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岭,男,汉族,1961年11月27日出生,安徽省利辛县孙集镇梁营村人。
1980年11月入伍,历任战士、文书、济南陆军学院学员、排长、副连长等职。1985年12月2日,梁岭在对越自卫还击战突击“405”高地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4岁。
战后,梁岭被成都军区追记一等功,并被授予“战斗英雄”光荣称号;“405”高地被命名为“梁岭高地”;梁岭的母校原涡阳县城关第三小学,被命名为“梁岭小学。
1985年12月2日,解放军某部4连副连长梁岭,壮烈牺牲在祖国南疆的“A”高地上。他用满腔热血,谱写了自己光辉的历史,奏响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他微笑着走向生活
梁岭,1961年出生于安徽省涡阳县一个革命干部家庭。他性格活泼,聪明好学,从小学到中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981年,他应征入伍,第一年就在全团军事训练比赛中荣获第一名。第二年,他又以优异成绩考入济南陆军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某部“钢铁四连”任排长。
梁岭,这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就像一条欢快奔流的小河。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报效祖国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得把自己植根于祖国的沃土之中,从点滴做起。”
在连队,他奋发学习,刻苦磨练自己。不论是军事素养还是文化知识,在全连都是拔尖的。
他有着广泛的业余爱好,战士们反映,他在篮球场上有健将的雄姿;在乒乓球台前有冠军的威风;在棋盘上也算是一名高手。他还特别喜爱诗词,在战士们中间有“小诗人”、“文学家”的美称。
有一次梁岭住院,一位女护主听说他懂得文学,不大相信,想考考他。在其他病友的鼓动下,一场别开生面的口试开始了。
女护士以教师的口气考着“学生”: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何处?”
“扬炯的《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李颀的《古从军行。”
女护士见他对答如流,又改变考法:“严武的《军城早秋》你能背吗?”
梁岭一霎儿也不停顿,朗朗背诵:“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病友杨彪高兴地一拍大腿:“哈哈,我们的诗人你是考不倒的!”
1985年春天,梁岭随部队来到老山前线。他在给哥哥的信中写道,“既然打仗,就需要有人来参加,不是你,就是他,或是我。当然是我来了,应当认为是一个荣幸,因为这是为祖国而战。”
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全排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牢牢守住了阵地,充分显示了他的指挥才能。
不久,他便被提升为副连长,并荣立了二等功。他通过录音磁带,向父母汇报了自己的战斗表现,抒发了自己的战斗豪情:“上级通令嘉奖了我们连,也表扬了我们排。从提职到立功,我感到没有给家里人去脸……爸爸妈妈,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给爸爸妈妈唱个歌吧。第一首歌是《妈妈之歌》……第二首歌是《妈妈的吻》。”
他对战友和亲人爱得最深
梁岭牺牲后,在他上衣的口袋里,发现了他给父母写下、还没来得及邮出的遗书(信)。
这封遗书(信),被越军罪恶的高射机枪子弹打穿了在梁岭所在的连队,因为是有着光荣历史的连队,上级常常把比较艰巨、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
初上阵地,这个连被安排在最前沿,梁岭带的排又在连队的最前沿,与敌阵地直接对峙,双方的哨位最近的相距只有30余米,而且我方是三面受敌。
开始有些战士存有恐惧心理,梁岭就像老大哥对待弟弟那样,耐心地给战士们讲应注意的事项。每到晚上,他都亲自到最危险的一号哨位站岗查哨,很快稳定了战士们的情绪。
他们排所在的高地离后方较远,到他们排要经过敌人的多道火力封锁线,后勤补给极为困难,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是常有的事。
特别是旱季里,水对于他们真可谓珍贵如油了,有时候只得干咽压缩饼干。因为吃不上蔬菜,体内缺乏必要的维生素,许多同志身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疮口溃疡、烂裆、烂足等现象。
他们常常忍受着疾病的痛苦,坚持上哨执勤。梁岭割闻尾炎还未拆线就跑回阵地,刀口化了脓,但他不顾自己,忍着伤痛到各哨位看望战士,想方设法改善阵地条件。
为了保证战士们的安全,他根据敌情,地形带领战士们趁着夜暗,硬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抠出了四个哨位。
梁岭很善于鼓舞战士们的斗志,给大家以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尽管阵地上条件艰苦,但大家看到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阵地上时常能听到他欢乐的歌声。
猫耳洞里文化生活单调枯燥。梁岭便利用通信器材,办起“阵地音乐会”、“诗歌朗诵会”、“电话家书欣赏会”等,活跃战士们的情绪。
有一段时间,大家连水都喝不上,他却想着让大家洗个“精神澡”。他和卫生员把《雨中即景》的主题歌词改编之后,就用报话筒与各哨位通了话。
“听着,我唱支《洗澡歌》给你们听!哗啦啦啦,下雨啦,只见大家在洗澡,叭叭叭,脱衣服……,早知天色不对,就该把准备做好,等那雨来了,向那洞外跑,……不妨下它3天3夜,有水吃也能洗澡……”
他的歌声一停,各个洞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梁岭笑得最开心,就像真的看到战友们洗了个痛快澡。
梁岭以博大的胸怀爱着自己的战友,也深深爱着自己的恋人。他有位温柔,善良长得十分秀气的未婚妻,名学叫郑敏。两人倾心相爱,每当谈及她、想到她时,他脸上总是呈现出甜蜜的微笑。
1985年中秋节,梁岭在阵地上收到了郑敏的来信。战场上战友情深,感情公开,交母的来信,恋人的情书,都可互相传阅,当他读到:“梁岭,已有三个月没有没到你的来信了,不知你的一切如何?但无论怎样,我都等着你”时,他的眼睛湿润了,声音有些变。
了解内猜的战友杨彪火了:“副连长,你真浑,为什么不给她回信?”,杨彪多次批评梁岭不该冷淡未婚妻。
说来梁岭与众不同。在前线作战的战士,一般都怕恋人冷淡自己,而他却有意冷淡恋人,很长时间不给她回信,这是为什么?
事后,大家从梁岭写给未婚妻的遗书中,才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信中写道:“敏,我就要重上阵地了,此刻提笔给你写信,我的心情实在是难以平静。此次重上阵地,因为是进攻战斗,所以危险性很大,很有可能是上去就再也下不来了……如果听到了我不幸的消息,请你首先要坚信,我一定没有辜负你的期理,是英勇战死在沙场上的。”
“其次,你不要过于悲伤以至于有伤身体……我走了以后,你要常常想到我的缺点,我的不足之处,我曾经惹你生气的地方或事情,渐渐地把我忘记,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消除我给你心灵上留下的创伤……”
我真后悔在那封信中没能坚决地提出和你分手,假如那时有勇气分手的话,也许对你现在的打击要小得多,或者就会从根本上避免今天给你的打击。虽然如此,对于一个死去的人,你也许能够原谅他生前这个善意的过错吧?……”
一片赤心卫祖国
1985年12月2日7时30分,一阵震耳欲聋的炮声撕开了老山上空的浓雾。数千发炮弹呼啸着飞向敌人占领的“A”高地。
我炮火刚停,突击队长梁岭便带领着第一、二突击队,从两个方向向敌阵地横插过去。
“A”高地是越军防御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山高坡陡,洞穴密布,地形极为复杂。通往该阵地的通路,是仅有的两条宽不足70公分的陡峭的山间小道,路旁布满了地雷。
战斗打响后,狡猾的敌人为阻止我进攻,立即用炮火封锁了通路。
面对这一情况,梁岭沉着冷静,毫无惧色。“散开队形,跑步通过!”他一边指挥着部队,一边率先向敌炮火封锁区冲去。
当他们冲到“B”至“A”号阵地之间的凹部时,突然被敌人发现,雨点般的子弹立即朝他们打来。
梁岭时而卧倒,时而跃进,勇猛冲击。突然,一块弹片飞来,钻进他的左腿,顿时血流如注。
他疼得一下瘫坐在地。战斗在激烈地进行,梁岭咬紧牙关,用手紧紧地抓住弹片,猛用力,硬是将弹片拔了出来。随即又以惊人的毅力,拖着伤腿,果断地指挥机枪压制敌人火力,掩护其他突击队员迅猛地突破了敌人的封锁。
当他们继续前进时,前面齐人高的草丛挡住了去路,走不动,钻不进。为了赢得时间,梁岭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硬是用身体压倒了一片片草丛,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通路。
在梁岭的果断指挥下,第一、二突击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仅用7分钟的时间就占领了敌表面阵地。
被打得晕头转向的敌人见大势已去,便采取“老鼠钻洞”的办法,躲进洞内作垂死挣扎,他们集中火力向高地顶峰狂轰滥炸,企图封锁高地上的几个洞穴,不让我方靠近。
同时,越军还组织兵力向高地反扑,妄图趁我军立足未稳之机,里应外合,夺回已失的阵地。
一时间,阵地上弹片横飞,成了一片火海。在这关键时刻,梁岭临危不惧,他一边向上级呼唤炮火,组织人员顶住敌人的反扑,一边带领部分突击队员搜剿洞穴,消灭龟缩在洞内的残敌。
敌人的8个洞穴中有7个被梁岭他们拿下,只有五号洞还在敌人手中。
五号洞是敌排指挥所,位于高地的半山腰。敌人依托该洞的天然屏障和坚固工事拼命反抗,同时,用炮火死死封住洞口。
由于敌火力封锁严密,我突击队9次炸洞均未成功,敌人乘机进行疯狂的反扑,整个战斗处于相持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如不尽快拿下五号洞,我已占领的阵地就难以巩固,于是,梁岭及时组织第三突击队冲了上去。
第三突击队在排长都昌林的带领下,迅速冲到高地顶峰。梁岭要都昌林在山头指挥,自己去炸洞。
都昌林说;“那不行,你是副连长,又负了伤,不能离开,还是我去!”
说罢,便端起冲锋枪向五号洞口冲去。梁岭把通信员张尤 新派去协助都昌林炸洞,把坚守顶峰的住务交给马明举、盛荣生等人,自己和报话员徐吉田去掩护都昌林和张尤新。
当都昌林和小张冲到五号洞口时,梁岭突然发现洞口的右上方20多米处冒出敌两个暗火力点。
他急忙大喊一声:“都昌林隐蔽!”话音未落,敌人的子弹已打了过去,把他们俩压在了洞口前方约 5米处的一块大石头后面。
见此情景,梁岭挺身跃起,抓起两个炸药包投向敌人,“轰!”“轰!”两声巨响,敌右侧火力点顿时哑了。
在浓浓的烟雾中,火力点内的两名敌人跃出洞口仓惶逃窜。梁岭端起冲锋枪对准敌人一阵猛烈扫射,两名越军当即毙命,接着他又摧毁了敌左侧火力点。
在搜索残敌时,梁岭发现在敌左侧火力点前七、八米处,报话员徐吉田身负重伤倒在地上,他急忙跑过去给小徐包扎。
就在这时,翼侧高地的敌人突然打来一串重机枪子弹,击中了梁岭的腰部和左肩。
梁岭一阵昏厥,晕倒在地。片刻,他被隆隆的炮声震醒,看到躺在身边的小徐,便不顾自己的伤痛,使劲挽起小徐的胳膊,吃力地向前爬去。
鲜血染红了泥士、碎石,地上留下了一滩滩殷红的血迹。他爬到一个洞旁,可洞穴太小,只能容纳一人。
梁岭用尽全力将小徐推进洞内,自己蹲在洞口给小徐包扎。就在这时,一发炮弹又在他身边爆炸,一块罪恶的弹片穿入了他的头部,他倒下了……
梁岭的遗体被抬下来后,战友们发现他身上有30多处负了伤。
四连的勇士们听到梁岭牺牲的消息后,个个悲痛至极,又愤填膺。他们呼喊着“为梁岭报仇”的口号,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一番浴血奋战,终于胜利占领了“A”高地。
为了表彰梁岭的英雄事迹,战后,成都军区授予他“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梁岭是英雄,也是诗人。诗如其人。他的一首遗诗,把他的追求,他的情怀,他的理想,他的性格,都包涵在其中了: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崛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任凭风狂日烈。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被子弹打穿和被鲜血染红的遗书和笔记本
梁岭牺牲时,在他上衣内口袋里(靠近左胸),发现了被越军高机弹打穿、被鲜血染透了的,他给父母已写好的遗书(信)、和笔记本,只可惜的是家信还没来得及发出去。
亲爱的爸爸妈妈:您好!
我就要重上阵地了,此时此刻提笔给您写信,我的心情是难以平静的。我所在的连队于9月初受领了战斗任务,对敌人某个高地的进攻作战。
经过2个多月的训练以及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现战斗准备已基本就绪,只等这一声令下,我们就将冲向敌高地了。
此次战斗,鉴于我的职务,届时我将带领主攻排第一批冲向敌人,因此危险性极大。所以,在未上阵地之际,我觉得有些心里话,现在还是说出来要好点儿。
假如有一天,爸爸妈妈听到了关于我阵亡的消息之后,首先请您要节哀,不要过于悲伤,以免有伤您二老的身体。
因为在战场上牺牲一个人实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况且人也总有一死。我的死是为国家利益而死,死得其所,是值得的,相信您会因为有我这样一个为国捐躯的儿子而感到自豪和骄傲的。
坦率地说,每考虑到战场的残酷,考虑到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就难免不想一想家里,难免不想一想我的亲人。
而每当想到爸爸妈妈时,心里就特别感动、不安和内疚。爸爸妈妈辛苦了一生,尤其在前几年里,家中人口多,负担重,家庭经济比较拮据的情况下,含辛茹苦把我和哥哥等兄妹七人拉扯大,实在不易,也许是我那时的年龄稍大了点,已懂了点事儿。
我也不敢说能完全理解父母对于子女
成长所付出的艰辛,但我深深地知道,爸爸妈妈哺养我们兄妹所付出的辛劳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我曾暗自下过决心,一旦我能自立,必将竭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爸爸、妈妈,使爸爸妈妈过个幸福的晚年,(当然我也知道对于父母的恩情,做子女的是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的),然而,不幸的是,我就要撒手人间了,再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再也不能孝敬爸爸妈妈了,请原谅我,饶恕我吧,我对不起您二老对我的养育之恩。
不幸中之幸事的是,您虽然失去了我,我并不是个好孩子,以前总是让您二老生我的气,我现在想来仍然很生自己当时不争气的气。
但您还有我哥哥、小影、小敏、红贞、小六,小七呢,他们都比我懂事,比我好,比我孝顺,一定会把您的晚年安排的幸福如意,他们都聪明,懂事。
在孝敬父母方面,我深信一定会做得非常圆满,这也是我现在能够以此安慰自己的。
别了,亲爱的爸爸妈妈,让我来世再报答您吧!
敬祝福安!
另:随信附人民币壹佰玖拾元整。请家中查收。
儿:梁岭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参考书目:《祖国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