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割据的“十国”时期,为南方经济带来了怎么样的机遇?

汝说文化 2023-03-13 11:06:55

五代时期的南方,尽管军阀割据局面仍然存在,但是,这一地区较长时期的相对和平环境,对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北方人民因不堪忍受连年战祸,大量南逃,给南方广大地区补充了具有较高生产技术的劳动力,对南方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南方诸政权的统治者为了在割据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大多在各自统治区域内施行一些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政策,以增加经济和军事实力,巩固统治地位,这在客观上对南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吴、南唐与吴越统治地区,原本就有良好的生产基础,属江淮富庶之地,经过唐末战乱,变得疮痍满目。唐末,这一地区又成为北方人口南下的主要聚集地。

杨行密占据江淮地区以后,战乱较少,"淮甸之人不识干戈者二十余年"。同时,杨行密又采取了招合遗散,轻徭薄敛,与民休息,政事宽减的政策。未及数年,公私富庶。

战乱中“庐舍焚荡,民户丧亡”的扬州,不到3 年时间,又成为"富雄"之地。吴国仓库内"金帛委积",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南唐李昪夺取政权以后,也采取了息兵安民的政策。下令革除一切额外租税,又奖励人民种桑开垦,每人新垦田80亩,赏钱2万文,五年不抽税;三年内若植桑树满3000棵,赐帛50匹。同时提高农副产品和丝绢的折纳价格,绢每匹由500文提高到1500文。

李昪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措施,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由是"江淮之间,旷土尽辟,桑柘满野,国以富强"。

吴越也是农业很发达的地区。钱塘江潮水为患,钱缪统治时期,总结了防止海潮破坏的经验,在钱塘江北岸修建有名的"钱氏捍海塘"。

捍海塘保卫了沿海的居民,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浚治西湖,在钱塘江边造水闸及堰,隔阻江水倒灌入湖,使湖水灌溉杭州周围以至盐官的大片稻田,对杭州的繁荣和农业的发展贡献很大。

到钱俶统治时期“募民垦荒田,勿取租税,由是境内并无弃田"。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吴越统治时期,不仅"米一石不过数十文",农村更是桑麻遍野。

南唐和吴越地区的劳动人民还在境内修建圩田。他们利用水乡河身较高、田地较低的地势,在河渠两岸、农田周围修筑堤坝,内以围田,外以隔水。每圩方圆几十里,如同大城。治堤建水闸,控制水势,旱则开闸引水灌溉田地,涝则闭闸拒水,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把低洼的水涝土地改变成为肥沃的耕地,使农业收成获得一定的保证。

南汉和闽国统治的是福建、岭南地区,由于没有直接遭到军阀混战的破坏,这一地区长时期保持着比较安定的环境,所谓“五十年来,岭表无事”,而北方战乱之际,“中朝人士以岭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涌入此地。

同时,两国的统治者也都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尤其闽国的王审知“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宴然”。

同时,闽国注意水利建设,修筑海堤,以御海潮,保护农业生产。长乐县修筑的海堤,堤内土地皆成良田;还在连江县东湖周围筑堤20里,灌田4万余顷。

湖南的楚国和江陵的南平,也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楚国马殷接受谋臣高郁的建议,实行退兵休农的政策,奖励人民植桑种茶,因而楚国“利尽南海公室大富"。

江陵地区自高季兴占领以后,招集流亡,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四川号称“天府之国”,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自8世纪中叶以来,未曾遭到战乱破坏,一直保持着相对的和平局面。

前蜀王建时期“劝课农桑,轻省徭赋”,致使前蜀政权“仓廪充溢”。到孟知祥占领四川以后,继续实行安民课农的政策,后蜀财币充实,斗米三钱。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十国时期,南方地区经济作物的生产逐渐发展起来。茶树、桑树的栽种日益普遍。蜀地每年三月有蚕市,其中有大量的"桑栽"出卖。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丝织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杭州城内专门为吴越王织锦的工人就有200多人,楚国民间也是机杼大振。出现了“吴绫”、“越锦”与“蜀绣”这些有名的纺织品。

四川的锦绣驰名国内,后唐庄宗特派人来"市珍玩锦绣"。湖南的纺织业本来不很发达,但由于楚国的提倡和工匠的辛勤的劳动,所产的丝、葛、红布以及细葛布等,质量达到很高水平。福建地区盛产蕉布、葛布等纺织品。

采矿与金属制造手工业也有相当的发展。吴与南唐的宣州,盛产铜铁,武昌节度使秦裴“开青山大冶,公家仰足”。湖南地多铅铁,马殷接受都判官高郁的建议,“铸铅铁为钱”,“国以富饶”。

南汉富产金、银,宾、澄州的江溪间出金最多,“侧近居人,以淘金为业”。随着采矿业的发展,金属制造业相应地发展起来。浙江的金属器皿驰名全国,向北方人贡,一次即有金银饰、陶器14万余件,金银饰龙凤船舫200艘,银装器械70余万件。

瓷器业进步很快。吴越的秘色瓷器是青瓷中的佳品,制作精美,胎质色釉都比前代进步,为陶瓷手工业的一大创造。秘色瓷器数量极少,专门供吴越王室使用,也用来贡献给中原诸王朝。浙江所产的"金扣"(镶边)瓷器,则动以万计,是向外输出的大宗商品。

雕版印刷业的发展也很显著,成都和金陵是全国两大印刷业的中心。十国时期,南方地区的制茶业最为发达,统治者和民间都十分重视茶叶生产。制茶业的焙制技术也比以前大有进步,建州(今福建建瓯)的腊茶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可观。每年对外输出达五六万斤以上。

楚国曾明令茶农可自由培制茶叶,湖南地区每年大量外销茶叶,仅向中原朝贡的茶就有25万斤。茶叶成为重要的商品。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南方地区的商业贸易也随之发展起来。广州、福州、成都、扬州、金陵、杭州等城市,逐渐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

荆南的都城江陵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茶市。楚和吴越的商业贸易尤其突出,楚国每年都向外输出大量茶叶,在从潭州到开封的沿途许多城市设有“邸务”来卖茶,获利十倍。

吴越北上中原贸易,皆泛海而行,至山东登、莱而达开封。同时吴越还与日本、新罗通商往来。

闽国的都城福州成为发达的商业城市。闽国积极发展对中原的贸易。因吴国阻隔,所以主要进行的是海路贸易交往。自福州泛海到山东登、莱,然后取陆路去开封。泉州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主要从事对南洋、西亚的贸易,许多阿拉伯商人来此进行商业活动。

南汉鼓励对内地的商业贸易,不仅"西通黔、蜀",而且"岭北商贾"也多来广州经商。前、后蜀的商业也很发达。成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素有"锦城"之称,城内有药市、蚕市、七宝市各种市场。

4 阅读: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