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湿黄昏-孙觌与苏东坡(七十三)

安荷评书法 2024-07-29 03:53:45

绍兴二十六年十月,孙觌平反四个月后,擢升为右文殿修撰,从六品,虽然官品位比“知州郡”低不少,更不能与孙觌曾经的尚书之位相提并论,但却是文人士子、学者更为看重“右文殿修撰”或“翰林编修”的高贵荣誉身份象征,并提举太平兴国宫。

1156年,十一月十三,孙觌复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孙觌又是一通谢表及谢启。首先上奏皇上高宗《谢复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表》①”再谢各位大臣同僚,《复撰宫观谢沈相启》同谢《谢万俟相启》②”同谢《谢张参政启》③”这都是孙觌复官之谢表,孙觌六月复左朝奉郎,十一月又复修撰,并提举宫观,顾云“拜赐竦然,为礼过矣”。所以,均为仲益此次复官奉祠后所作。 参见卷十八《回谢张运使启》、《与交代李待制启》、《与运使曾显谟启》、《与湖州守葛待制启》、《回谢泰守周直阁启》、《回谢处守谢少卿启》,卷二十《上沈丞相启》等,与以上启文内容相似,均为孙觌复官后之谢启文,约五十封。①②③见影印文渊阁四库本《鸿庆居士集》卷十八

绍兴二十七年(1157 年),孙觌平反昭雪后,原来孙觌在太湖马迹山建屋安家,准备就此隐居起来在此终了此残生,却没想到二十多年后,孙觌得以荣归故里,回到他常州武进西徐的故里,也就是孙觌的出生地,即现住基村。因遭盗匪纵火,所以孙觌原来的府邸、家庙、庭园皆化为灰烬,仅剩“住基”,住基村由此得名。

孙觌终于守得云开雾散,去掉秦桧强加他身上的污名,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亲友团聚。回到故里再安家,需要重建已毁府第,这是可是孙族大事呀,不可马虎,孙觌于是欣然提笔,写下《西徐上梁文》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鸿庆居士集》卷二十八,这年孙觌七十七岁。

孙觌欣然写道:“蹉跎茹蛊,脱身五岭之陬,补劓息黥,归老三家之市”。“乃占吉日,爰举修梁。兄弟团栾,共风雨对床之夜”。

回到自己出生地的家,重建家舍,孙觌终于心安了,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他怎能不用心去写,写出自己的精彩呢?

堪称“上梁文”典范的《西徐上梁文》被列为骈文用典的经典之作。说该文是《鸿庆居士集》四十二卷的压卷之作也不为过。

孙觌在该文中创造许多的成语,如,“一丘之貉”--“貉共一丘,岂恨虚舟之触?”,“楚囚南冠”--“属开晏婴齐屦之言,遂解钟仪楚冠之絷。”“桑下三宿”--“岂徒恋三宿之桑? 故将面九年之壁。”“目送归鸿”“悬鹑百结”--“拥百结之褐,扪虱自如; 柱九节之筇,送鸿而去。”

南宋人胡仔在其《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第三十.东坡五,对孙觌伯乐苏东坡和孙觌上梁文亦有评价,曰:“东坡作《惠州白鹤新居上梁文》,叙幽居之趣,盖以文为戏,自此老启之也。其后叶少蕴作《石林谷草堂上梁文》,孙仲益作《西徐上梁文》,皆效其体格,然不能无优劣矣。余亦尝效之,有云:‘春风雨足,耕陇首之晓云;秋日鲈肥,钓波心之寒月。’”见四库《五百家播芳大全文萃》卷八十六

孙觌一生追随其恩师苏东坡,诗文书法无不如此。孙觌的上述上梁文和同时写的青词都传达了类似的祈愿。见《新居醮谢青词》

孙觌祈求“俾同袍之兄弟,共臻黄发之期;遂邀福于子孙,永保青毡之旧。”希望兄弟长寿康健,子孙福泽绵长。

据《武进县旧志》记载:“西徐里,地有一土山,(孙觌)即置山庄,又东北有别业,曰《十亩坊》,耕桑其间,与乡人接谦抑相忘,有求诗文者,靡不应。”

又据《阳湖县志》记载:“晚岁待人益和,厚里人,有求诗文者,皆欣然应之。”明大学者冯梦祯也在其《快雪堂集》中《跋孙觌尚书尺牍》记载:“迨返故园,厚自抑损,接人以和,宠辱不及,而获康宁寿考之福,人皆慕。见明冯梦祯《快雪堂集》中《跋孙觌尚书尺牍》

孙觌有了新家安居下来,心也安了。家乡的事儿,孙觌也就上心了。特别是故乡的亲戚们都喜欢请他这“四六大家”来写些“求婚书”“答问亲书”什么的,孙觌乐得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一挥而就。

孙觌荣归故里后,则“待人益和厚,里人有求诗文者,皆忻然应之”。这象是“卖国求荣”都“有求必应”的人幺?

除了写自家用的上梁文,孙觌还应邀为寺庙建成写有各类上梁文多篇,例如,《金山大殿上梁文》以及《资圣寺上梁文》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鸿庆居士集》卷二十八。

这年原籍晋陵(今常州)的杨炜(1106-1156)去世一年后,葬回晋陵故里,孙觌因愤其小老乡遭秦桧迫害之死而感同身受,孙觌不仅写诗《寄题杨元光黄岩清畏轩》大力赞杨炜曰:

杨公相大历,独擅德爵尊。清渭贯泾浊,寸胶定河浑。

高名冠朝伦,流风被仍昆。悠然向千载,凛凛尚目存。

官闲拥黄紬,卧听衙集喧。萧萧凫鹥行,重糈不到门。

蝗虎不待驱,闻风自惊奔。所贵知我希,已及鱼与豚。

而且,孙觌还为其写墓志铭《右从政郎台州黄岩县令杨元光墓表》杨炜,原籍晋陵,南渡后徙居嵊县(今属浙江)。杨炜绍兴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一。有一《惜梅》诗写得好:

廿年作伴似相知,积霰层冰花满枝。

何事一朝攀折尽,暗香疏影系人思。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春,新任常州知府曹仁叔来拜访,请孙觌为其简舍《不浊堂》题记,孙觌欣然命笔,于十月一日写下《不浊堂记》:

“解衣脱冠,危坐一室,取旧书读之,洗涤尘劳,收复旧观。兹所谓挠之浊者欤。闻天下之清,渭贯泾浊,而不乱天下。君子之心湛然如水,大可观天地,远可鉴古今。不与时浮沉,不随俗奢俭。群而不倚,独立不惧”。

好一个“出污泥而不染“的堂堂”不浊“的曹仁叔令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这不仅仅看成是孙觌对晚辈俊才的褒奖,更可看出孙觌自己愈老弥坚的一种自我肯定。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孙觌同乡、同庚、故友吏部郎中张宇(1081-1158)去世,孙觌为其写《宋故左朝请大夫直秘阁致仕张公墓志铭》》这年,孙觌正好七十八岁。

孙觌误写成张宿,曰“张氏,先世本合肥人。公七世祖训,仕吴为太傅,与杨行密俱起淮南:‘三十六英雄’,太傅其一也。太傅有赐田在常,子孙多徙家焉,故今为晋陵人。至宋兴,张氏比比以儒学显,而二卿最贵,筑两第,相望屹然,里中人号‘东、西卿’是也。”见影印四库全书《鸿庆居士集》卷三七

常州城东有地名“东青”、“西青”,见《道光武进阳湖县合志》、《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咸淳毗陵志》书首宋代“晋陵县境”图已标“东青”地名,《道光武进阳湖县合志》卷14“祠庙、阳湖、永丰西乡”才有:“青松庵,内有古松一株,夭矫、离奇;虽名画,莫能肖其神,故名。”

0 阅读:0

安荷评书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