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夜尿”与“没有夜尿”的人,哪个更健康?泌尿科医生说出实话

芷文聊健康 2025-02-04 14:20:33

感谢你的阅读,友情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夜晚,本该是身体充分休息、恢复精力的时间,但许多人却因为“夜尿”而饱受困扰。

起夜,不但会侵扰睡眠,更可能令人对自身健康状况萌生担忧。

一些人甚至将夜尿与疾病联系在一起,而另一种与之完全不一样的说法是,没有夜尿则证明身体完全没问题。泌尿科医生指出,夜尿并非简单的“好”或“坏”的问题,而是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分析。

一、 夜尿的常见原因都有哪些?

夜尿,即夜间因排尿需求而醒来一次或多次的现象,是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国际尿控协会(ICS)定义,夜尿是指个体在夜间至少需要一次起身排尿的行为。研究显示,夜尿症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攀升而逐渐上升,在5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约半数人遭遇夜尿问题,而这一比例在7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更是飙升至超过八成。

在多数情况下,夜尿与正常的生理机能相关。比如睡前过量摄入水分,或是饮用咖啡、茶、含酒精饮料等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都会促进尿液的产生,从而导致夜尿频率增加。而且,寒冷天气也可能导致排尿频率增加,因为人体需要通过排尿来调节体温。

对于老年人群体,肾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下降的趋势,尿液的浓缩能力也会相应减弱,进而使得夜间排尿的次数有所增加。

妊娠期女性也是夜尿的常见群体,根据《美国妇产科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超过70%的孕妇在怀孕晚期会出现夜尿现象。核心原因在于,随着胎儿的不断成长,子宫对膀胱施加的压迫导致膀胱的有效容量大幅度缩减。通常情况下,女性膀胱的容量大约在400至600ml之间,然而,在妊娠晚期阶段,这一容量可能会下降至低于300ml的水平。所以,哪怕尿液量少,也会频繁产生强烈的排尿感。

妊娠期女性的黄体酮水平显著升高,这一激素有放松平滑肌的作用,包括膀胱肌肉在内的尿路肌肉,因此尿液控制能力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妊娠早期阶段,肾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便呈现出显著提升,其增幅超过非妊娠状态的50%。这一生理变化直接导致尿液产生量增多,进而使得夜尿现象更容易发生。

若夜尿次数频繁,并伴有其他不适感,则需留意是否潜藏着某种疾病。频繁夜尿背后,泌尿系统疾病常常扮演着不可小觑的关键角色。膀胱炎、前列腺增生和尿路感染等疾病都会刺激膀胱,引起尿意频繁,尤其是在夜间表现更加明显。对于男性来说,前列腺问题是夜尿的常见诱因。当前列腺发生增生,会挤压尿道,造成尿液排出受阻,进而引发夜间频繁排尿的现象。

心血管疾病也是引发夜尿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白天由于血液循环不畅,体内积聚较多的水分,而到了夜间平躺时,血液循环改善,肾脏的血流量增加,导致尿液生成增加,从而引发夜尿。

同样,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壁的变化,也可能出现夜尿症状。

睡眠质量的好坏,也会导致夜尿的产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由于夜间频繁憋气导致睡眠中断,可能同时伴随夜间排尿的现象。而且,焦虑、压力等心理因素也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使膀胱更容易受到刺激,从而引发夜尿。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人即便在没有大量饮水或疾病的情况下,仍然频繁起夜。这种情形极有可能与膀胱过度活动症相关,该病症的特征为膀胱肌肉过度敏感,即便膀胱仅有少量尿液,也会引发难以抑制的尿意。这类患者经常在夜间因频繁尿意而醒来,极大地干扰了他们的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节奏。

那么,这是否表明,没有夜尿的情况就代表了更佳的健康状况呢?

二、没有夜尿是否意味着更健康?泌尿科医生说出实话

有些人觉得,没有夜尿是身体健康的标志,因为这似乎意味着夜间可以一觉睡到天亮。而泌尿科的专业医生却指出,这种观点并非全然正确。

没有夜尿确实可能反映了一些积极的身体状态,但它也可能掩盖某些潜在的健康问题。

夜尿的多少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健康与否,而是需要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夜间不起床排尿是正常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夜尿的人就一定更健康。实际上,缺乏夜尿可能暗示着某些需引起注意的健康问题。

从生理角度来看,夜尿的缺失可能与饮水量不足有关。人体每天必须摄入充分的水分,以保障各项生理机能得以平稳运行。倘若一个人在白天水分摄入不够,那么夜间排尿的需求自然会有所降低。而持续的水分缺乏可能引起脱水状况,使尿液变得更为浓缩,进而加剧罹患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能性。

没有夜尿并不一定意味着健康,反而可能是饮水不足的信号。

而且,夜尿的缺失可能与膀胱功能异常有关。膀胱为尿液储存器官,正常时可容纳一定量尿液,且于适当时机将尿液排出。如果膀胱功能异常,比如膀胱容量过大或膀胱肌肉过度松弛,可能导致夜间没有排尿需求。

这种情况虽然看似没有夜尿,但实际上可能是膀胱功能异常的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

夜尿的缺失还可能与肾脏功能有关,肾脏是生成尿液的器官,正常情况下,它会根据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调节尿液的生成。如果肾脏功能异常,比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能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夜间自然不会有排尿需求。

肾功能异常可能是慢性肾脏病初期的一个警示信号,此情形应备受高度关注。

夜尿的缺失还可能与药物使用有关,一些药物,如利尿剂、抗抑郁药、抗高血压药等,可能会增加尿液的生成或影响膀胱功能,从而导致夜尿。如果一个人没有夜尿,可能是因为没有使用这些药物,但这并不意味着更健康。

相反,如果一个人需要使用这些药物来控制疾病,没有夜尿可能是药物效果良好的表现。

泌尿科医生提醒,如果你没有夜尿,但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如口渴、多饮、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

早期发现并治疗潜在健康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进而享受高品质生活。

总之,夜尿的频率并不是评判健康的唯一尺度。无夜尿现象虽可能体现出某些良好的身体条件,但同样可能隐藏着若干未被察觉的健康风险。

那么,日常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改善夜尿的情况呢?

三、预防和改善夜尿的建议都有哪些?

夜尿并非必然是无法避免、不可改善的问题。通过一些科学合理地预防和改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夜尿的发生,提升生活质量。

其一:调整饮水习惯

首先,建议保持日间均匀饮水,而不是集中在下午或晚上的某一时段。

睡前尽量避免大量饮水,尤其是含有咖啡因、酒精或糖分的饮品,这些饮料具有利尿作用,容易增加夜间排尿的频率。不过,需留意在晚上8点之后减少过量水分的摄取,恰当的饮水规划能够有效降低夜尿的频率。

其二:调整晚餐及饮食结构

晚餐时应尽量控制食用过咸、过辣或高糖分的食品,因为摄入高盐食物会使身体在夜晚积聚更多水分,从而可能引发夜间频繁排尿的现象。过甜的食物则会增加体内糖分,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进而影响排尿习惯。

晚餐宜选取低盐、低糖且易于消化的食物,这有助于维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频次。晚餐最好不要过晚进食,尤其是高脂肪食物,它们可能影响胃肠功能,使得夜间排尿频繁。

其三:膀胱训练

膀胱训练通过控制排尿的间隔时间,逐渐延长排尿时间,帮助膀胱适应更长时间的尿液储存。

可以通过定时排尿,避免频繁的小便来训练膀胱,从而减少夜间的排尿次数。

膀胱训练需要持久的耐心与坚定的毅力,通常要经过数周甚至数月的持续努力,才能显现出明显的成效。

除此之外,如果夜尿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或者通过以上方法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可以考虑寻求泌尿科医生的帮助。医生或许会依据具体状况开具药物,亦或借助其他医疗手段予以治疗。例如,使用抗利尿激素药物、膀胱舒张剂或其他相关药物,能够帮助缓解夜尿问题。对于患有前列腺增生的男性,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以改善尿路症状。

夜尿与健康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有”或“无”的问题,而是需要结合夜尿的频率、原因以及是否伴随其他症状来综合判断。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及时就医治疗潜在疾病,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夜尿问题,从而维护泌尿系统和整体健康。

泌尿科医生提醒,对于夜尿问题,既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忽视潜在风险,科学对待、及时干预才是最佳选择。

参考资料

1、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夜尿症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

2、人民网.晚上总起夜咋办?三个方子抑制夜尿频多.2015年08月31日

3、人民网.总是起夜,这是肾的哀嚎!.2018年10月10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