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爆火,主动基金被嘲3年终于翻身,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

商业小车 2025-02-18 05:52:53

DeepSeek带来的冲击力还在蔓延。

英伟达、微软等美股科技巨头受到冲击,股价出现震荡,而中概股和港股科技股跟着鸡犬升天。

上周,中概股领涨美股,万得中概科技龙头指数上涨12.22%,万得中概股100上涨11.16%,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上涨8.3%。

(图源:Wind)

港股方面,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9%,近一个月上涨20%,进入技术性牛市。

(图源:东方财富)

布局科技板块的主动型基金收益也很猛。

“鹏华碳中和主题”和“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涨势喜人,涨幅达到46.61%、45.61%。

指数基金的收益落在后面,仅有“博时科创板人工智能ETF”的年内涨幅超过了20%。

回想去年924行情,指数基金大幅度跑赢主动型基金。

2024年整年,主动管理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为5.89%,被动管理型股票基金平均收益为11.23%。

被群嘲三年,主动基金似乎要发力打“翻身仗”了?

赚钱效应下,投资者的目光瞥向主动型基金,相应地,又开始主动基金、被动基金孰优孰劣之争了。

被动投资是通过跟踪指数来获取市场收益,主动投资需要通过行业配置、主动选股来赚取超额收益。

一般来说,小盘、成长风格的主动基金,更有几率跑得比相应指数好。

像科技板块,属于成长行业波动大,没有白马和大龙头那么稳定,更加依赖基金经理选股的能力,所以主动基金在开年以来的表现中占优。

但就如咱们一直所说,长期看指数化投资才是未来的大趋势。

不管是从国外的发展趋势看,还是从我国的发展方向看,都是如此。

年初,证监会印发《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到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

以中央汇金为代表的国家队、各大保险公司以及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线资金,主要都是通过ETF入场。

(图源:证监会)

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说,指数化投资是大趋势,并不代表主动基金没有优势。

在市场行情较好或出现结构性机会时,主动型基金经理如果能够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和投资机会,通过选股有望获得超越市场平均的收益。

尤其是咱们的股市还没有那么成熟的情况下,主动基金也会有其可为空间。

但我们之前也仔细讲过投资主动型基金的两种困境:

一是筛选困难,很难找到一个能持续赚钱的基金经理;

第二是即便找到一位能穿越周期的基金经理,也无法避免基金经理离职的问题,再一次回到筛选基金经理的循环。

而随着市场有效性不断提升,主动管理基金通过选股来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会逐渐加大,相比主动基金,指数基金投资的含金量会随着时间上升。

只能说最近主动基金涨得好,和科技行情分不开。

那如何看待这一轮的科技股行情呢?

不久前公布的基金四季报中,讨论科技的很多,不少基金经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广发基金刘格菘:

在“广发创新升级灵活配置混合”四季报中,提到“国产算力和模型领域有望实现重大突破。伴随着国产AI模型及相关产品进入大众视野,未来一至两年内,国产算力领域投资或将显著加码,国产应用主线也有望成为投资新主项。”

(来源:广发创新升级灵活配置混合四季报)

在“广发小盘成长混合”四季报中,提到“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科技制造等成长行业有望出现一批卓越研发能力、显著产品力优势的中国公司,我们有理有相信他们将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受益、茁壮成长。”

(来源:广发小盘成长混合四季报)

摩根士丹利雷志勇:

“大摩数字经济混合”四季报中,看好人工智能领域的机会,认为随着AI技术发展,算力会成为重要的生产力之一,IT基础设施,尤其是智算会受益于全球AI持续投入,景气度向好。

(来源:大摩数字经济混合四季报告)

可以说,绝大部分基金经理,都看好未来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相应行情。

最近证监会也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发布实施“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文件,完善和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图源:证监会)

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科技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趋势,也是突破“卡脖子”的关键。

科技行业发展迅速,一项新技术诞生,可能会引发变革,很快让旧有产品失去市场。

而科技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需要投入海量资金用于研发,但巨额的投入并不一定能换来预期的成果。

现在这轮科技风口,看着显然还没走完,但咱们也没法预判这轮上涨行情走到哪里,只是提醒大家:

科技行业里的局势和企业命运,可能会变化得很快,大涨大跌是常见戏码,如果是投资科技行业的,务必确认自己能否承受高位回落的风险,并控制好投资比例。

0 阅读:8

商业小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