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鎧
编辑|刺猬
伊朗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和觉醒伊朗新兴知识分子是指青睐西方文明,并希望以此推动社会变革的社会群体,包括政府官员、开明乌莱玛、商人等等。
其有关社会变革的思想主张与拒不接受西方文化、只从伊斯兰教教义中探寻推动社会发展良方的传统知识分子相左。
在他们看来,君主专制、宗教戒律、外族入侵是阻碍伊朗社会发展的三大障碍,宪政主义、世俗主义和民族主义是伊朗向现代化社会过渡的必由之路。
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和觉醒是相互伴随的两个历史现象。
伊朗新兴知识分子起源于近代伊朗与西方国家的文明交往和现代化进程启动的历史背景中。
传统经济的解体、西方资本扩张及其先进文明的传播,改变了他们对伊朗传统文明的认识,引发了对西方文明的崇尚,相应地其政治思想发生变化。
而引起伊朗新兴知识分子产生和觉醒的直接原因是两次俄伊战争,这激起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战争不仅使伊朗沦为了半殖民地,并且使伊朗在有关“我者”与“他者”的认知发生了改变。
在此之前的伊朗历史文献认为,俄国实力与伊朗势均力敌,但此后认为俄国通过学习西方文明后,已经转变成一个文明开放的强国,伊朗则是固步自封、愚昧落后的代表,这种认知的转变集中在新兴知识分子群体中。
我者和他者认知的转变,不仅激起了新兴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也引起了他们对于近代伊朗落后原因的思考和探索,其内容分别是国家军事力量的落后和政治体制的腐朽。
对此,新兴知识分子认为伊朗应该学习西方文明,最初他们通过政治改革和发行印刷品等方式在国内传播西方文化影响社会。
推行政治改革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巴斯·米尔扎和米尔扎·塔齐·汗。第一次俄伊战争后,阿巴斯·米尔扎王子认为,伊朗想要强大起来就必须向西方学习,尤其是军事技术。
因此,他聘请了法国军事顾问,组建起新式军队,引进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另外,他还发起了19世纪伊朗的翻译运动,主要翻译欧洲国家的历史著作和人物传记。
还介绍西方国家的自然科学,供政府官员们学习。俄国外交官访问伊朗时,称赞米尔扎王子是“伊朗的彼得大帝”。
虽然这次改革由于政敌的反对不久被中止,但这是伊朗现代化改革的历史起点,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阿米尔·卡比尔改革做好铺垫。
米尔扎·塔齐·汗又名阿米尔·卡比尔,才能卓著、志向远大,既是伊朗国王纳赛尔·丁的老师,又是其首相,主导了19世纪伊朗第二场影响较大的现代化改革。
阿米尔·卡比尔曾去俄国考察,见识了它的改革成果,认为伊朗也应该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改革来革除社会的种种弊端,摆脱对俄国的附属地位,从而向现代化过渡。
这是伊朗第一次旨在向西方学习的全方位的改革,其内容涉及行政、军事、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
尽管在保守势力的反对下改革被终止,但其成果仍然被保留,比如他建立的伊朗专科学校。
这场改革不仅开启了伊朗现代化进程,还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其后的伊朗政府改革运动,以及烟草抗议和宪政革命,都可以从这场改革中找到思想源头。
新兴知识分子除了用主导政府的现代化改革的方式来传播西方文明,影响伊朗社会。
此外还有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青年,他们到欧洲留学时,目睹了西方文明成果,对伊朗现状产生不满,回国后通过印刷品介绍西方文化,对伊朗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米尔扎·萨利赫·设拉子。
他在欧洲诸国留学多年,回国后创办了伊朗的《消息报》,主要介绍欧洲发生的大事,如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法国革命等等。
通过对欧洲新事物的介绍,为伊朗社会了解欧洲文明开通了一个渠道,在伊朗人中尤其是新兴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总而言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伊朗知识分子兴起并觉醒了,他们开始以自己的方式传播西方文化,推动社会变革。
而巴哈欧拉则是其重要代表之一,他从宗教文化角度来反思近代伊朗社会落后的原因,创立了巴哈伊教。
巴哈伊教的创建者巴哈欧拉巴哈欧拉原名米尔扎·侯赛因·阿里,是19世纪伊朗新兴知识分子的代表之一。他身世显赫,1817年生于德黑兰,1892年卒于阿卡。
母系祖先是亚伯拉罕之妻所属的卡图拉家族,父系方面源于先知琐罗亚斯德,并且是古波斯帝国王族后裔。其父曾担任马赞德兰总督,才能卓著,闻名朝野。
虽然巴哈欧拉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是他天资聪颖,智慧过人,特别是在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下,积累了扎实的知识功底,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巴哈欧拉出生于波斯贵族,自幼即从亲友中脱颖而出,他们认为这个孩子有超凡的力量。他的学识和能力超出了自己的年纪所能,不管什么会议,无论是科学会议,还是神学讨论会,他都能对于所提出深奥抽象的问题作出深刻的解释。”
当时伊朗社会流行千禧年思想,人民都相信千禧年和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期待伊玛目降临。
在这种思潮影响下巴布教派兴起了,巴哈欧拉此时作为一个传统知识分子,也相信千禧年思想,并且成为巴布的信徒,在读了巴布的经书之后便宣布:“我证实,巴布是伟大的人,所有人都应该信仰巴布教。”
19世纪40年代,巴布教派兴起,受到了保守乌莱玛的反对,在他们的煽动下,伊朗国王镇压了巴布教派,此举引起巴布教徒的反抗。
1848年,巴布教派运动兴起。1848—1852年,伊朗政府严厉镇压巴布教派运动,巴哈欧拉作为巴布的信徒,被流放到奥斯曼帝国。
在流放时期,巴哈欧拉转变为新兴知识分子,他也在思考近代伊朗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他创立了巴哈伊教。
巴哈欧拉认为,近代伊朗落后于西方,主要是由于伊斯兰时代已经过去,要改变现状就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宗教,由新的先知开启新纪元,由此他创立了巴哈伊教。
巴哈欧拉对伊朗社会问题的思考凝结成了两个层面的改革思想。第一,其逻辑起点是对巴布教派和伊斯兰教改革的思考。
一方面,面对巴布教派在伊朗国内的发展状况,巴哈欧拉萌生了改革思想,他放弃了巴布教激进派倡导的以武力与伊朗政府作斗争的方式。
另外,巴哈欧拉教导教徒奉行政治无为主义。另一方面,他认为伊斯兰教律法在很多方面已不合时宜,要废除吉哈德、奴隶制、临时婚姻等等。
他还提出不同宗教信仰人群平等,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等原则。
总之,巴哈欧拉认为改革不应该求助于伊斯兰教,应该突破它。第二,巴哈欧拉在奥斯曼帝国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其改革思想上升到国家层面,呼吁伊朗国家进行现代化改革。
他赞赏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认为伊朗也应该实行这种体制。最后,他提出国家应该实行政教分离,宗教势力不应该介入国家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