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洪流——苏联坦克发展(7):以领袖之名,IS系列重型坦克

明鸿羽 2023-08-18 22:18:08



1942年8月的时候,德国人在列宁格勒地区投入了最新式的重型坦克“虎式坦克”进行测试,在列宁格勒外围的战斗中,这种新式重型坦克一举成为了开罐器,职业开T-34坦克和KV-1坦克罐头。

而苏军坦克普遍装备的76.2毫米坦克炮根本无法击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那怕是打伏击侥幸进入500米距离也很难伤到虎式坦克的侧面。为了阻挡德国人的重型坦克,苏军坦克手只能用数量打交换比来硬拼,所以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苏联迫切需求新式坦克来对付这种德国虎式重型坦克。

为了对抗德国人投入的新式重型坦克,苏联也开始了新式重型坦克的研发工作,根据计划这款新式坦克被以苏联大统领斯大林的名字命名,也就是后世著名的IS系列重型坦克。IS坦克是一种苏联二战时代开始的重型坦克系列,它是以约瑟夫·斯大林(Iosif Stalin)的名字命名的。德国将它称为JS坦克,而俄文写作ИС坦克。

IS-1重型坦克:

IS系列重型坦克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准备用于对付当时德军重型坦克的。该坦克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IS-1和IS-2坦克的前身就是KV-1重型坦克以及KV-13坦克。KV-13坦克(晚期型设计项目编号是223)是1942年3月苏联决定在车里雅宾斯克实验工厂独立设计的重要工程,苏联2号N.V.Tseits设计局被指定为主设计局。

设计组其他成员有负责车体设计的K.I.库兹明、炮塔设计的N.M.舍内夫、底盘设计的S.V.米斯科维奇以及负责总装配的G.N.莫斯科万。KV-13坦克是作为中型坦克来设计的,不过其装甲却是重型坦克所具备的。这个项目因其采用大量铸造部件而非常有名,它不仅在炮塔采用了铸件还在其车体以及炮塔座圈上也使用了铸造部件。虽说限制了内部空间,但是却换来了良好的装甲防护(同时也在重量上得到减轻)。而且KV-13设计方案也符合苏联卫国委员会在1942年颁布的关于减少装甲所消耗金属资源的指示。第一辆从设计到被制造只用了很短的时间,1942年5月便被交付测试。

1943年秋,第一批三辆样车被制造出来,该车是KV-85重型坦克的改进型,所以也安装一门85mm火炮。故也称IS-85坦克。在向国防委员会派来的一个专门委员会作了表演并完成规定的试验以后,IS-1重型坦克即被批准定型。由于采用了新的传动装置和转向结构,机动性比KV-85重型坦克有了提高。另外在装甲厚度方面也有不少增强。在IS-1坦克投入生产时,德军就已经装备了虎式重型坦克。该坦克配用的KwK36L/56型88mm火炮可以发射的穿甲弹初速为930m/s,在1000m距离上的垂直穿甲厚度为140mm。而IS-1坦克的火炮使用的是85mm的火炮,其火炮威力弱于虎式重型坦克。根据这一情况,苏军给IS-1重型坦克装上100mm火炮,并称之为IS-100坦克,但这种坦克没有批准投产,因为苏军已经研制出装有122mm火炮的重型坦克方案了。就是以后的IS-2重型坦克。

1943年秋,工厂设计处制造出第一批3辆IS-1重型坦克,战斗全重44吨,乘员4人。主要武器是1门85毫米火炮,可发射4种弹药,弹药基数71发。其中曳光高速穿甲弹的初速1030米/秒,在1000米距离上可击穿13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板;曳光穿甲弹的初速800米/秒,在1000米距离上可击穿102毫米厚的垂直装甲板。辅助武器共有4挺机枪,其中3挺12.7毫米机枪,弹药基数945发。发动机为12缸水冷柴油机,功率为377千瓦。坦克最大速度37千米/小时。车体的装甲厚22~120毫米。

德军在东线投入的虎式重型坦克更加迫使苏联尽管发展相应的坦克。根据GKO在1943年2月24日的2243号指示,车尔亚宾斯克的基洛夫工厂和NKTP的第100号工厂(就是原来的实验工厂)要在KV-13最后一种型号的基础上开发出两种坦克,命名为“约瑟夫.斯大林”(就是IS坦克或者称为JS坦克)型并准备接受测试。安装76.2mm火炮的称为IS-1(工厂设计编号依然是第233号工程)。而装备122mm的U-11坦克榴弹炮(原来是为KV-9试验坦克设计的)的则被命名为IS-2(第234工程)。

两个型号都在1943年3月22日至4月19日接受测试,测试结果都很不错。两种坦克都比KV-1S重型坦克要轻,所以有更好的机动性,同时又具备了良好的装甲防护以及强大的火力。测试中也出现几个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底盘和引擎/传动转向装置。当行驶到松软地形时,由于负重轮间距出现扭曲而导致产生大的旋转阻力。苏联有关部门建议增加负重轮的数量以通过测试。不过当时车里亚宾斯克拖拉机厂、第100号工厂以及他们的合伙工厂UZTM工厂、第200号工厂都已经开始准备生产工具这种新型坦克了。4月初,苏联获得了德军虎式首份装甲防护数据。1943年4月15日,GKO发布第3187号指示开发研制可以摧毁德军新式装甲战斗车辆(就是指虎)的大威力反坦克炮。

1943年7月31日,KV-85和IS-85被交付库宾卡试验场进行测试,测试由第100号工厂的负责工程师N.M.施内夫带队的28名工程师组成。测试从1943年8月2日开始,整个测试负责人是红军技术管理部门的S.A.阿伏宁少将。火炮测试是在高洛霍夫特斯基试验场进行。测试的成功使苏联决定两种坦克都在8月8开始投入生产,一队试验车型则沿着莫斯科大街开进了克里姆林宫,在这里它们将接受斯大林的亲自视察,一起参加视察的还有莫洛托夫、沃洛舍洛夫以及贝利亚等高层人员。有趣的是,除了驾驶员其他所有的参加视察的乘员都换成了NKVD的官员。1943年9月4日,IS-85重型坦克正式进入红军装备序列。

IS-1坦克的最终产量大约是107辆。其中有102辆后来被换装122mm的D-25型火炮。总的来说,IS-1坦克是一种过渡型的坦克,虽说设计的初衷是用来对付德军重型坦克,但是进入制造后却发现其与苏联当时的需要仍然有一定差距,所以只生产了很少的一些。

1943年12月,第一批IS-1重型坦克接受了实战检验,在诺斯诺铁路桥的战斗中,苏军坦克手驾驶着这些新式重型坦克和德国人的坦克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围绕着铁路桥在冰天雪地中你来我往,打的不可开交。

指挥重坦克营的尤金少校后来回忆道:“米古姆的坦克试图开上铁路桥去阻挡德军,很不幸,他的坦克在刚刚开上桥梁就被德军的虎式坦克击毁了,剧烈的爆炸掀飞了炮塔,所有车组人员都牺牲了。等德国人退却以后我们检查了坦克的残骸,可能是因为坦克的装甲设计并不像T-34那样采用整体倾斜装甲,而是依旧沿用KV-1坦克的装甲布局导致88毫米炮击穿了坦克。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赢了。”

尽管KV-85或者说是IS-1坦克,并不是一款设计优秀的重型坦克,但是它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苏军的紧张气氛,尽管它的生产数量并不多,但是在1943年年末到1944年初,很多时候都是这款坦克在作战中对抗虎式坦克。

1945年当IS-2坦克开上柏林街头的时候,一些IS-1坦克也跟随苏军进入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府布拉格,它们和自己的同辈IS-2一同碾碎了纳粹顽固分子筑起的街垒,解除了法西斯纳粹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控制。

总的来说,KV-85或者IS-85再或者IS-1坦克是一个应急产品,在各方面其实它都是KV-1坦克的最终补丁升级版本,从43年生产到44年停产,IS-1坦克总共生产了105辆,算上两辆样车最终生产数量为107辆。

战斗全重:44吨

车长:8.32米

车宽:3.12米

车高:2.71米

速度:37km/h

续航:260km

涉水深度:1.3m

越高: 1m

越宽:2.5m

装甲厚度:22~120毫米

发动机:B-2-HC12(V-2-IS/V-2K)12缸、水冷柴油机;最大功率为功率为377千瓦。

火炮:1门 M-1943Д-5T 85毫米火炮;备弹71发

机枪:3挺12.7毫米机枪,备弹945发

乘员:4人

产量:107辆

IS-1重型坦克

IS-1重型坦克

IS-1重型坦克

IS-1重型坦克

IS-2重型坦克:

投入批量生产的IS-1和T-34/85一起作为苏军装甲部队的新式坦克于1944年初投入了战斗。但苏军发现85毫米炮依然无法在常规距离上对虎式坦克造成威胁,同时IS-1在进攻战斗中依然暴露出防护水平不足的缺陷,其正面装甲有在500-600米的距离上被埋伏的德军黑豹坦克和III号突击炮击穿的记录。苏军车组尝试为坦克前部挂上备用履带增强防护,但依然无济于事。为此,国防委员们要求科京设计具备更强的火力和防护性能的后继型号。

1943年秋,制成的样车向苏联国防委员会成员进行汇报表演,得到与会人员的肯定,当即被批准定型,定名为ИС重型坦克。ИС是俄文约瑟夫·斯大林(ИОСИФ·СТАЛИН)的两个字头,按照习惯的英文拼写法,则为is重型坦克。以二战苏联人民领袖和最高统帅来命名一种坦克,自然非同寻常。由于有了后来的装122毫米火炮的IS重型坦克。为了区分,才将原来的装85毫米火炮的IS坦克,称之为IS-1重型坦克,或IS-85重型坦克;而将装122毫米火炮的IS坦克,称之为IS-2重型坦克。

科京很快看上了军属炮兵的A-19型122毫米加榴炮,并请炮兵工厂帮忙将其改造为坦克搭载的主炮。经过重新适应性设计的主炮便是著名的D-25T型122毫米坦克炮。经过在库宾卡坦克试验场的测试,D-25T坦克炮发射BR-471型穿甲弹,在1500米距离上就能击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2000米上能击穿其侧甲。科京和国防委员们对D-25T的表现非常满意,从1944年1月开始生产搭载122毫米的IS坦克,同时将原先的IS-1也重新换装为122毫米炮,后世闻名的红色铁拳--IS-2重型坦克,吸收了前面数种坦克的设计经验和教训,终于完成了革命性的进化,诞生于世。

IS-2全重46吨,公路行驶里程达到了240公里,非常适合进行长距离的纵深突破作战。IS-2正面装甲为100-120毫米,侧面装甲也达到90毫米,苏军经过测试,发现德军的75毫米反坦克炮在800米距离上已经无法对IS-2造成有效威胁,防护性能有了长足的提升。

虽然加装了威力强大的122毫米主炮,但问题也随之而来:122炮把炮塔塞得太满了,炮弹最多只能带28发。而且D-25T采用的还是分装式弹药,光弹头重量就达25公斤,把装填手累得够呛,也直接导致其每分钟射速仅为3-4发,在坦克战中稍显不利。射速虽慢,但122毫米粗管子威力却相当惊人,一发炮弹糊脸都够德国人受的。战争后期的德国由于长时间受到盟军战略轰炸,装甲钢生产质量大幅下滑,装甲钢中原本拥有的钼元素也不见了踪影,导致后期的虎王坦克装甲防护能力反而不及早期的虎式,被122的榴弹糊上一发,表面看没什么事,而装甲内壁则被震得分崩离析,车组也非死即伤。

IS-2重型坦克的车体为轧制钢装甲焊接结构,炮塔为装甲钢整体铸造结构。车体各部位的装甲厚度为:正面90~120毫米,侧面90~95毫米,后面60毫米,动力舱顶面20~30毫米;炮塔各部位的装甲厚度为:正面100~160毫米,侧面90毫米,顶面30毫米。后期生产的IS-2重型坦克,改进了装甲板的形状,抗弹性能又有所提高。拿二战后期的水平看,IS-2重型坦克的装甲防护水平是相当高的,不仅远远高于它的前任KV重型坦克,而且和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相比也旗鼓相当。强大的火力和坚强的装甲防护力,使得德军统帅部曾指示:“德军坦克应当避免与苏联红军的IS-2坦克正面交战,尽量采取设伏或在有掩蔽物的地形上对其射击”。

IS-2重型坦克的动力装置为B-2-HC型V-12缸、水冷柴油机,最大功率为520马力。这一功率水平是比较低的,只比T-34中型坦克的功率多20马力,而战斗全重多出14吨,致使IS-2重型坦克的单位功率较低,只有11.26马力/吨,坦克的最大速度只有37千米/小时,机动性稍差。

IS-2坦克的内部通信装置是TPU-4电话/对讲装置,坦克兵的防撞头盔内安装了坚固耐用的耳机和麦克风。早期型号配备了10-R式单面(单向)灯外差短波电台,它从开战初期就装备在T-34/76上。电台可以再3.75到6MHz之间工作,静止时工作范围是24公里,移动时是16公里,可用摩尔斯电码代替音频通信。

1943年底至1944年初,在苏德战场上,苏军已经结束了库尔斯克会战,开始进入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2月,苏军用于突破的重型坦克团,开始由KV重型坦克换装为IS-2重型坦克,并实行新编制;同时,还新建了若干个IS-2重型坦克团。每个IS-2重型坦克团编制有4个IS-2坦克连,共有21辆IS-2重型坦克。新建的这些IS-2重型坦克团,都获得了“近卫军”的荣誉称号,足见苏联军方对IS-2坦克团的重视。

1944年2月,IS-2坦克在科尔松·谢夫琴科夫斯基战役中首次参战。以后,在白俄罗斯战役、解放乌克兰战役、维斯瓦河-奥德河战役,以及攻克柏林和远东战役中,苏军都广泛使用IS-2重型坦克,给纳粹德军和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打击。

苏军IS-2重型坦克团的战史上,以科尔松-柏林重型坦克旅和利沃夫独立重型坦克团的战功最为显赫。科尔松-柏林重型坦克旅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顽强地突破德军的坚固设防,歼灭德军2000余名,击毁德军坦克和自行火炮60余辆,火炮200余门,摧毁机枪发射点270个,解救德军集中营中的盟军战俘约2000名。利沃夫独立重型坦克团的全体官兵,在战略反攻阶段英勇战斗。其代表人物是IS-2坦克的炮长M·马祖林上士。他一个人就击毁击伤21辆“虎”式坦克。1945年2月13日的一次战斗中,马祖林所在的IS-2坦克在交战中被击伤,马祖林也负了重伤,但他依然坚持战斗,又击毁了德军数辆装甲输送车,并歼灭数十个德国人。为表彰马祖林高超的射击技能和勇敢精神,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

到苏德战争临近结束时,苏军共装备有ISU-122/ISU-152自行火炮的53个独立重型自行火炮团,每团编制21辆。这些自行火炮团先后参加了白俄罗斯战役,解放东欧各国的战役,以及攻入纳粹老巢和攻克柏林的战斗。尤其是在攻克柏林的战斗中,13个重型自行火炮团共260辆自行火炮投入战斗,摧毁了大量德军坦克和坚固堡垒,几乎每个团都被授予红旗勋章和红星勋章。

IS-2重型坦克于1943开始研制,1943年10月31日正式命名为IS-2重型坦克,1944年2月装备苏军投入战场。该坦克一共生产了2250辆,连同改进型IS-2M共生产3854辆(1944~1945)。

根据中国与苏联两国一份在1950年11月3日达成的协议,中国从苏联那里购买10个装甲团的装备,其中就包括60辆IS-2重型坦克。这批IS-2坦克中部分坦克曾参与了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结束,战线在三八线附近稳定下来,敌我双方都转入防御。此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全军统计共有T-34型坦克88辆,IS-2型坦克30辆,喀秋莎火箭炮71门。

IS-2重型坦克在朝鲜

1951年11月的马良山反击战中,志愿军的两个坦克连共10辆坦克参加战斗,其中有3辆IS-2重型坦克。志愿军的坦克以支援步兵作战为主,多采用间接射击方式。志愿军坦克采取严密伪装、突然集中使用的战法,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整个马良山反击战中,志愿军第64军第191师在坦克和炮兵的配合下,全歼了英军第28旅苏格兰皇家边防团团部和6个连,共1700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4架,击毁坦克6辆,连同美军,共毙伤俘敌军4400余人,对稳定朝鲜西线战局,起到了重大作用。战后,装备IS-2重型坦克的坦克二连,以及402号IS-2重型坦克荣立二等功,驾驶员万凤池荣立一等功。

402号IS-2重型坦克在马良山

在1956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中国军队列队整齐的IS-2重型坦克方队驶过天安门广场。中国的IS-2重型坦克自朝鲜战争回国后很少露面,原因之一是炮弹匮乏,苏联当时为IS-2选用D-25加农炮就欠考虑,单纯追求口径大但精度不高,122毫米在1500米之外有时打不过虎式的88毫米,战后的T-10系列改用弹道低伸的D-74型炮。中国仿制D-74成功的60式122加农炮,但没法往IS-2上安(炮塔齿圈、后坐长度等因素),也没有为的D-25炮专门生产弹药。IS-2坦克最后一次亮相是1972年,在北京南口装甲兵靶场受到共和国总理的接见,不过是被拉出去充当新式坦克的靶子,因为装甲厚度接近T-62坦克,有一张周总理亲自登车检验命中部位的照片。苏军也曾将大量的退役的IS-2坦克部署到中苏边境作为火力点。

战斗全重:45吨

车长:9.6米

车宽:3.12米

车高:2.71米

速度:39km/h

续航:240km

涉水深度:1.3m

越高: 1m

越宽:2.5m

装甲厚度:22~120毫米

发动机:B-2-HC型V-12缸水冷柴油机;520马力。

火炮:1门D-25型M1943 L/43式122毫米坦克炮;备弹28发

机枪:2挺DT型7.62毫米机枪,备弹1000发;1挺DShK型12.7毫米机枪,备弹945发

乘员:4人

产量:3854辆(1944-1945)

IS-2重型坦克

IS-2重型坦克

IS-2重型坦克

IS-2重型坦克

IS-2重型坦克在中国

IS-3重型坦克:

1945年4月30日14时25分,苏联红军战士在清除负隅顽抗的敌人之后将一面历经战火的红旗插上了纳粹德国国会大厦的穹顶,宣告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战场的胜利。几个月之后的9月7日,苏美英法四国在柏林举行了盛大的联合阅兵仪式,正是这场阅兵给刚刚迎来和平不久的各国再一次埋下了不和的种子,让表面上处于“蜜月期”的同盟国开始了暗中的较量,因此被认为是冷战的先兆。

盟军将领们齐聚于此,站在观礼台上检阅各国装甲部队的战车。美军派出的是M24“霞飞”轻型坦克和M8“灰狗”装甲侦察车,英军的A34“彗星”巡洋坦克紧跟其后驶过观礼台。然而当看到紧随其后的苏联方阵时,整个阅兵场几乎只剩下了坦克的轰鸣声——苏联祭出了他们的秘密杀器IS-3重型坦克。很难认为苏联人选择在这样的场合让IS-3首次亮相没有炫耀和威慑的意味,因为这款坦克甚至没能赶上与德军的作战。虽然52台IS-3的方阵很快驶过了阅兵场,但依然给在场的盟国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欧美等国在此之后立即着手研发可以与之对抗的坦克,这种现象甚至被称为“IS-3危机”。

1944年春,苏联军队的新式IS-2重型坦克首次出现于战场上,并且给予德军的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以沉重打击的时候,苏联的重型坦克设计师们并没有停止后续工作。1943年夏秋,根据斯大林本人的命令,苏军装甲坦克兵总局一个庞大的调查团来到刚过去的库尔斯克战场,仔细调查每一辆被击毁的德军和苏军的重型车辆,主要包括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黑豹”中型坦克、斐迪南坦克歼击车和苏军的КВ系列重型坦克(注:俄文中KB即英文KV,也就是苏联KV系列重型坦克),考察它们各部位的中弹概率,被不同弹丸命中后不同的效果,原设计的装甲厚度及倾角在现有反坦克火力威胁下是否有效。苏军调查报告表明:KV系列重型坦克的防护性能在德军日益增强的火力面前已不再有效;后续研制新式坦克必提高强装甲防护水平,特别是继续加强车首和炮塔正面装甲。

新的重型坦克设计开始于1944年夏。以设计重型坦克闻名的科京设计局的技术人员展开了方案竞争。一个设计组由已经回到列宁格勒老家的科京和艾尔莫拉艾夫负责,另一个由留在车里雅宾斯克的杜霍夫和巴拉吉领导。

第一个设计方案是在244工程、245工程和248工程重型坦克的基础上改进。科京小组的设计亮点在于新车型的车首上装甲,由两块很大的装甲钢板焊接而成,中间突起,这样可以使车首前装甲在面对从正前方入射的炮弹时获得更大的倾角,增加炮弹的跳弹概率。第二个设计方案的特点在于其与众不同的球形炮塔,主武器仍然是一门122毫米D-25T火炮。这种球形炮塔宛如一个扣过来的汤锅,有点像现代苏联坦克炮塔的设计。

两个方案坦克样车向当时的坦克工业人民委员马雷舍夫做了表演。其中第一个设计由科京负责展示,第二个由基洛夫厂厂长萨尔茨曼和杜霍夫负责展示。经过详细的对比测试,圆滑的马雷舍夫表示,既然两种设计的火力和机动性能完全一样,那么最好能将两种设计方案的优点,即把具有较好防弹外型的科京型车首和杜霍夫的炮塔结合起来。于是,在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新式重型坦克诞生了,这就是703工程重型坦克。

1944年10月21日,703工程样车被送往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装甲试验场,开始进行跑车试验。通过了跑车试验后,苏联军方又对其进行了严格的验收测试。验收测试成功后,703工程随即向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做了汇报表演。两位元帅于1944年11月将表演结果反馈到斯大林那里,斯大林表示认可并且命令703工程以ИС-3的正式编号列入苏军装备,并在车里雅宾斯克的基洛夫工厂以每个月6辆批量生产。

IS-3重型坦克拥有很强的防护力,其车体和炮塔的倾斜装甲全面提高了坦克的防护水平。然而110毫米61度倾角的车体首上装甲折算成几何厚度是202毫米,但由于是大倾角,因此对于当时动能弹的防护力远超这个数值。而真正令它独步天下的是它对侧面和后面防护的全面加强。IS-3的装甲重量占战斗全重的比率很高,防护性能出色。

IS-3重型坦克的主炮和IS-2坦克的完全一样,同样是一门D-25Т(1943年型)122毫米火炮,方向射界360度,水平射界-3~+20度。坦克火炮射击俯角小,是苏联坦克的一个通病。为了追求更好的防弹外形降低炮塔高度,又不得不给布置在火炮尾部上方的反后坐装置留出足够的空间,设计师只好在射击俯角上做出了让步。

IS-3重型坦克的发动机是一台В-11-ИС-3型十二缸V型四冲程水冷柴油机,在转速为2000转/分最大功率为520马力。IS-3重型坦克的对外通讯联络装置为一部由车长操作的10-РК-26无线电台,电台天线基座位于车长舱门的左侧炮塔上。内部乘员间通讯设备是一台ТПУ-4车内通话器。

第一批测试IS-3重型坦克于1945年5月中旬开下生产线,但没有参加任何同德军的战斗。1945年9月7日,在柏林举行了盟军和苏军的胜利阅兵式。52辆IS-3重型坦克高昂着炮口,从西方装甲兵军官面前隆隆使过,展示了苏联坦克工业的最高水平。在苏联,IS-3重型坦克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是1946年11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纪念十月革命胜利二十九周年的阅兵式上。

1956年秋,匈牙利爆发了小农党领导的反苏反共暴动,苏军驻匈集群迅速介入镇压,这就是匈牙利事件。IS-3坦克也参加了布达佩斯的巷战,并且有数辆IS-3坦克被匈牙利暴乱分子击毁。

1945年,在IS-3重型坦克的基础上开发出了704工程自行火炮,也称作ISU-152自行火炮(ИСУ-152),它与1943年在IS-2坦克基础上研制的ISU-152自行火炮完全不同。不过它的性能并不令苏联军方满意,因此也就没有进行批量生产和列装。

从1960年开始,IS-3重型坦克再次接受了现代化改进,并重新命名为IS-3М重型坦克。IS-3М重型坦克的战斗全重增加到了49吨,辅助武器有所更新;换装了新的В-54К-ИС柴油机;无线电装置换为更新的Р-113坦克电台;加装了车内加温系统和驾驶员用ТВН-2主动红外夜视仪。后期的IS-3М甚至还安装了三防系统和潜渡装置。不过到了20世纪60年代,苏军的T-62主战坦克已经问世,它的115毫米滑膛炮侵彻力比IS-3坦克的122毫米火炮增大50%,同时Т-62主战坦克要比IS-3М轻10余吨,可靠性则要好得多。IS-3M退役不可避免。

20世纪50年代苏联第一代战术火箭3Р-1〔北约代号“蛙”-1〕和第一代战术导弹Р-11〔北约代号“飞毛腿”〕问世后,部分IS-3坦克底盘和老的“斯大林”系列重型战车又被改装为火箭发射车和导弹发射车。

1956年初埃及军队接收了第一批10辆IS-3重型坦克。这些坦克参加了1956年6月23日在开罗举行的的“独立日”阅兵,但其余的100辆IS-3和IS-3М重型坦克是在1962年到1967年交付的。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摩西·达扬将军后来在他的自传中直言不讳表明他对埃及拥有IS-3重型坦克的畏惧。埃及军队的IS-3坦克参加了第三次和第四次中东战争,不过因为埃及装甲兵一向拙劣的战术而表现不佳,被以色列击毁缴获多辆。

IS-3М重型坦克在埃及

IS-3重型坦克埃及涂装

战斗全重:46.5吨(IS-3M:49吨)

车长:9.85米〔炮向前〕

车宽:3.15米

车高:2.45米

速度:37km/h

续航:220km

涉水深度:1.3m

越高: 1m

越宽:2.5m

装甲厚度:20~220毫米

发动机:В-11-ИС-3柴油机(В-54К-ИС柴油机);520马力。

火炮:一门122毫米Д-25Т火炮;备弹28发

机枪:2挺DT型7.62毫米机枪,备弹1000发;1挺DShK型12.7毫米机枪,备弹945发

乘员:4人

产量:2311辆

IS-3重型坦克

IS-3重型坦克

IS-3重型坦克

IS-3重型坦克

IS-3重型坦克

IS-3M重型坦克

IS-4重型坦克:

1943年7月,在苏联研制IS-3重型坦克的同时,车里亚宾工厂开始了后继型号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新的重型坦克具备更强的火力和更坚固的装甲防护,以适应二战之后更恶劣的战场环境,工程代号为K项目。1944年初,研制项目改为“701工程”。同年生产出6辆样车供试验。

1945年,又生产出两辆样车。由于二战结束,新的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一度停滞。不过,二战后很快形成了两大阵营,冷战态势加剧,新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又重新开张。1947年,特洛亚诺夫一下子提出了三套方案,即701-1、701-2和701-6工程。其中,装新型122毫米火炮的701-6工程项目获准定型,定名为IS-4重型坦克,当年就生产了52辆。到1951年,共生产出IS-4重型坦克233辆,改进型的IS-4M重型坦克25辆,总计为258辆。

和IS-3重型坦克相比,IS-4重型坦克明显加长了车体长度,负重轮数量由每侧6个增加到7个;再一条是首上装甲由棱线龟板式改为传统的平直式。这两条成为区分IS-4坦克和IS-3坦克不同的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此外,炮塔的形状也有明显差别,IS-3坦克的炮塔为近似卵圆形,而IS-4坦克的炮塔则为传统的长圆形铸造炮塔。

IS-4重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60吨,车长(炮向前)为9.79米,车体长为6.6米,车宽为3.26米,车高为2.48米,在苏制坦克中,显得有点“人高马大”。乘员为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炮塔内有3名乘员,车长和炮长在火炮的左侧,车长在后,炮长在前,装填手位于火炮右侧,炮塔内的三名乘员都有各自的坐席,但装填手装炮弹时似乎要用站姿装弹,这样才能用上劲,而且要用左手推弹入膛,只有在行军中才能坐在自己的坐席上。

从整车的总布置看,车体前部是驾驶室,中部为战斗室,后部为动力舱。在动力舱中,纵置的发动机在前,传动装置在后,为动力-传动装置后置的总布置方案,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

IS-4重型坦克武器系统的最大亮点是,采用了长身管的D-25T型122毫米加农炮。这种火炮是由地面炮兵用的D-74型野战加农炮改进而成,身管长径比达到了46.7(IS-3坦克的坦克炮长径比为43)!身管加长,便可以充分利用发射药燃烧爆炸时产生的能量,使弹丸获得更高的炮口初速和动能。要知道,80年代初列装的德国“豹”2主战坦克的Rh120型120毫米滑膛炮,火炮长径比也只有44,IS-4坦克的火炮长径比要超过“豹”2坦克炮的长径比。

当然,“豹”2坦克的主炮为滑膛炮,加上膛压更高,峰值膛压达到了6 300巴,所以,IS-4坦克的主炮威力还达不到“豹”2主炮的水平,但是,它足以击穿20世纪50年代乃至60年代所有中型和重型坦克的主装甲,威力足够。D-25T型火炮炮口处装有双气室式炮口制退器,火炮俯仰角为-3度~+19度,位于火炮身管后部的驻退机和复进机都是液压式,炮闩为横闩式,火炮及炮塔的操纵为均电动式,必要时也可以由炮长手摇操纵,火炮的旋转速度为0.1度~7.5度/分,炮塔的最大旋转速度为9度~10度/分,也就是说,转一圈炮塔需要36秒。

IS-4重型坦克的火控系统比较简单,也就是二战后期的水平,主体是一具炮长用的望远式瞄准镜,坦克炮不具备行进间射击的能力。

IS-4重型坦克的炮塔也很有特点,整体为铸造-焊接混合式炮塔,即炮塔分为几大块整体铸造,再将这几大块全面焊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炮塔。这是由于炮塔的形状较复杂,不可能一次性整体铸造而采取的措施。由于铸造炮塔块头挺大,在六七十年前,把它们整体焊接起来,还需要有相当复杂的工艺措施。炮塔的装甲,是全车装甲最厚的部位,炮塔正面(加防盾)最厚,达250毫米;炮塔侧面的装甲厚度也有200毫米,加上各部位的装甲倾角,防弹能力相当强。比起IS-3重型坦克的炮塔防护性能又提高了一大截。

IS-4重型坦克的另一个亮点是,采用了V-12型机械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达到了750马力(551.5千瓦)。这种发动机是V2柴油机的延伸和发展,主体结构不变,仍然是四冲程、V型60度夹角的12缸柴油机,缸径仍然是150毫米,气缸排量仍然是38.88升。但通过机械增压的方式,增大进气量,同时增加喷油量,使发动机的功率增大。这就好比一个人,通过锻炼长肌肉,通过多吃饭,可以变得更有劲一样。机械增压的特点是要有一个压气机,通过发动机的凸轮轴来带动,使进入发动机气缸里的空气量增大。其优点是增压效果均匀,不存在涡轮增压的滞后现象;缺点是要消耗一部分发动机的动力。目前国际上主战坦克上的动力装置多数是采用涡轮增压柴油机,但苏联/俄罗斯的主战坦克上喜欢用机械增压柴油机。

制成的IS-4重型坦克,绝大多数运往远东地区,准备应对朝鲜战争。但是,斯大林并不打算在朝鲜和老美“硬碰硬”,这才有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抗美援朝战争。部署在远东地区的IS-4重型坦克,由于战斗全重太重,很不适应那里的地形地貌;加上IS-4坦克的造价太贵,被称为“贵族坦克”,因而很快便被宣布停产,成为一种短命的、生不逢时的重型坦克。已经部署在远东地区的IS-4重型坦克,一直服役到70年代末期。待苏联有了T-62/T-64/T-72中型坦克(主战坦克)之后,IS-4重型坦克就只有进入坦克博物馆的份儿了。

战斗全重:60吨

车长:9.79米〔炮向前〕

车宽:3.26米

车高:2.48米

速度:43 km/h

续航:170 km

涉水深度:1.5 m

越高: 0.9 m

越宽:2.8m

装甲厚度:车体首上装甲厚度达到了140毫米,车体侧面装甲为160毫米。炮塔正面(加防盾)最厚,达250毫米;炮塔侧面的装甲厚度也有200毫米。

发动机:B-12型四冲程V型柴油机(12缸液体冷却);750马力。

火炮:1门D-25T型122毫米线膛坦克炮;备弹30发

机枪:2挺DShK型12.7毫米并列机枪,备弹1000发

乘员:4人

产量:258辆

IS-4重型坦克

IS-4重型坦克

IS-4重型坦克

IS-4M重型坦克

IS-6重型坦克:

1944年,苏联重型坦克的研发工作在朝两个方向进行。第一个是研发一种全新的坦克,被称为701工程(IS-4)。第二个是IS-2重型坦克的深度现代化。第二个后来又被分为大幅升级和小幅升级——后者导致了平直车身首上的IS-2的诞生。最后,在1944年春,被命名为IS-6的第三种车型出现了,它由第100厂设计局提出。

IS-6重型坦克在库尔斯克缴获的数辆“斐迪南”被送到苏联库宾卡试验场的装甲车辆检验中心“简称NIIBT”进行电气传动的测试,科京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早在战争其间他就使用库存的IS-1坦克底盘制作出电气传动的“IS-1E”样车。而“二五三工程”的电气传动系统则基于385千瓦的DK-305A型发电机研制而成,样车被命名为IS-6。可是在试车当天就发生了大爆炸,全车报废、火焰和冲击波甚至波及三十米开外的仓库。事后才发现未给电气传动系统安装冷却装置。

IS-6从-开始就不被红军装甲坦克总局视作- -种要大规模生产的坦克。它定位介于IS-2和701工程之间的“中庸 ”特性,并没有引起军部表现出要量产它的巨大兴趣。1944年末基洛夫人1号的出现让IS-6完全失去 了量产的机会。

IS-6重型坦克

IS-7重型坦克:

1945年末,苏联科京设计局就着手制定一项代号为“260工程”的重型坦克研制计划。总设计师虽然仍由科京担任,但实际的项目设计师则由IS-2重型坦克主任设计师尼古拉·沙什穆林担任。苏联军方要求研制一种集重装甲、重火力、高机动等特点于一身的新式重型坦克,以超越以往的重型坦克。

1946年,沙什穆林领导坦克设计团队开发出全新的“260工程”。同年9月8日进行样车测试,12月25日,新坦克第2号样车顺利通过45千米行驶测试。新型坦克拥有倾斜外形的车体和由复杂曲面组成的炮塔,在炮塔上带有小型机枪。从研制工作一开始,沙什穆林便将坦克的车体和炮塔等外装甲部分,列为增强坦克装甲防御力的研究重点。研制过程中,样车的外装甲部分曾被多次反复制作,而且沙什穆林也有可能对该部分进行了多次弹性强度试验。另外,苏联也参考了二战后期德军重型坦克的设计理念,采用了挂胶式履带和大直径负重轮。1947年,设计团队对新型坦克的整体外形又进行了重新设计:大而扁平的新式炮塔和具有斜面的车体大大改善了它的防护性能。1948年初,坦克样车正式完成,随后苏军将其正式命名为IS-7重型坦克。

IS-7重型坦克的新型车体设计,斜面车体改善了防护性能。作为二战以后苏联建造的最重坦克,无论从材料上、设计上还是防护上,IS-7坦克在当时拥有相当强的防护性能。该坦克的正面造型继承IS-3重型坦克的设计,首次采用首上装甲厚度150毫米倾角65度,首下装甲150毫米倾斜50度,车体正面最薄弱部位为100毫米倾斜63度处,装甲后部留有空腔以阻挡空心装药弹的威胁。该坦克装甲拼接部分内衬附加装甲,加强了防护性,该设计也延续到其后的T-10重型坦克上。

IS-7重型坦克由于重达70吨而没有适用的大功率发动机,最初采用的是两台主机。后来苏联海军提供了快艇用的1050马力级柴油发动机M-50,经改进升级后称为M-50F3型发动机,安装在IS-7坦克上。该发动机是液冷式4轮4冲程V型12气缸,最大功率1250马力,最高时速超过了60千米/小时,对于满载重达70吨的坦克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速度。因实验中曾出现主机自燃问题,该坦克加装自动灭火装置(粉末或气体)。IS-7重型坦克的大直径负重轮与传统苏制重型坦克完全不同,与德国虎王式重型坦克和象式重型坦克所采用的金属轮一致。IS-7在高速行驶时,其内藏橡胶式负重轮由于过热,导致其橡胶磨损过快,使其最高时速行驶时事故频发。

IS-7 的主要武器包括 130 毫米(5.11 英寸)S-70,但最初设计是装备一门S-26火炮。S-70是从舰炮衍生出来的,54 倍径。该炮可以 900 米/秒的速度发射一枚 33.4 千克的炮弹,并且能够在30度入射角的情况下,穿透 163 毫米(6.4 英寸)的装甲,该炮射程可达 2000 米。

IS-7配备8挺机枪。其中四挺是 7.62 毫米(0.3 英寸)SGS-43,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安装。两挺被放置在车体的两侧,朝向后方,固定到位并由驾驶员发射。机枪被安置在一个简单的装甲箱中。用过的外壳和皮带链节有单独的射击。弹药存放在下面。

1948年夏,基洛夫工厂生产了4辆预生产型IS-7重型坦克,虽然都顺利地通过了国家测试,但也暴露出一系列技术性问题。从1949年开始苏联高层下令不允许研制生产任何50吨重以上的坦克,因此基洛夫工厂也将为IS-7准备好的生产线改为生产IS-4重型坦克,自此IS-7重型坦克研制项目中止。

1948年苏共内部爆发“列宁格勒事件”后,沙什穆林受到了斯大林当局的严密监视,直到1953年斯大林死后,他才完全恢复工作。这导致IS-7的成品也只有库宾卡坦克博物馆里的一辆。

战斗全重:68吨

车长:11.48米(炮向前)

车宽:3.4米

车高:2.43米

速度:60 km/h

续航:300 km

涉水深度:

越高:

越宽:

装甲厚度:首上:150毫米(65度);下部:100~120毫米;侧面:100~150毫米。炮塔:240~250毫米

发动机:M-50F3型12缸柴油机;1250马力。

火炮:1门S-70型130毫米坦克炮;备弹25发

机枪:4挺SGS型7.62毫米机枪;备弹6000发;1挺KPVT型14.5毫米高射机枪,备弹1000发

乘员:5人

产量:7辆原型车

IS-7重型坦克

IS-7重型坦克

IS-8/T-10重型坦克:

作为“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的自然延续,1948底,红军装甲坦克兵总局要求研制一种重量不超过50吨的重型坦克。科京领导的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和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工厂设计小组根据要求开始了新式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科京在吸取了IS-6电传动重型坦克失败的惨痛教训后,决定在新坦克上尽可能采用现有成熟的技术来减少设计难度和风险。最后设计小组决定,新坦克以IS-3重型坦克为蓝本,尽量应用在IS-4和IS-7重型坦克上已获得验证的可靠的设计。

由于设计难度不太大,所以科京的设计小组很快便组装了一个1:1的木制原型车模型。1949年,外形比较保守的730工程(IS-5)样车诞生了。经过设计局内部的初期论证后,工厂生产了少量样车供进一步的试验。1950年春,这些样车在库宾卡坦克试验场进行了国家试验。试验证明,730工程是一种还算成功的重型坦克,但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最后试验委员会同意730工程以IS-8的编号进行试生产,前提条件是必须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改进和完善。对IS-8的改进工作困难重重,消耗了大量时间。在等待定型的漫长过程中,IS-8又先后改名为IS-9和IS-10。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苏联政局前景让人感到变幻莫测。嗅觉敏锐的科京立即把IS-10改名为T-10。

1950年春,730工程样车在库宾卡坦克试验场进行了国家试验。试验证明730工程是一种还算成功的重型坦克,但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最后试验委员会同意730工程以IS-8的编号进行试生产,前提条件是必须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改进和完善。

T-10重型坦克总体布局为传统式,从前到后依次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动力室。车体侧面布置有工具箱和乘员物品箱,带有2条钢缆绳,没有侧裙板。T-10的车尾上装甲板用铰链连结在下装甲板上,检修更换传动系统时可将其放下。车尾下装甲板上带有2块备用履带板,尾部翼子板上方有外置燃油箱。还有些T-10在车体右侧携带了一根用于自救的圆木。T-10坦克乘员4人:车长、炮长、装填手和驾驶员。

T-10重型坦克车首结构和IS-3重型坦克相似,都是防弹外形较好的“鼓嘴鱼”式,在车首上部装备了V型防浪板,还有2个用于拖曳的挂钩。驾驶室位于车体前部中央,驾驶员的三角形舱门在火炮的正下方向右打开,座椅后方有1个车底安全门,动力室车体底部有发动机检查门。驾驶员舱门上有1具潜望镜,舱口附近车体上两侧各有1具观察镜,中间潜望镜可换为TVN-1/2式主动红外夜视仪(作用距离50~520米)。

T-10重型坦克炮塔为龟壳式,顶部装有抽气风扇,周围焊有方便乘员上下车和供搭载步兵攀扶用的扶手。车长和炮长在炮塔的左侧,装填手在右侧。车长门向前打开,指挥塔上装有7具潜望镜。装填手门向后打开,其前部装有一具TPS-1潜望镜。T-10坦克装备1部10-RT-26Z电台和1部PU-47-2电台。

T-10重型坦克炮塔和车体的装甲倾角都很大,防弹外形良好。T-10的车体为全焊接结构,车首前上装甲厚120毫米,倾角72度,当时的炮弹很难击穿。车首前下装甲厚100毫米,倾角54度,车体侧装甲厚80毫米,倾角40度,后装甲板厚60毫米,顶装甲厚35毫米,底装甲厚20毫米。坦克炮塔为铸钢结构,外形低矮倾角很大,炮塔前装甲厚201毫米,侧装甲厚100毫米,后装甲厚60毫米,顶装甲厚35毫米,火炮防盾厚230毫米。

T-10重型坦克主要武器为1门D-25TA型122毫米坦克炮,火炮有一个双气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没有安装火炮稳定器。该炮全长6.45米,重2270千克,炮栓为开口向右的半自动横楔式。火炮方向射界为360度,高低射界为-3~17度,车体尾部有一个炮管行军固定器。730工程和T-10坦克的早期生产型都没有火炮抽烟设备,但随后生产的坦克都在炮口附近加装了抽烟筒。

T-10重型坦克安装了电动辅助输弹装置,因此对炮尾部分结构进行了一些利于半自动装填的修改,火炮射速为4~5发/分。若输弹装置出现故障,采用全人工装弹时,由于D-25TA型122毫米坦克炮的炮弹为分装式,射速要降低到2~2.5发/分。弹药基数38发。弹种有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

T-10重型坦克的辅助武器为1挺位于火炮右侧的DShKM型12.7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安装在装填手舱门前的DShKM型12.7毫米高射机枪。机枪弹药基数为1500发,由80发金属弹链供弹。并列机枪射击口位于火炮防盾右部,由炮长电动击发,而高射机枪则要由装填手从舱门探出身子手动击发。

T-10重型坦克的早期型号发动机为一台由T-54坦克上的V-54柴油机改进而来的V-12型12缸V型水冷机械增压柴油机,转速为2100发/分时,功率为700马力。T-10重型坦克的传动装置由IS-2重型坦克的传动装置发展而来的,是一种行星齿轮变速综合传动装置,由机械式手动行星变速箱(ZK式)、行星转向机构和侧减速器组成。变速箱共有8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因为变速箱变速范围较大,所以有利于提高坦克的平均行驶速度。

1955年,T-10A作为T-10重型坦克的改进型号的两辆原型-267工程1号车和2号车分别研制成功。1号坦克装有火炮高低稳定器,2号坦克则装备更好的双向稳定器。后来,更成熟的267工程1号车被转给车里雅宾斯克工厂做进一步的完善,项目代号随即改为731(731A)。

1956年11月6日,苏联国防部长朱可夫元帅命令731工程以T-10A的编号列入苏军装备。T-10A的批量生产工作在随即车里雅宾斯克工厂全面展开。T-10A装备了火炮高低稳定器,主炮换为D-25TS型(2A17)122毫米炮,加装了火炮抽气筒。1957年11月7日,T-10A重型坦克于纪念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首次亮相。

1957年,T-10B重型坦克根据朱可夫的命令投入生产,该坦克安装了火炮双向稳定器和新型的T2S-29-14型瞄准具。同年还生产了加装1部电台的T-10BK指挥坦克。T-10B研制成功后,原来的T-10重型坦克也先后加装了火炮双向稳定器。

1957年9月26日,苏联国防部长朱可夫命令T-10改进型样车——272工程列入苏军装备,命名为T-10M重型坦克。1958~1966年,T-10M重型坦克在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和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工厂投入批量生产。车里雅宾斯克生产的T-10M与列宁格勒的产品在结构有所差异,被另赋予编号——734工程。734工程的炮塔基部的装甲进行了加强,车体外形也和科京设计局正宗的272工程有些差异。不过与272工程相比,734工程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性能提高。

1962年,装1台R-112短波无线电台T-10MK指挥坦克研制成功。为了腾出地方容纳电台,T-10MK的弹药基数被缩减到了22发。因为R-112功率比较大,设计人员还为它专门配备了汽油发电机组。当R-112的天线高度为10米,作为收发报机使用时作用距离150千米,作为无线电话使用时作用距离60千米。

1962年9月,车里雅宾斯克工厂对T-10M重型坦克的传动系统进行了简化改装:变速箱挡位改为6前2倒,侧减速器等做了改进,使变速箱变小,节省的空间增加100升燃料储量。

1963年,T-10M加装了潜渡通气系统,可以克服5米深的水障碍。潜水系统的通气管被安置在车体右侧。

1964年,T-10M坦克加装了改进后的自动灭火系统。1967年,T-10M装备了新式脱壳穿甲弹和破甲弹。新式脱壳穿甲弹的初速高达1600米/秒,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330毫米厚的垂直钢装甲板。新式破甲弹重14千克,初速900米/秒,破甲威力510毫米。辅助武器分别换为KPVT型14.5毫米并列机枪和KPV型14.5毫米高射机枪。

T-10M的炮长和车长均配备了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火炮右侧和车长指挥塔上都安装了红外探照灯,火炮旁边的L-2红外大灯通过连杆机构在高低方向上随动于火炮,车长指挥塔上的OU-ZT探照灯则和指挥塔一起旋转。炮长的TPN-1夜间瞄准具的作用距离为1000米,车长的为550米。随后老型号T-10坦克也加装了红外夜视系统。T-10M的装填手潜望镜被更换为TNP式。

1968年8月20~21日,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军队入侵了同为华约成员国的前捷克斯洛伐克。苏军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第1坦克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驻匈牙利第3集团军所辖T-10重型坦克参加了军事行动。这是T-10坦克参加的仅有的一次实战行动,虽然它们并没有在这次行动中发射一发炮弹。

T-10重型坦克,作为苏联大批量制造的最后一款重型坦克,在服役20年后,面对欧洲北约国家部署的大批新型主战坦克,T-10坦克很快被T-64主战坦克所取代。1993年,最后1辆T-10M重型坦克从俄罗斯军队退出现役,T10坦克从1954年开始的长达40年的服役历程结束。

T-10重型坦克是苏联红军在冷战时期列装使用的重型坦克,也是IS系列重型坦克的最终版本。与英美同期的重型坦克“征服者”和M103重型坦克相比,T-10重型坦克的火力相当,装甲防护相当,外形更低矮,机动性和可靠性好的多。

T-10M重型坦克的机动性要远胜于美国M103A2重型坦克,反映苏美坦克设计指导思想上的差异。苏联人根据在二战中丰富的坦克战经验,认为如果重型坦克的机动性太差,跟不上中型坦克的推进速度,不利于支援中型坦克作战。因而苏联在设计之初就重视提高T-10重型坦克的机动性,坦克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750马力,使坦克的单位功率达到10.7千瓦/吨,坦克的最大行驶速度达到53千米/小时,比二战末期的中型坦克还要快。

战斗全重:50吨

车长:10.56米(炮向前)

车宽:3.556米

车高:2.58米

速度:42 km/h

续航:290 km

涉水深度:1.5m

越高:0.9m

越宽:3m

装甲厚度:车后:60毫米;车顶:35毫米;车底:20毫米;炮塔前部:201毫,侧面:100毫米

发动机:V-12-5(带机械增压器)12缸水冷柴油机;700马力。

火炮:D-25TA型122毫米坦克炮1门(半自动装填);备弹38发

机枪:DShKM型12.7毫米机枪2挺(同轴+高射),备弹1500发

乘员:4人

产量:约8000辆

T-10重型坦克

T-10重型坦克

T-10重型坦克

T-10重型坦克

T-10重型坦克

T-10M重型坦克

2 阅读:168

明鸿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