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袍之所以被称为龙袍,就是因为其身上绣着龙纹,除却宋朝的皇帝朝服之外,无一例外都绣着龙纹,而且这龙纹还有着讲究。
根据史料记载:“龙袍上藏有九条龙,身前三条,身后三条,左右肩上各伏一条,连衣襟里也还藏着一条龙”。而这九条龙按着特殊的方式排列,使得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五条龙,象征着九五之尊。
纵观各朝各代的天子龙袍样式不同甚至连颜色也不同,但这黑色的龙袍却只有秦始皇穿。那为什么只有秦始皇穿黑龙袍,后世皇帝都穿黄龙袍?这其中究竟有何玄机?且听我娓娓道来。
秦始皇,一个有着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直道,实现“车同轨,书同文”等丰功伟绩的帝王,他开创了“大一统”的基本格局。
但可惜的是,秦二世而亡,而秦朝时期,秦始皇所穿的玄色,黑色的龙袍也就随着改朝换代而被换掉,往后朝代也就再也没有用着玄色做这龙袍。为什么往后的朝代没有用玄色做龙袍呢?这各中缘由,主要是因为秦始皇和“秦二世而亡”之上。
关于为什么后世不用玄色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出于对秦始皇的尊重。秦始皇的统治上有着许多的不完美的地方,但作为“大一统”的开创者,秦始皇创就的丰功伟绩也够这“千古一帝”之名。
若是延续这位始皇帝身上的玄色龙袍,那就有自己能和始皇帝相提并论的实力,以及会创造出与秦始皇一般的功绩的含义。刚刚上位的帝王根本不敢这般张扬,一直在位已经创立了许多功绩的帝王,也不敢和秦始皇处于同一地位,而那些亡国之君们是不配和秦始皇处于同一地位。
这第二种观点是因为“秦二世而亡”,所以后世君王认为玄色的龙袍是不祥的。秦始皇再有能力,也改变不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命运,只要是在那时尚处于迷信状态的人都会认为这玄色的龙袍更是笼罩上了不祥的意味,垄断了原来属于秦朝的气运。
更何况“一身不容二虎”,没有一个有胆识的帝王甘愿与人平起平坐,都认为自己所做出的贡献是最大的,每一个开国的帝王都是有胆识有智慧的独立个体,每一个都是天之骄子。不愿意和人相提并论,更不愿意屈于人下,因此,每一个朝代都会在原本的龙袍身上作出一些改变。
自隋朝之后龙袍的颜色和样式都大体一致,主要呈现为黄色再加上龙纹。
黄色的龙袍十分的耀眼璀璨,雍容华贵,满足了唐朝时期帝王的审美于是便沿用了黄色的龙袍,不另做太大的改变,此后龙袍的颜色逐渐固定,龙纹的款式虽然仍然有所不同,总的来说黄色的龙袍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
随后,黄色作为天子用色,只可为皇上作用,若是大臣使用则是以上犯上,甚至会被冠以谋逆之名,这个和“五爪为龙,四爪为蟒”是一个道理。
随着黄色龙袍的深入人心,人们也渐渐地形成了固定的观念,这龙袍之上除了有龙之外,就应该是黄色的。
后世受到前人的影响,即便知道也不会去随意将龙袍再改为其他颜色,不然可就是“违背祖宗的决定”。出于这一层原因,这黑色的龙袍也不会被后世的皇帝所利用。
简而言之,历朝历代之中不再穿玄色龙袍,主要是因为受到观念的影响,形成“刻板印象”,龙袍就是金黄色的,不应该是别的颜色的,使得后期龙袍的颜色为黄这一点在隋唐以及之后的朝代格外明显。
一开始变革龙袍颜色则是有对秦朝避而不谈的意味,有摆脱秦朝的影响走出新的道路的意味,龙袍颜色的变迁并不能说明什么。
但依旧被保留的龙袍的这一个概念,深刻的影响着每一朝每一代的君王,龙袍与君王绑在一起,不论款式如何变,龙袍依旧会被封建时期的统治者穿在身上。
随着统治者的变换,历朝历代的审美的变换,渐渐地不再以玄色为尊,而是将黄色定为皇帝专用的颜色,象征的皇帝的权利与地位。
一切都在变换,历史的车轮还在前进,随着“龙袍”这一服饰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封建时期也意味着结束。新的时代也将开始,新的生活正在前方等待着世人,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变化,等着人们去探寻、发现、去创造,止步不前者只能换来“落后就要挨打”这六个大字。
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