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哮喘,远离“会呼吸的痛”

德馨评健康 2023-05-13 02:10:05

刘翠萍,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呼吸内科

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全球范围内危害严重的一种常见疾病,常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发病,我国20岁以上哮喘患者大约4570万人,全世界哮喘总人数约3.58亿,该病被医学界公认为“四大顽症之一”、“十大死亡原因之最”。

目前,该病防治状况并不乐观,其发生率、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患者在接受全程规范管理情况下能够很好地控制哮喘病情,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该疾病,常常导致治疗后反复发作,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我们要提高对哮喘的认识,增强对该疾病的防治和管理。

哮喘概念和临床表现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中心粒细胞等)、细胞组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喉发痒、打喷嚏、胸闷、憋气、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难等。呼吸困难往往在呼气时更明显,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常在夜间或者凌晨发病。如果哮喘的发作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且未能有效控制,则为哮喘持续状态。

除了上述临床表现之外,往往还伴随面色苍白、渗出冷汗,四肢冰冷,发绀,呼吸缓慢、呼气延长,两肺满布哮鸣音、咳嗽频繁、痰液黏稠等症状。如果黏痰阻塞支气管不能排出,听诊哮鸣音消失,则提示病情危重;如果支气管痉挛持续时间过长,还会造成呼吸功能衰竭,对患者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

哮喘病因机制

遗传因素:相关文献报道,哮喘发病时间越早,其遗传倾向越明显。遗传因素通过控制人体特异性变异反应基因或者非特异性IgE合成的调节基因,促使人体气道受体处于不稳定性、反应性增高状态,最终造成气道反应性升高。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也表明了遗传基因与哮喘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免疫因素:炎性介质包括了组胺、白三烯、细胞因子、前列腺素以及血栓烷等。炎性细胞包括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上皮细胞等。

感染因素:呼吸道病毒感染作为哮喘诱因之一,可能的发生机制为病毒引起机体IgE产生,以及气道上皮损伤,感觉神经末梢直接与外界接触,增加反应性强度;增加了气道炎性介质的释放与趋化性;降低气道β受体功能,增加胆碱能神经的敏感性,从而加速了哮喘病情恶化。细菌感染与哮喘关系并不大,但细菌性鼻窦炎可能造成哮喘。目前,已被证实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可能诱发哮喘。

过敏原:目前,尘埃、螨虫、花粉等仍然是造成过敏性哮喘最重要的过敏原。在一项关于我国10个省市螨虫过敏原的调查中显示,哮喘患儿螨皮试阳性率高达69.7%。此外,寒冷刺激尤其是空调冷气所释放的堆积尘螨的空气,是造成近年来哮喘发生率升高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宠物猫、狗皮屑、进口腰果也可能是过敏原之一。

心理社会因素:随着上世纪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支气管哮喘被认为是心身医学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心身疾病。环境、性格、精神以及生活方式等心理社会因素,参与了哮喘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全过程,可能诱发或者加重哮喘病情,加之哮喘迁延难愈,也造成病人不同的心理问题,引起恶性循环。

哮喘,应如何应对?

学会自我管理。哮喘作为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虽不能根治,但做好全程管理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方法之一。患者应掌握哮喘相关知识,严格做好自我管理,以缓解病情进展及哮喘发作。

预防反复发作。如何预防哮喘的发作是患者及家属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主要还是针对哮喘过敏原来讲:(1)远离毛绒类制品。(2)避免食用海鲜等易过敏食物。有研究表明,许多食物都会引起哮喘发作,尤其是鱼、螃蟹、虾之类的海鲜食物。因此,哮喘患者需要尽量远离这些食物。(3)避免食用容易胀气的食物,例如马铃薯、豆类、红薯等,以免造成胸腔受压,加重呼吸困难症状。(4)慎用药物。某些药物可能造成哮喘患者过敏反应,引起呼吸道狭窄,诱发哮喘。因此,哮喘患者用药前应先咨询专科医生或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5)保证室内通风透气。(6)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7)保持良好的心态。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哮喘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患者应该坚持规范有效治疗,平稳期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强化体质,改善身体反应性,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哮喘发作。

(配图来源于网络)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