中这一要地,二是用三秦防备刘邦,可谓是用心良苦。对于另一要地齐国,则是一分为三,除了原齐王外,另加封两位随他入关的齐将为王,以此分割齐地以削弱其实力并加以控制。

对于当时天下的两大要地关中和齐地,项羽都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并加以自己的亲信治之,其它各地大抵也是如此。他封随其入关的张耳为常山王治赵地,以赵国的代地封原赵王赵歇为代王。封随其入关的臧荼为燕王,而将原燕王韩广迁至燕国的辽东为辽东王。分原魏地为西魏、殷、河南三国。分原楚地为临江、衡山、九江三国。如此种种,无不显示出项羽对于各国分而治之的政治策略,另外再加上掺沙子的方式,加封自己的亲信以制衡对手,以此来加强对于天下的控制。

所以我们说项羽一定明白分封制的弊端,也在着手予以分化瓦解地方的旧势力,以待时机成熟再以解决,所以才有了他在分封上的种种操作。但他虽然明白分封制的弊端,也想予以解决,但在具体的操作上犯了两个大的错误,最终使得战火迅速再起,给自己留下了守旧而败亡的名声。

第一个错误,是项羽缺乏战略眼光,没有控制天下的两个战略要地。一个是关中之地,一个是齐地。这两个地方都是人口众多、土地富饶之处,项羽竟然都没有考虑自己控制这些地方。虽然他将自己的亲近之人封在了两地,但都缺乏他期望的实力,以至于战事再起之时很快丧失了两地的控制。最终关中为刘邦获得,成为了他源源不断提供兵源和物资的补给地,而齐地也脱离了控制,没能为项羽所用。

第二个错误,就是分封不公。按照论功行赏的原则,首先是要安抚好实力派,再安排亲信,而项羽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将最大的实力派刘邦封在巴蜀之地,实为封锁对方。这还算好的,赵国的陈余,因为没有随其入关,仅封以三县之地。梁地的彭越,直接被无视。而最为重要的齐地,其实力派田荣,因为与项羽不和,也没有受封。这就直接导致了三人联手挑起了战火。陈余赶走了张耳,田荣吞并了三齐,彭越则是频频侵扰楚军的后勤线,这些都为刘邦的袭取三秦进而夺取天下创造了良机。

后来的刘邦其实也是恢复了分封制,属于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他之所以能够稳固其统治,在于其分封上避免了项羽的两大错误。自己控制关中,以长子镇守齐国,另外各路诸侯都有所安排,大致上做到了公平。此外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项羽不具备的,那就是经过长期的战争,中央直辖的地区得以扩大。汉初朝廷直接掌握十五个郡,而当初项羽只能掌握八个郡,这也是得以制衡诸侯的关键因素。

总的来看,项羽分封诸侯,在原则上是没有错误的,这是对于当时天下形势的顺应。其失误之处就在于具体的分封上的错误,属于败在了细节上。假设项羽自立于关中,控制住齐地,安抚好实力派再徐以图之,天下之事未必不可为。

0 阅读:56
评论列表
  • 2024-10-15 23:12

    项羽是否错误很难说,因为如果没有周代的分封诸侯就没有如今的华夏,如果项羽有错的话最大的错在他搞不定其他诸侯,与之对应的是刘邦搞定了。有的时候历史的惯性真的很难讲,周代800年所留下来的东西让当时的世人认为分封诸侯王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到了西晋也一样分封,而后世总结经验教训之后就注意限制那些藩王的权利了,一些朝代甚至不会实封;两汉400年也有很大的影响,在五胡乱华之时,还有匈奴人以刘姓为姓氏以汉为国号。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也有袁世凯的称帝和溥仪的复辟(当然这是明显的开历史的倒车了)其实这些就是一个价值观,问题是它是否是适合时代潮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