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扶林和李少红都不熟悉《红楼梦》,为何87版经典,新红楼被吐槽

盛朋评社会 2023-03-02 15:38:07

87版《红楼梦》已经播出30多年,《新红楼梦》也已经播出10多年。

两部作品各具特色,87版经过时间的淘洗已成经典,《新红楼梦》则年轻观众喜欢的比较多。

对比两部作品的得失,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01原来,王扶林和李少红当初都不熟悉《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作品,自从问世后就形成了一门学问:红学。也即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最初主要研究《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后来发展到研究《红楼梦》的版本、批语,再到研究曹雪芹的家世,甚至连曹家的亲友都考证出来,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一种“综合学问”:红学或者曹学。

这方面的研究很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谁也不敢说已经完全弄懂了《红楼梦》。

这也就决定了,当影视工作者们要把《红楼梦》改编成影视剧时,其肩负的责任是多么大!

换言之,工作人员首先要“懂”《红楼梦》。

有一次,王扶林参加某电视台的“读书品红楼”活动,主持人问他:“在拍《红楼梦》之前,您读过多少遍《红楼梦》?”

王扶林诚恳地回答说:

我《红楼梦》都没怎么太读过,也就是看看电影、越剧,什么黛玉葬花这一类的片段,这个是知道的,但通读全书可以说还没有过。就这么一个水平来拍《红楼梦》,你怎么拍呢?所以战战兢兢……

无独有偶,有一次李少红导演参加某电视台的访谈活动,主持人与她聊起《红楼梦》的话题。主持人问她:“从小你对《红楼梦》原著很熟悉吗?”李少红回答说:“不熟。”主持人问道:“不熟就敢接戏啊?”李少红说:“对,你不熟的题材,不也接过吗?《橘子红了》我也不熟,那篇小说,人家给我了,我当时还觉得拍不了电视剧……”主持人又问道:“您总读过《红楼梦》吧以前?”

李少红的回答颇耐人寻味:

那就不叫读吧,那小时候那么小……然后就是感觉那什么,那时候是为了看看封建社会什么样,然后满篇都觉得是一些鬼话连篇的,觉得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所以我觉得好像对我,不应该算是一个最大的影响……

从李少红的话里可以知道,她对《红楼梦》只是小时候“接触”过,谈不上什么“读不读”的,因为那时候年龄小,觉得“鬼话连篇”,“跟自己没关系”。在李少红导演读过的书中,《红楼梦》对她也没有太大影响。总之,李少红导演与王扶林导演一样,都对原著不熟悉。

这就很有意思了,王扶林和李少红当初都不熟悉《红楼梦》,怎么敢拍戏呢?更有意思的是,王扶林导演的《红楼梦》还成了经典,他是怎么做到的?李少红的《新红楼梦》为何不尽如人意?

02王扶林:拿出一年时间来读《红楼梦》,努力向专家学习

80年代央视决定拍摄《红楼梦》后,就定了王扶林做导演。对他来说这是一副很重的担子。

一个首要问题是:他没有系统地阅读过《红楼梦》,对原著不熟悉,想拍好这部电视剧显然是不可能的。

王扶林心里有些打鼓,他请教了红学家吴世昌,吴世昌建议他先召开一个座谈会,听听红学家们的意见。

1982年的冬天,在中国音乐学院一间屋子里,坐满了红学家,众人都对拍摄《红楼梦》十分感兴趣,讨论热烈。

众人都觉得改编《红楼梦》是一件好事,但也普遍担心能否把《红楼梦》改编好、拍摄好。

更要紧的是:谁来改编?怎么改编?

有人熟悉影视编剧,但不懂《红楼梦》;有人懂《红楼梦》,但不懂得影视改编;两者兼而有之的人很少。但王扶林觉得,条件不具备,创造条件也可以上。最后他出了个主意:不熟悉影视编导可以找人协助,但不懂《红楼梦》就不好办了,因为在短时间内很难学通!于是,红学会推荐了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周雷,另外还有周岭、刘耕路三人共同担任编剧。根据王扶林的建议,又邀请了王昆仑、王朝闻、沈从文、周汝昌、吴祖光、曹禺等一批专家学者担任顾问。

毫不夸张地说,这个阵容可以说很强大了。

为了拍好《红楼梦》,王扶林向台里领导提出停止他日常录播节目的任务,拿出一年时间阅读《红楼梦》。台里领导同意了他这种做法。于是,王扶林把自己关进房中阅读《红楼梦》。

在他看来,没看过《红楼梦》不要紧,每一位红学家都是从“没看过”到“看过”的过程,看多了,研究深入了,自然就对《红楼梦》熟悉了。

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红楼梦》剧组筹备和演员的选择同时开始。剧组一方面在媒体上发布消息,一方面派出工作人员到全国各地去海选演员。随着演员的到来,剧组在圆明园开了培训班。

多年后王扶林回忆说,在开设培训班的过程中,他与演员们一起读书、学习,不懂的地方就向专家们请教。虽然他已经读过《红楼梦》,有了一定的红学知识和基础,但总归还不深入。

王扶林认为,名著的改编不能瞎改,也不能戏说。《红楼梦》里是有许多学问、论点,这些只有在熟悉《红楼梦》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拍摄之初王扶林就定下一个基调:不苛求电视剧标新立异,只要能把曹雪芹的东西表达出来就不错了:“曹雪芹这个人很有学问,你必须听他的。”

当剧本的初稿写出来后,王扶林与红学家们一起讨论剧本,照他的话说,那时候他虽然读过《红楼梦》,但还是不敢插嘴,害怕自己理解地太肤浅,“那时每天都像踩地雷,小心翼翼地走每一步。”

事实证明,王扶林的谦虚谨慎、小心翼翼让他学到了很多东西。

比如在《红楼梦》第七回中,焦大喝醉了酒骂人,有一句“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的话,当时剧组有人提出这句话说错了,应该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请教红学家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焦大喝醉了,他说的话肯定颠三倒四。曹雪芹这样写是别有用意的。

还有一次搭建荣国府的外景,门楼上写着“荣宁街”,搭景完成后,剧组请红学家来把关,看看场景是否符合原著的描述,红学家一看就指出道:错了,荣国府是弟弟,宁国府是哥哥,应该是“宁荣街”。

多年后,王扶林回忆这些事情还是很感慨:如果细节上弄错了,播出后会造成很多麻烦,因此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

从以上看出,王扶林虽然一开始不懂《红楼梦》,但他拿出一年时间阅读《红楼梦》,不懂的地方请教专家,这个认真劲头对他的帮助是很大的,为拍好87版《红楼梦》打下了坚实基础。

03李少红:你们不要去看87版的《红楼梦》

对于每一位导演,每一个剧组来说,接到一个剧本后都是为了把戏拍好。李少红导演也不例外。

李少红坦言对《红楼梦》不熟悉,这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不熟悉的题材能否拍成电视剧?

回答当然是可以的。照李少红导演的说法:她拍《橘子红了》时,对原著小说就不熟悉,她原本以为这拍不成电视剧,谁想最后还是成功了,不但赢得观众的好评,还成为她的代表作。

在谈到《新红楼梦》时,李少红导演明确表示,当时她要求演员要熟读《红楼梦》,编剧也必须熟悉《红楼梦》。只有熟悉了《红楼梦》才能做好编剧,演员才能演好里面的人物。

但同时,李少红也给演员们提出了一个要求:不要去看87版的《红楼梦》!

曾在《新红楼梦》中扮演晴雯的杨幂透露过:导演害怕演员去刻意模仿87版《红楼梦》的表演方式,只看原著就好,毕竟87版《红楼梦》已经是很多年前拍摄的,那时候的表演方式未必适合新版的《红楼梦》!

应该说,李少红导演的看法是不错的,毕竟这是重拍的作品,要拍出新意就不能去模仿87版。

与87版《红楼梦》一样,《新红楼梦》拍摄了很长时间,演员们也进行了专业培训,投资方斥资2亿,拍摄条件和技术都比87版好,杨幂曾说:无论导演还是演员,肯定都在努力拍摄,力求把《新红楼梦》拍好,至于拍摄完成后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杨幂在《新红楼梦》中扮演的晴雯

观众当然不会质疑导演和演员们付出的努力,但《新红楼梦》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在哪里呢?

04红学家周岭:《新红楼梦》犯了6个失误

红学家、同时也是87版《红楼梦》编剧之一的周岭在谈到《新红楼梦》的失误时,指出它的6个失误。

第一:剧本,未将原文进行艺术转换。

第二:选角,脱离了书中的具象描写。

第三:造型,戏装与生活实景格格不入。

第四:音乐,昆曲风与原著的设定不符。

第五:道具,精致却违背了作者原意。

第六:态度,不重视红学顾问的建议。

周岭

剧本是拍好影视剧的保证。王扶林说过:“没有高质量的剧本,一切都无从谈起。”《新红楼梦》的剧本是忠实于原著的,里面有大量旁白,但这种旁白破坏了电视剧“讲故事”的特征,也就是周岭指出的:没有将原文进行艺术转换,结果镜头与旁白产生“割裂”。反观87《红楼梦》就做得很专业,原著是原著,电视剧是电视剧,需要把原著里的情节转换成镜头语言。

选角脱离书中具象的描写,这一方面观众已经吐槽地很多。周岭谈到角色时表达过这样的意见: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红楼梦》与《哈姆雷特》不同,哈姆雷特没有具象的描写,《红楼梦》里的角色大多有具象描写。以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例,林黛玉瘦而薛宝钗微胖,但《新红楼梦》选了个“婴儿肥”的林黛玉和脸型显瘦的薛宝钗,这就令人感到跳戏了。

造型的失误主要表现在“铜钱头”和服装上。叶锦添的造型观众吐槽地也很多,这种戏曲装与生活不搭配。

《新红楼梦》的音乐比较杂乱,选择了昆曲和西洋式的配乐,缥缥缈缈的,给人一种《聊斋》的感觉。

《新红楼梦》的道具很精致,所有东西看起来都是崭新的,可以看出剧组人员的用心。但这种精致恰恰背离了原著。贾家富贵不假,但不是暴发户的富贵,而是“贵族”的富贵,曹雪芹描写的贾家是“现实主义”风格的,比如在他写贾政的书房时,对里面用具的描写用了“半旧”两个字,其用意在说明贾家富贵的时间久了,习以为常,并不是必须用全新的才显富贵。

电视剧是剧本、角色、化妆、音乐、道具、摄像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运用的结果。一部电视剧的成功不能都归功于导演,出现失误也不能都归罪于导演。但毫无疑问,作为“总指挥”的导演肩负很大责任。《新红楼梦》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导演李少红的态度颇耐人寻味。

有一次李少红接受访谈,当问到她给《新红楼梦》的演员打多少分时,李少红说:“我觉得是10分的话,我就给12分。”可以看出导演对演员们的厚爱,其“护犊子”的心态可嘉,但这种过于自负的评价令人难以信服。

不要说《新红楼梦》,就是87版《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也不敢这么评价自己的作品,当年《红楼梦》拍摄完毕让专家试看,王扶林特意躲到一边,他不敢看自己的作品,感觉没自信。

李少红是个很有才华的导演,她的《橘子红了》和《大明宫词》很成功,受到观众的喜爱。她坦言拍《橘子红了》时也不熟悉原著,为何《橘子红了》能成功而《新红楼梦》则不行呢?

主要原因在于观众对《橘子红了》的故事感到陌生,只要按照正常水平拍出来观众就能接受,《红楼梦》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观众对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已经产生固化认知,假如拍出来的效果与观众的认知不符,观众就很难认可。

很显然,李少红导演对自己的才华过于自信,在不熟悉这个题材的情况下,用拍《橘子红了》的方式拍《红楼梦》显然是不合适的。

结语对比两部作品,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87《红楼梦》和《新红楼梦》都是《红楼梦》改编领域的重要作品。二者都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

87《红楼梦》的优点在于“忠于原著”,不仅故事情节忠于原著,人物造型也忠于原著,尤其是演员的选择很经典:陈晓旭、欧阳奋强、邓婕、张莉与书中人物的外形很匹配,标志感强。

87《红楼梦》的不足之处在于做了大量“剪裁”,很多故事情节没有表现出来,比如“太虚幻境”。

另外比如在建筑布景方面,因为资金的原因显得不够精致。

《新红楼梦》的优点在于画面精美,道具、建筑布景、特效等方面都比87版要美观很多。

《新红楼梦》画面很精美

不足之处在于,各个职能部门没有很好的融合起来:

剧本虽然忠实于原著,但没有进行电视剧的艺术转换;选择角色太一般,演员的标志感不强,以杨幂扮演的晴雯为例,看过之后仍然令人感觉面目模糊;造型和服装太戏曲化,造型师叶锦添固执于自己的创意;音乐与《红楼梦》的意境不匹配;道具是全新的。

总而言之,《新红楼梦》的各个方面虽然很努力,但都在“自说自话”。

比较两部作品的优缺点,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不仅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是如此,对于其他工作者来说也是如此:

首先,不同的题材需要不同的处理手法,王扶林导演拍87《红楼梦》时“战战兢兢”,唯恐把戏拍砸了,很重视红学家的意见;反观李少红导演,就过于相信自己的才华了。

其次,各个不同的方面要劲往一处使,相互搭配起来,《新红楼梦》的各个方面很努力,但为何努力而没有收获应有效果?就在于努力的方向不对,你往东我往西,怎能达到目的?

0 阅读:11

盛朋评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