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后悔莫及!

逐鹿有花 2024-12-30 14:34:39

书中写道:“准确、严谨,是对法律条文和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对此产生的联想,其实不仅仅正式场所需要这样,在生活中也很常见。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新闻,就因为一个字的差别,最后的处理结果天差地别。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同音不同字的情况很多。

有人预定了一个婚宴,给了餐馆订金,婚礼如期举行,但是来的人不多,就需要退一部分。

预定婚宴的人认为,这是订金,而餐馆在写收据的时候写的是定金,就因为这个事情闹不愉快了。

那么,定金与订金的区别是什么呢?

定金是有担保意义的,用来制裁违约方,补偿守约方的,是不能退的,如果收受方违约,就需要双倍返还定金金额。

而订金不一样,没有担保意义,只是一种支付手段,是可以退的,如果一方违约,收受方就需要全额退款。

在这个事情中,预定婚宴的人知道大概人数,但不确定来不来,所以去餐馆预定多一些餐桌,也跟餐馆说好了多退少补。

而餐馆是知道这个情况的,不知道是失误还是怎么回事,写成了定金,这就成了婚宴人违约,一分钱不退,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吃了哑巴亏。

其实不仅有同音不同字的风险,还有同音同字存在。

小张与小刘是一起长大的发小,小张因为车祸,就向小刘借钱治病,就因为一个字的原因,不仅发小没得当,还最后反目成仇。

小刘见发小出事,义无反顾借了出去,拿出仅有的5000元,发小很感动,就提出写借条,意思是等以后病好了就还。

小刘认为没必要,但在小张的一再要求下,写下了借条,大意是借钱治病,有钱就还,但其中一句话,就有很大的问题。

“今还欠款5000元,特此写下此条。”

没多久,发小小张病好,而小刘因为借钱之后,生活自然没以前好了,见最近发小生活很滋润,就拿出欠条来,希望发小还钱。

本以为很简单,但发小说已经还,这是一张废纸。

明明没有收到钱,怎么可能?小刘接受不了,于是跟发小理论。

“今还huan欠款5000元,是已经还清了,这不是废纸是什么?”

“这明明是还hai欠款5000元,再说了我确实没有收到钱啊。”

“不服,你去告我啊”

小刘越想越气,就告上了法庭,结果法院判决借条无效,因为字意模糊,无法确定事实。

最后,小刘人财两空,用5000元看清了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小。

如果要避免这种情况,可以把“还欠款”写成“尚欠”、“仍欠款”、“未归还欠款”,让意思明确,避免多音字的存在,不过,说到底还是人不行。

法律条文和公文写作必须准确严谨,要应对的就是生活中的各种可能,如果字意模糊,或者有多个意思,那么就没存在的意义了。

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要注意生活中的那些同音不同字和同音同字的存在,不然有理无处诉,吃了哑巴亏。

除了“定与订”和“还”,还有同样的情况吗?

​​​​

0 阅读:0

逐鹿有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