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的瓶颈:以为厦门只是闽南人的城
2024年,厦门常住人口数据出炉了——535万人,增长0.43%(2023年532.7万,增长3.3万),人口增幅位居全省首位。2024年GDP总量为8589.01亿元,排名第三。

从常住人口、GDP、GDP增速指标来看,厦门样样老三,而且,有被老四赶超的可能:差距不大。常住人口:漳州2024年,506.4万;GDP增速:名义增速,龙岩6.68%,居第三;实际增速,漳州,6.1%,居第三;GDP:漳州6063亿,厦门8589亿,稳居第三。厦门漳州多了2500亿,多在哪?
厦门:建筑业总产值3984亿;

漳州:建筑业总产值1025亿;

不知道有没专业人士分析下,这多出来的2950亿建筑业总产值,该如何理解?能不能简单、粗暴的认为主要就是房地产?
而且,印象中,厦门人均GDP常年霸榜第一,这次,排第一的是福州。

看这数据,感觉,漳州要超越厦门,除了人均GDP还有点挑战,其他的,并不算多大困难。厦门,福建第三的位置都面临挑战,而网上,还有人讨论,厦门为什么没有成为超级城市?为什么有这样的疑惑?一方面,厦门的名气确实比较大;另一方面,厦门也有这样的基础。什么样的基础?往远了说,五口通商城市: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广州、上海是一线城市,宁波2024年人口977万,GDP18147亿元,全国排第十一。往近了说,改开四个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深圳是一线城市。厦门即使五口通商城市,又是四个特区之一,还有最美大学厦大、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等等——名气大,提出“厦门为什么没有成为超级城市?”这样的疑问也确实在情理之中。
这两年也写了不少关于厦门的文字了,有些还获得不少认同:不错的阅读、评论、收藏数据。因为要写这些文字,自然也就翻阅了不少资料,也看了不少其他网友对厦门的分析、观点。关于厦门为什么没有成为超级城市,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可以分析出诸多因素,比如: 主要直接原因(客观因素):作为超级城市,腹地很重要,厦门面积与深圳差不多,弱在哪?广州、深圳位于珠三角;上海位于长三角;北京是首都;。。。而厦门呢?一方面台海问题限制,一方面福建自身的地理条件限制下,长时间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的基础交通条件(详细,见《福建省真的比浙江差一点吗?为什么?》)

客观原因存在,但是,为什么厦门作为特区,各方面数据输给泉州呢?这就是要谈谈主观原因:人的问题——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选第一卷《矛盾论》P301)。
在,翻阅厦门相关话题时,有两个信息,蛮震撼我的:第一 厦门岛内原来中小学,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不提倡学生说闽南语,强调用普通话,说闽南语的话还会被批评;
第二 厦门原来有比较多的北方人,原因有很多,比如因为台海问题,厦门有很多军营,早期部队主要是南下的部队;比如,厦门早期的工业建设,比如铁路,厂房,港口,这些产业工人的来源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北方;
震撼我的是什么?是,如果我不是因为写这些文字,特意关注相关话题,厦门,这个我来来去去近十年的城市,我感受不到闽南以外的历史痕迹。
有一段时间,我把厦门的发展聚焦在“小岛思维”——人的局限性:岛内多安逸,为什么要离开舒适区?(详见《从厦门几个新城规划,谈人的局限性》)。随着这些震撼我的信息进入脑中,我不时会琢磨这个话题:厦门包容吗?厦门排外吗?
最后,这些疑问,我在泉州得到了一个可能的答案。我对泉州了解,更多的是来自于网络的信息。而,泉州,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千佛之城——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印度教等等各种宗教在这里交织,以一种少有的平和在这里融汇成一幕幕人间烟火。对于如此多的宗教,能在泉州和睦共处,人们充满了惊叹!赋予了诸多的赞美之词。而,因为厦门,我在这份美好之外,有了些许异样的感悟:客气!一种间隔的客气!一种戒备的客气!
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能一起合作,又不能为敌,怎么办?客气,一种永远不会深交的客气。
厦门,排外吗?——作为游客,作为过客,你感受不到厦门的排外。闽南人的历史(泉州文化对于闽南的影响,我想这个大家没什么太大的歧义吧?),赋予了闽南人这种独特的包容:客气,请你喝茶,请你吃点心,甚至与你称兄道弟。。。厦门,包容吗?——厦门,那些历史上,非闽南的群体,好像都已经消失在时光中,似乎没有留下一丝印迹。这种消失,就像提起台湾,就只有闽南,而那几十万,上百万来自全国各地的随着常凯申去往台湾的,不去深究,感觉就不存在一般(我原来有个疑问,为什么台商在广西投资力度挺大的,上海、广东我能理解,为什么是广西?后来慢慢就懂了)。厦门,这个是真龙来了,也压不住地头蛇的城市,这个在其他地方或许是一个调侃,但是,在厦门,是个事实。这或许是华侨众多的地域的特色之一。但,比起隔壁的汕头,闽南的地头蛇还算在规矩之内,即使是曾经红极一时,风光无限的文盲,也懂得“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为什么厦门作为特区,各方面数据输给泉州呢?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特区,起步差距不大;最后,厦门和珠海平分秋色,汕头别出心裁,唯有深圳——“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来了,就是深圳人”,成为了一线城市。

抛开客观因素,厦门为什么输给泉州?一样的“短板”,不一样的底子:底子:厦门是从一个渔岛,借助五口通商,一两百年发展起来的城市;泉州,是一个发展了一千多年的城市;短板:客气,一种永远不会深交的客气。
厦门的瓶颈:闽南人,以为厦门只是闽南人的城
移风易俗?
太难了!!!陈嘉庚先生,教员赞誉其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有大功、大德、大勇之人:组织、领导南洋华侨为抗日做出巨大贡献;自青年时起,大力捐助教育事业,兴办了集美学村、厦门大学等覆盖全教育阶段的各种学校;在最危急时刻,身藏毒药,躲避日寇搜捕;坚决反对内战;。。。陈嘉庚先生为了移风易俗,不仅兴办教育,还花费巨资,在集美,兴建大量的公共设施。。。。。。

太难了,怎么难?如果有看过陈嘉庚先生陵园的,或许,能感受一点,这个难,有多难。

ai文,胡编乱造,思维混乱,病句百出,不具有可读性,
这写了些什么玩意?
乱七八糟
漳州[加油]
[得瑟]这样看,厦门除了海沧区是漳州的,其他都是泉州的,还要包含角美。人口1400w。gdp2w亿。国内一线大城市了吧,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已经没办法压制泉州,宋初割莆田,清朝割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