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末代皇帝》里有这样一句对白:“我们怎么告别呢?”“像当初见面那样”,我们即将跟2023年告别了,葛优在20多年前说“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他”,我们该如何怀念渐行渐远的2023呢?
2023年来的很匆忙,随着一声放开的指令,人们在带着咳嗽和高烧,以及希望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而随着地球公转的轮回,少有的极寒天气又将咳嗽和高烧带回了年尾,唯一的变化,就是有一个病的名称,不再被提起,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彻底消灭了这种病,但也仅仅是在文字上。
都说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但却不见得有三百六十五个祝福。2023年同样带走了很多祝福,带走了很多我们曾经熟悉的面孔和声音。像李玟和周海媚,面对他们的离去,除了一声叹息之外,同样也带来了一代人的焦虑,70、80年代人的偶像们已经开始落寞,他们自己还会远么?
每年圣诞氛围,都少不了坂本龙一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经历了多年与癌症的斗争后,坂本龙一还是撒手人寰,去天堂去演奏他的圣歌了。他喜爱的小说《遮蔽的天空》中,有这样一段话——“你还会想起多少次童年的那个特定的下午,那个已经深深成为你生命一部分、没有它你便无法想象自己人生的下午?也许还有四五次。也许更少。你还会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也许二十次。然而我们却总觉得这些都是无穷的。“
在年少的时候,人总会自然而然的以为自己的生命是一口不会枯竭的井,生命力犹如那其中的井水,源源不断的涌出流向新的生活。天上的满月,去了又回;春天的花,秋天的叶,落了又生。然而这种假象,在他人离去的身影以及随着自身年纪的增长戛然而止,一切都有尽头,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由此,珍惜眼前,便成了人生唯一不变的主题。
不过除了独自感受春花秋月之外,人还是要生活在人群中,一旦直面他人,这个世界就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另外两个问题的主宰范畴——“服从与认同”。
就在俄罗斯闪电开战的时候,人们都想当然的认为战事也会闪电般的结束,大国拿下其想要的结果,由此缔造出一种新的格局。可是应该谁都没有想到,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战争,稀稀拉拉的持续了六百多天,依然没有结束。这战线拉长到大多数主流新闻都懒得关注进展的程度了。
媒体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个火药桶地区: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宣布对以色列采取代号“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并表示已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至少5000枚火箭弹。随即,以色列就用代号“铁剑”的行动对加沙地带的哈马斯还以颜色。这是自1973年赎罪日战争以后,时隔50年以色列再度向哈马斯宣战。
政治问题无非就是关于服从和认同的秩序和争斗。一方面理清楚为什么要服从,另一方面则是给出怎么样的认同。服从,背后大多指向的是社会当中的权力结构,而认同,则是权力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
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是服从的斗争,一方希望另一方服从,而另一方却并不认同这种主张。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是认同的斗争,虽然根源错综复杂,但身份的互不认同,是冲突的罪魁祸首。
福山就曾借黑格尔的口,说出自己认为的历史并不是简单的由支配生存的利益所推动,而是由人们寻求“承认”的需要而驱使。从奴隶制、君主制到资本主义,甚至法西斯等,都是在人们寻求“承认”的能量驱动下,走向发展或灭亡的。
不难由此而总结出,作为单一的人的关键在于生存,即过一种怎么样的生活是与那个单一的人最为关切的问题;而作为群体而存在的人的关键则在于承认,即我该让他人如何承认我,是与群体能否和谐共处息息相关的大前提。
同样,无论2023年如何的波涛汹涌,亦或是如何的不值一提,站在人为创造的历法和自然推动的天体循环所交汇被称作岁末年初的地方,人们依然还是要想过去提问——
2023年,我过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欲求什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2023年,我被他人以何种特质所承认?我们达成了什么共识、我们产生了什么争论、我们该以如何方式继续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