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舆论都是颇为正向的消息,DeepSeek,哪吒,科技股行情,民营企业家会议......
一片意气风发之势,就连1月金融数据出来,媒体也是“开门红”的喜庆评价。
这个“红”主要说的是信贷数据:
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同比多增21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06万亿,同比多增5833亿,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不过如果拆分来看的话,社融的增长主要还是依赖于政府债券融资。
1月政府债券净融资6933亿,同比多增3986亿;
居民部门新增贷款4438亿,同比少增5363亿,其中短贷减少497亿,同比减少4025亿,中长贷新增4953亿,同比少增1337亿;
企业部门,企业债券新增4454亿,只同比多增134亿,就是短期融资改善比较明显,短期贷款同比多增2800亿,企业中长贷同比多增1500亿。
所以整体来看,1月私人部门信贷需求仍然不强,社会融资增长主要依靠政府部门,依然是政府在托底经济,居民和企业这块,还不能太乐观。

(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然后货币这边,象征“活钱”的M1直接由去年12月的同比增长-1.4%,跳升为0.4%。
这和调整统计口径有关,去年咱们聊过,M1在原来的基础上,还把居民活期存款、流动性高和有支付功能的金融工具都纳入进去,今年1月起正式开始调整。
如果还是按旧口径的话,数据依然还是负的。

(来源:申万宏源研究)
当然,咱们也说过,这个调整肯定是合理的,毕竟现在很多都是互联网支付,那些和单位活期存款流动性类似的钱,都应该纳入M1。
只是这个改的时间点,想必少不了大家看待M1为“经济活跃度指标”、“股市见底指标”的这个考虑在,数据不能太难看。
从M1本身的趋势来看,即便是之前的旧指标,降幅已经连续3个月收窄了。
而同样带有经济预期乐观还是悲观的“M1-M2剪刀差”指标,虽然现在还是负数,-6.6%,但负差额也在收窄了。
M1-M2是负剪刀差的时候,一般比较难受,比如我们看走势图里,08-09年那时候是负的,10-15年那时候也是负的。
最近的一次应该说从2020年口罩之后,就是趋势性的一直往下走,大家生活的“苦感”,其实早在5年前就已经埋下伏笔。
当时大家还沉浸于股市、楼市的高热当中,对未来生活信心满满,但彼时,风已起于青萍之末。
现在M1-M2负剪刀差重新在走收窄趋势,只能说,咱们希望这是个可以持续的改善开端吧。

(M1-M2剪刀差走势 来源:乌龟量化)
所以从整体的金融数据这个层面来看,要谈复苏,“质”还有待提升。
这也是今天想和大家提的一个事情,大家信心起来了肯定是好事,但在投资上,还是要谨慎,靠政策喊话得来的上涨始终不是办法,难以持续,我们需要看更多微观实在的数据去评估,不轻易被一些振奋人心的宏大叙事pua,说梭就梭。
比如之前“元宇宙”这个东西很火的时候,咱们就提醒过这点,这概念听着确实是个很好的故事,未来世界,数字世界,科技的方向......
但资本一阵狂欢之后就又下去了,现在再说起“元宇宙”这个词,大家一听可能还觉得,这都是什么古早过时的概念了。
后面又到新能源撑起大旗,是不是未来的科技发展方向?
是,但资本狂冲之后,过高估值又掩盖了随之而来的产能过剩和不赚钱的问题,成了股民基民近年来名列前茅的投资深坑。
包括现在DeepSeek火爆全球,大家觉得对岸终于要完了,我们始终是最后的赢家。
但人家那些AI和算力巨头,现在又悠悠涨回去了。

(来源:东方财富)
而在咱们的科技崛起之前,一批DeepSeek概念股的炒作先开始了“烈火烹油”,打得火热,业绩增速能否匹配当下的故事?
有些概念股,公司啥都没变,就因为接入了个DeepSeek,身价就倍增。

(来源:东方财富)
更别说有些概念股只是因为公司名字像DeepSeek,就被炒出连板了。
身在祖国,咱们肯定是看多的,希望上是这样,但投资上还需要靠考虑更多一些,应该建立在数据和事实之上。
几十、上百万投下去,是套住割没,还是增长赚钱,结果很直接,一两年可能还说得过去,但五年七年还这样的话,说再多故事也不容辩驳。
而当不同的结果出来,生活是陷入困难还是变得富足,对咱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某种程度来说,去年以来的海外投资热,也有听过了太多国内的宏大叙事之后,选择失误的纠偏心理在其中,而之前几年的那些涨幅,已经是吃不到了。
宏大叙事可以有,心理兴奋剂也可以适当吃点,但无论咱们心里觉得谁是最后赢家,不同的声音还是应该多听听。投资上不要情绪化,不要一厢情愿的愿景,而是基于数据去判断。
而为长期目标而做的财富计划,更是需要对冲配置的思维,这样才能应对不同的情况和风险,过好我们真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