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你会相信岳飞的罪名是“莫须有”吗?

历史园园丁说史 2023-09-22 22:26:02

我敢断定,熟悉岳飞故事的,绝大多数都会怀疑过“莫须有”的真实性。

因为我们都知道岳飞是被诬陷致死,那么诬陷都编不出罪名,那秦桧还算是奸臣吗?

诬陷都不能编个罪名,那秦桧怎么配得上第一奸臣的“荣誉”称呼!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开国皇帝要杀功臣,实在找不出罪名,“企图谋反”基本上是通用的,朱元璋杀功臣,这顶帽子屡试不爽。

十年动乱,四人帮迫害老革命家,最常用的罪名就是“现行反革命”、“里通外国”、“恶毒攻击伟大领袖”,这种帽子尺寸是“均码号”,适合于任何人。

如果相信“莫须有”,那么秦桧就类似于“弱智”,反应迟钝,面对韩世忠的质问,脑子反应不过来,而且可能还自知理亏、甚至可能怕韩世忠揍他,于是哆哆嗦嗦、支支吾吾的说:“也许有吧!”一副可怜、猥琐的样子。

我小的时候也天真的认为,奸臣都是饭桶、笨蛋,就像和珅那样,被刘罗锅和纪晓岚这样有智慧的的忠臣耍着玩儿!

后来知道秦桧是状元出身(其实是进士),并非是草包,一些小伙伴也怀疑,诬陷就是编造罪名,最后没有编出来,那秦桧的功名是自己考的吗?

他是怎么混进公务员队伍的?

自从有了网络,人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对“莫须有”也有了不同的解读,有的解释为“一定有”、有的解读为“难道没有吗?”等等。

但很少有人质疑“莫须有”的真实性,以为质疑“莫须有”是对英雄的不敬,有的人甚至说是抹黑英雄!但我们反过来想想,如果英雄真的死于一个不懂任何权术的、靠脸皮厚、无道德底线、靠金国鬼子背后撑腰,就能为所欲为,把满朝文武玩弄于股掌之间的草包之手,那我们脸上是不是更没光。

如果对南宋的历史有粗略的了解,不带任何偏见看待岳飞案,就会怀疑“莫须有”的真实性,有两点值得商榷:

一、韩世忠真的会去质问秦桧吗?

二、韩世忠问的是岳飞的案情吗?

首先,此时的韩世忠刚刚过关,为了避嫌他那时是闭门谢客,岳飞案不用打听他也知道原因,作为久经官场历练的老官僚,韩世忠不会再去趟这浑水。

韩世忠

因为岳飞的遭遇差一点在他身上发生,当张俊、岳飞去整编韩家军的时候,韩家军的部下也是情绪波动。

《宋史·岳飞传》记载:“恰逢韩世忠的军吏景著对总领胡纺说“:两位枢密使如果瓜分韩世忠的军队,恐怕会引起事变。”胡纺将此上报朝廷,秦桧把景著逮捕关进大理寺,准备以此煽动谣言诬陷韩世忠。岳飞迅速写信给韩世忠,把秦桧的用意告诉他,韩世忠面见高宗辩明自己。”

不知道大家能从中看出哪些信息:

1、整编韩家军其实就是把韩家军肢解重组,这样朝廷才能真正掌控这支部队,一些人把它解读为张俊和岳飞把韩世忠的军队给分了,其实是误读,此时张俊和岳飞都已被解除了兵权,不再直接领导部队,而且张俊的部队已经整编,张俊的身边幕僚都遣散了,只留下一位。

肢解部队会引起部队恐慌和不满,一是整编部队就要清点人数,清点财物等,韩世忠的部队存在严重的吃空饷的问题,而且小金库还有大量的财务。这些对士兵没有影响,但对高官来说,贪污腐败都有份,真要追究,都会获罪。

按说战争期间,各方面军存有一定的财务也无可厚非,一是战争的需要,再就是有一定的额外的奖励,大家会更有凝聚力,这也是私家军比国军有战斗力的原因之一。

军队被瓜分肢解,将官有情绪也在情理之中,没有情绪恰好说明这支多队伍不怎么团结,大家在长期的战争中建立深厚的革命友谊,再者分开如果朝廷找后账那就会任人宰割。

胡纺举报景著其实和王俊举报张宪有相似之处,整编军队就是这样,只要是主帅不表明态度,或态度暧昧,部下就会出来闹事,其结局都不会好。

张俊是主动配合朝廷,做部下的工作整编军队的,张俊的部下结局都不错。

韩世忠开始有情绪,但由于认清了形势,及时的转变态度,向赵构表忠心,自己和部下都性命无忧,有惊无险的过关了。

其实当时朝廷接受了淮西兵变的教训,对三大将极力安抚,只要配合朝廷军改,其他一切既往不咎,也就是让朝廷放心,不再留恋兵权,其他都好说。

2、如果韩世忠在部下被捕后,不及时向赵构表明心迹,随后的发展可能和岳飞类似,罪名可能也会和岳飞类似,岳飞的一个重要的罪名是“坐观胜负,不援淮西”,这一条放在韩世忠身上照样适用。

3、岳飞给韩世忠通风报信,其实是严重的违纪行为。

当时的韩世忠闭门谢客,为了避嫌,不再和部下以及任何军界的人来往,韩世忠去质问秦桧的可能性极小。

按照传统的说法,此时已经定案,而历史记载岳飞的罪名是很多项,南宋刑部大理寺认定岳飞有三大罪名,分别是“坐观胜负,逗留不进”、“指斥乘舆”、“致张宪意待谋反”。

岳飞的罪名不止一项,任何一条属实,都是死罪。

问题是别管属实不属实,岳飞是有罪名的,奸臣只是良心坏了,他们心眼可不比一般人少,秦桧怎么会回答“莫须有”呢!

再者,如果结合上下文,即使存在韩世忠质问秦桧这件事,那也不是问的岳飞的案情。

《宋史·岳飞传》记载:“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意思是说:“岳飞的儿子岳云给张宪的意欲鼓动士兵闹事的书信,虽然没有了,但这件事是有的!”

试想,这种书信一般是看完即焚,怎会保留,但这件事有王俊举报,有张宪口供,又有岳家军十几位将官证言证词,肯定是有的。

岳飞案即使没有这一条也是死罪,如果说这是给岳云开脱,希望减轻岳云的罪名倒是能说的过去。

按当时韩世忠的处境,以及他在官场的老练圆滑,韩世忠根本不会,也不敢去质问秦桧,因为岳飞案是诏狱,像他和岳飞这种经历的人,如果皇帝想要他们死,罪名太多了,其实这些长期在外的大将,经济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只是这样的事牵扯的将官太多,如果追究,或以此为罪名会牵连很多人,搞不好淮西兵变的悲剧会再次发生。

在网上看到过一些资料,说岳飞被杀后,韩世忠上表,意思是赞扬赵构英明伟大,一举粉碎了岳飞企图谋反的图谋,保持了国家的安定云云。

这事会不会发生哪?

我想到是极有可能,但肯定不是发自内心的,试想兔死狐悲,韩世忠和岳飞的命运类似,表明态度也是自保,让赵构放心。

岳飞案中还有一个细节,逮捕岳飞和监斩张宪、岳云的是岳飞的把兄弟,禁军首领杨沂中,据说杨沂中是杨家将的后代,是个大忠臣,赵构和秦桧这么做,也是让他表明立场。

岳飞案无疑是个冤案,因为很多罪名是秋后算账,这些罪名张俊、韩世忠都存在,不追究他们,只追究岳飞,真应了那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如果你明白“何患无辞”,你就会怀疑“莫须有”的真实性。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