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这个朝代很有意思,跟现在某些西方国家一样,国王或总统就是一个象征和摆设,国家权力基本上都被财团和家族控制了。人家那些小股东或者地方实力派,根本就不把你中央主政者放在眼里,一言不合就给你来个武装上访,就看看你能把我咋滴?
东晋初期,有两名武装上访人士比较出名,一个是梅开二度的王敦同志,一个是有样学样的苏峻同志。其中,王敦气死了司马睿,累死了司马绍,一人拉着两个皇帝给其陪葬,算是赚了一个。而苏峻虽然没能拉着皇帝给他陪葬,但却一度让东晋朝廷颜面扫地,也算不亏。
前面已经介绍了,在司马绍去世之后,庾亮凭借士族和外戚的双重身份,成为了东晋新的话事人,结果因为一连串的瞎搞、胡搞,从而给苏峻之乱埋下了引线。今天就来具体介绍一下苏峻之乱的爆发过程。
苏峻这个人,其实并不是啥底层阶级出身,而是出身于长广郡掖县(莱州市)豪族,他家老爷子苏模官至安乐相,算是一个中层干部家庭出身吧。
这小子其实套用了当时的标准士族阶级发展模板,从小就学习成绩好,长大后便顺理成章地被举孝廉入仕,当上了老家长广郡的主簿。年纪轻轻就成为市委秘书,算是仕途一帆风顺吧。如果没有意外,按照正常的剧本,苏峻这辈子混成个国家中层干部,问题应该不大。
但是吧,司马家的天下和社会,就是时时刻刻充满惊险刺激、意外迷惑。一个“永嘉之乱”就把苏峻等人的人生剧本打得稀乱。
身在乱世,苏峻和大多数士族阶级一样,选择了回到家乡静观时变,并顺应时势地走上了豪族自保之路。他于本县聚了数千家结成了坞堡,当时全郡的坞堡势力中,数他最强。
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峻纠合得数千家,结垒于本县。于时豪杰所在屯聚,而峻最强
作为一个社会的主流阶级出身的人,苏峻骨子里还是有一种极强的平台意识,占山为王不是个事,咱最终还是要整合到正规平台中去的。所以,苏峻派长史徐玮上各屯宣传忠君爱国口号,又收敛埋葬骸骨,主打就是一个正规组织的人设。
也只是苏峻这种“忠义仁善”的操作,很是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远近各屯都心甘情愿地共推苏峻为主。
在苏峻有了一定的实力和江湖名气之后,到处空手套白狼的司马睿集团便给他送来了橄榄枝,给他开出了“安集将军”的空头支票。这有点我们当下品牌联营的味道,我司马睿给你官方授权,你苏峻给我交挂靠费或者加盟费。
苏峻对司马睿送来的空头支票很受用,没有注册商标的经营之路确实不好走。
后来,王弥的小弟曹嶷占领了青州,表苏峻为掖令,苏峻却称病不受。咱现在是正规公司的下属公司,怎么能跟你们这些贴牌敌对势力合作呢?
曹嶷一见苏峻拒不合作,又深恐苏峻的实力威胁过大,便把苏峻列为了重点打击对象。苏峻盘算了一下,胳膊拧不过大腿,便三十六走为上计,带领了自己的嫡系数百家走海路来到了广陵。
司马睿对苏峻这种政治立场比较坚定的好同志,那是大大的欢迎和肯定的,立马就奉上了“鹰扬将军”的正式编制。
完后,恰逢周坚反于彭城,司马睿便就地取材地派苏峻征讨周坚了。苏峻后来因此被安排做了兰陵相(枣庄市峄城区)为国戍边了。
你还别说,苏峻这个人在某些方面还真跟我们祖逖祖豫州同志十分相似,人家的统战工作和自主发展能力相当不错。当年,几百家泛海南渡,几年后就被他发展成了精兵万人,关键是还兵器精良。
王敦第一次起兵恶心司马睿的时候,朝廷也征召过他去勤王,但是苏峻因为各方面原因并没有及时参与进来。但等到王敦第二次叛乱的时候,在北方流民军带头大哥郗鉴(他的山东老乡)的号召和联络下,他挥师南下,为平定王敦之乱立下了大功。
平定王敦之乱后,苏峻率部驻扎在了历阳(今马鞍山一带),这个地方离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非常近。再结合苏峻当时有精兵万余且装备精良,属于战斗力极强的一支部队。
至是有锐卒万人,器械甚精
所以,大家仔细想一想,如果你是司马绍,你会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让这么一支“既非北方高门又非南方豪族”的精锐部队驻扎在自己的卧榻之侧?司马绍是想借此表达对苏峻的信任来趁机拉拢和收心他吗?并非如此!因为表示信任更好的做法是安排他去地理位置和政治高度更重要的合肥。
那么司马绍把苏峻摆在这么近的位置是啥目的呢?其实就是司马绍已经把苏峻当成了自己的军事底牌了。也就是说,苏峻早就是司马绍的人了。这一点,从苏峻后来自己亲口说“昔明皇帝亲执臣手,使臣北讨胡寇”就可以看出,不是自己的人,司马绍是不会跟你手拉手谈人生理想的。
可是,无巧不成书的是,司马绍原本寄希望于把苏峻打造成自己的铁杆班底,慢慢从北方高门和南方豪族手里夺回一部分权力,却来不及拥抱未来就一命呜呼了。
后来,庾亮当政,史书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啥,但可以猜测苏峻是因为自我定位成了保皇派,所以跟宗室代表司马宗给混成一块去了。并在庾亮的步步紧逼之下,与庾亮一党渐行渐远渐无书了。
在庾亮和司马宗斗争的关键时期,苏峻力挺司马宗帮他打背景光,招降犯罪亡命之人,动不动就大骂朝廷的军饷运送不及时!
而峻颇怀骄溢,自负其众,潜有异志,抚纳亡命,得罪之家有逃死者,峻辄蔽匿之。众力日多,皆仰食县官,运漕者相属,稍有不如意,便肆忿言
司马宗被庾亮干掉后,其党人卞阐逃奔苏峻,结果苏峻把这人藏下了,庾亮明令要人苏峻都不给。
琅邪人卞咸,宗之党也,与宗俱诛。咸兄阐亡奔苏峻,亮符峻送阐,而峻保匿之
眼看苏峻越来越明目张胆地不把自己当回事了,327年10月,庾亮便准备对苏峻动手了,他征召苏峻进京,然后再伺机做掉他。
庾亮这一招从表面上看,应该算得上是中规中矩,能搞阴谋除掉苏峻,何必去大动干戈呢?这从逻辑上讲得通的。
但是,大家只要仔细去了解庾亮这一行动安排的背后细节,就会发现这位同志真的很搞笑。他在准备动苏峻之前,最开始是主动找老同志王导咨询意见过的。结果王导却说:“苏峻那小子猜忌狡诈,你征召他入京,他不会搭理你的,你得先容忍他。”
访于司徒导,导曰:峻猜险,必不奉诏,不若且苞容之
但庾亮却表示自己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忍”这个字,反而认为是王导人老认怂了,所以干脆把这事摆到朝堂上公开讨论。他在朝会上公然表示苏峻狼子野心,将来一定为乱,现在弄他,纵然叛乱也不是啥大祸,要是再过上几年,就压不住他了!
亮言于朝曰:峻狼子野心,终必为乱。今日征之,纵不顺命,为祸犹浅;若复经年,不可复制,犹七国之于汉也
看看,庾亮给苏峻宣判的罪名是啥?犹七国之于汉也,相当于谋反罪名必然成立。
庾亮呀庾亮,咱真不知道你是咋想的。你征召人家就征召呗,你想阴谋搞掉人家就一声不吭地去搞你的阴谋呗,你咋能在国家最高场合上公开说一个手握重兵的将军狼子野心将来一定为害呢?你这不是打草惊蛇并逼着人家狗急跳墙吗?不想过多地评价你,你确实过于幼稚,不适合玩权力游戏。
庾亮这一番骚操作,当时把同志们都给搞懵逼了。本来你叫人家入京,人家就不一定会来,结果还满世界囔囔,人家还会来吗?而且你打着与大家商量的幌子,却一上来就搞一言堂,一锤定音了,同志们还有啥意见可以发表呢?
朝臣无敢难者
最后,还是同为辅政大臣的卞壸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委婉地说:“苏峻兵强,又靠近京师,行军用不了一个早上便可到达,此事应该深思熟虑。"
独光禄大夫卞争之曰:峻拥强兵,逼近京邑,路不终朝,一旦有变,易为蹉跌,宜深思之
但已经上头的庾亮却根本不搭理卞壸,我问你们的意见,真的是问你们的意见吗?我只是想看看你们谁支持谁反对,你还真当回事了?
卞壶一见庾亮已经膨胀的都不知道自己姓啥了,便抱着最后试一试的态度给温峤写信,看看这位老同志能不能劝住庾亮?信中说道:“庾亮征苏峻的主意已定,这决定着国家的未来,现在苏峻已有骄狂之意,此时如果征召必会加速祸乱的到来,狗急必跳墙!最关键的是,朝廷真不一定弄得过人家,咱也不知谁给了庾亮那么大的勇气。反正现在王导和我都劝不动他了。本来派兄弟你去当外援的,现在我是真恨为啥当初同意要把你派出去!要是你跟我们一起劝他,说不定就劝动了。”
温峤接到卞壸的书信后,深感事态严重,便开始没完没了地给庾亮写信,劝他不要意气行事。满朝文武也借着这一茬,使劲劝庾亮三思而后行。但然并卵,庾亮全当成耳边风了。
峤亦累书止亮。举朝以为不可,亮皆不听
这事闹到最后,苏峻自然也是得知了消息,在庾亮的调令下达到自己手里后,还是主动放低了姿态,派手下给庾亮送去了下台的台阶。他派人跟庾亮表态:咱也不搁这给您碍眼了,您也别对我赶尽杀绝了,您就安排我外出讨贼吧,您指哪我打哪,您要我到中央入职,我确实没那个能力。
峻闻将征,遣司马何仍诣亮曰:讨贼外任,远近从命,至于内辅,实非所堪
其实苏峻这个表态认怂,已经是相当体面了。两虎相争,必有一伤,都是东晋的臣子,何必要你死我活呢?既然大家互相看不惯,你就随便找个地,把我发配出去,大家眼不见为净呗。这跟咱们现在很多两口子一样,既然确认日子过不下去了,那就体面、豁达地离了呗,没必要互相伤害到底,没必要得不到的人就要往死里弄。
如果庾亮真的会为人处事的话,那就赶紧就坡下驴呗。要么像当年王导调动周玘那样来回折腾他,要么像王敦当年恶心陶侃那样将他支得远远的呗。
但是,庾亮是怎么回应苏峻的主动让步的呢?他让郭默、庾冰统军防备苏峻,确实还是有政治觉悟的,做到了既然撕破脸表态了就要一干到底!然后,正式下诏征召苏峻为大司农,让苏峻的弟弟苏逸代领部曲。
不从,遂下优诏征峻为大司农,加散骑常侍,位特进,以弟逸代领部曲
庾亮啥意思呢?那就是协议离婚这事我不干,咱必须得走法律程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跟你有今生没来世,没啥好商量的。
苏峻虽然愤怒不已,但面上功夫还是做足了,他再一次给庾亮上表,说当年先帝曾手拉手跟我说,希望我北伐胡寇。如今中原未平,何以家为,乞求给我青州界内的一个荒远州郡,让我能继续做朝廷的鹰犬。
峻素疑帝欲害己,表曰:昔明皇帝亲执臣手,使臣北讨胡寇。今中原未靖,无用家为,乞补青州界一荒郡,以展鹰犬之用
按理说,人家苏峻连先帝的背书都抬出来了,想换你网开一面,让大家都有个机会和空间为国效力。事情至此,你庾亮里子面子都有了,是该放过人家了吧。他前面是狂了一点,但那不过是他背靠皇室宗族的政治旗杆而已,现在人家的政治靠山倒了,打算远离京师,不给朝廷添堵,安安心心替朝廷去搏击沙场。你还有啥理由对苏峻不依不饶呢?
我们再仔细想一想,就算苏峻按照庾亮的要求来,把部曲交给了弟弟苏逸,自己入京听候发落,这是庾亮的最优解吗?人家弟弟和部曲依然在历阳,军事威胁不还在吗?
所以说,苏峻主动提出挪地方,其实是庾亮最理想的操作效果。但是,陷入偏执的庾亮就是死活不同意。
复不许
事情至此,基本上被庾亮做成了一个死局。苏峻的参军任让对苏峻说:大哥您想流放荒郡他庾亮都不同意,估计您是活不了了,反了吧!
苏峻还能怎么选?只要他想活命,就只能造反了。于是,便同意了任让的建议,严阵以待做好了造反的准备。
庾亮再度派使者征召苏峻入京时,苏峻也摊牌了,说道:既然辅政说我打算造反,那我哪里还能活命呢?之前国家危如累卵没有我不行,现在狡兔已死,猎犬理应烹了。但我就是死也要向准备搞我的那个人报仇!
但当死报造谋者耳
下定决心的苏峻,立马主动联系了之前已经被庾亮伤害得透透的祖约,两人相约共同举兵,讨伐庾亮。
峻知祖约怨朝廷,乃遣参军徐会推崇约,请共讨庾亮。约大喜,其从子智、衍并劝成之;于是遣参军徐会结祖约,谋为乱,而以讨亮为名
327年十一月,祖约遣侄子沛郡内史祖涣、女婿淮南太守许柳率兵会和苏峻,原本完全可以避免的“苏峻之乱”,终于如期而至了。
咱不知道大家看到上述“苏峻之乱”爆发的全过程之后,心里是何感想?但说实话,咱的心里第一时间是浮现起了一句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说句客观点的话,但凡庾亮没有作得如此疯狂,历史上让东晋损失惨重的“苏峻之乱”,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我们很多后世人,不明就里,张口就骂苏峻是乱臣贼子。苏峻叛乱的罪名确实成立,但是我想问问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大家身处苏峻当时的处境,会如何选择呢?
反观自照,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之中,真的有太多用习惯性思维去标签化一些人和事的案例了。
比如说,现在有很多年轻女孩子在从事一些不太体面的职业,这些人、这种事,在大的层面,确实是值得批判的。但是,仔细想一下,如果不顾任何先决条件,对这些人从道德上一棍子打死,真的合适吗?
个人觉得,相对于评价一种状态和行为,可能评价其背后的动机和成因,会更加重要一点。一个失足女孩,我们更应该关注她为什么会失足?是有人逼着她失足的还是她自己基于某种不健康的目的而主动失足的?
苏峻造反,确实有违道德。但是,逼着他人无路可走的庾亮呢?良家女子混迹烟花之地,固然有伤风化,但是,背后逼良为娼的人呢?
归根到底,真的想提醒一下大家,只看现象和结果的言论和理念,确实误导了很多很多人。正是因为如此,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是非常容易断章取义,从而把舆论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或者避重就轻的。具体案例就不详细列举了,大家仔细去逻辑推演一下就不难明白了。
所以,希望大家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或者在历史文化学习中,一定要尽可能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样才不会轻易陷入某种认知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