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登上皇位后,做了哪些措施开启了开元天宝时代的繁荣盛世?

汝说文化 2023-03-14 11:07:34

中宗复位以后,唐朝上层政局一时仍未稳定。先是中宗皇后韦氏与其女安乐公主以及武则天之侄曾封梁王的武三思勾结,干预国事,朝政混乱。

太子李重俊(非韦后亲生)于景龙元年(707)发动兵变,率羽林军杀死了武三思及其党羽,企图消灭韦后一派,但最终兵败身死。景龙四年(710),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中宗,立中宗少子重茂为帝,韦后"临朝称制",图谋改朝篡位。其后,先前被武则天废黜的李旦之子临淄王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引羽林军攻入玄武门,杀死韦后、安乐公主,拥立李旦复位。

李隆基由是被立为太子。太平公主以拥立之功,专擅朝政,并企图动摇李隆基的太子之位。睿宗害怕再有政变发生,于先天元年(712)传位给李隆基,次年改元开元,是为玄宗。玄宗得知太平公主图谋政变,遂先发制人,捕杀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太平公主被迫自尽。自武则天病死到太平公主败亡,唐朝上层政局动荡局面持续了8年,在玄宗挫败太平公主政变阴谋以后,方才安定下来。

开元年间,唐玄宗先后任命姚崇、宋璟、张嘉贞、张九龄等人为宰相,针对当时弊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裁汰冗官,整顿吏治。武则天时期,用官冗滥,及韦后擅权,又大卖“斜封宜”,导致宜僚集团急剧膨胀。玄宗即位以后,裁汰冗官,清除奸滥,又停废闲散官署,精简机构。以此为基础,严格控制官吏的铨选,强调以功绩才能授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长期以来官员冗滥的现象。玄宗重视地方官的人选,为纠正重京官而轻地方官的风气,开元三年(715)下诏,县令、州刺史有业绩者可调任京官,而“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官”。

开元四年(716),玄宗亲自召见全体新授县令,问以治人之策,把其中全不合格的45人斥退。

玄宗还曾专门规定,各道按察使于每年十月考核地方官政绩,决定黜陟。开元二十一年(733),玄宗将唐初10道改为15道,即京畿、都畿、关内、河南、河东、河北、陇右、山南东、山南西、剑南、淮南、江南东、江南西、黔中、岭南等道。各道固定设置采访使,监督地方州县长吏。此外,还临时派遣巡察使按察使和巡抚使,巡视地方。

发展农业生产。玄宗即位以后,采取措施,消除了一些干扰农业生产的因素。如三辅一带王侯权贵之家竞相在灌溉渠道旁修造碓,耗费水源,每致渠流梗涩。玄宗下令拆除之,以利灌溉。山东、河北发生蝗灾,玄宗采纳姚崇的建议,遣御史督促州县官吏大力捕蝗,并规定把各州县捕蝗勤惰的情况上报。如此,虽"连岁蝗灾,不至大饥"。玄宗还在各地大兴屯田,建军屯992所,垦田500万亩。整顿均田制,缓和占田不均的状况。

加强财政管理,改革漕运。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财政支出,玄宗在全国重要的经济区陆续增置了许多专使,如漕运使、转运使、劝农使、户口使、度支使等等。开元九年(721),玄宗任宇文融为劝农使,检括按制度应有田地定额之外兼并的土地和逃亡的户口,于是诸道"括得客户凡80余万,田亦称是",得钱数百万贯。

开元二十二年(734),又以裴耀卿为江淮河南转运使,从事漕运改革,既增加了运量,又节省了运费。3年之内,运米700万石,省运费30万贯。与此同时,玄宗又采纳牛仙客的建议,将沿边诸州"和籴"旧法在西北地区广泛推行,使关中积粟与日俱增。

抑制食封贵族。唐初以来,凡食实封的贵族,由国家按照实封数把课户拨给封家,租调由封家自己征收。唐初,食实封者不超过二三十家,封户最多的千余户。至中宗时,食实封者增至140余家,封户多者达到万户,封户遍及54州,包括60万以上的封丁。

这使国家的一部分租调归于私门,而封家派遣官吏或奴仆征索租调,督迫严急、百般勒索,甚于战时,封户大多破产逃亡。玄宗即位以后,规定封户的租调由政府统一征收,再由封家到京师统一领取。又规定,凡子孙袭实封者,其所享封户数每代递减十分之二。

沙汰僧尼,抑制佛教。武则天、中宗、睿宗时期,崇佛建寺,度人为僧,佛教势力持续膨胀。富户强丁多削发为僧,逃避赋役,僧尼人数多达数十万。僧尼不纳租调、影响政府税收,建寺造像又浪费人力物力。开元二年(714),玄宗下令沙汰僧尼,强令还俗者12000余人。同时又规定,自此以后,各地不得新建佛寺,诏令禁止民间铸造佛像和抄写佛经。这些措施都抑制了佛教的势力发展。

由于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这些得力措施,玄宗统治初期,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又有了较大发展,唐王朝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史称开元年间,“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开元十三年(725),唐玄宗东封泰山时,“斗米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全国户口在开元二十七年(739)达到786万户,4543万口,比武周末的615万户、3714万口分别增加了27%和22%。

从太宗贞观年间到玄宗开元年间的110余年间;虽然政局几经变动,但各项制度与政策基本连续,从而使社会经济长足发展,并在开元年间达到高峰。当是之时,"四方丰稔,百姓殷富,"国家粮仓积满,甚至"陈腐不可较量",史称"开元之治"。

2 阅读: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