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利:王阳明并没有继承孟子的“性善论”

扬胜利问道 2024-02-14 05:36:04

老子在《道德经》第25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名,强字知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强调的是“道法自然”。《易传》中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以孔子为首的儒家道德,就是从“大哉乾元”引申出来的。

世界汉字节创立者张胜利

在儒家看来,“大哉乾元”的存在,是真实无妄的,是“刚中而应,大享以正”的天道命令,是违背不得的道德法则。人们必须诚明于此,信仰于此。以此本体建立道德,建立道德精神世界 ,这些天道法则秩序的价值思维形式与抽象形式,以人心性的灵明知觉形式而存在,或者说,天道法则灵明于心者。因此,儒家的形而上学的本体存在,也就成了心性本体存在。《易传》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成之者性。”《中庸》则讲“天命之谓性”,儒家则将心性视为天道义理之存在,理性自觉地以此会通天道至德,并以此灵明知觉存在建立道德形而上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和道德史上都是首创。

世界中医日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孟子继孔子“德”本体的思路,不再关注本体的客体意义。他比孔子更加关注道德问题,着重从价值的意义上讲本体。孟子讲心性涵养扩充,把心性对道德精神的大用,提升到了本体论高度。孟子从孔子的仁学出发,追问人性论依据,提出性善论学说。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道德本性,“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我故有之。”强调:人所具有的仁义等善性,是上天所赋予的。孟子把人天共有的善性称为“诚”,他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道之“诚”是其性善的本体论依据,具有终极价值,天道之“诚”就是价值目标。体昧和追求天道之“诚”,则是人的本分。这种追求不是外求,而是内求。这一理论不仅直接影响了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理论建构。这也造成了儒家只是空洞的讲道德修养,不太注重道德实践的不良局面。

世界中医日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陆象山的心学,到明代王阳明又将其进一步开拓和发展 。 王阳明的心学,以心物相融为本体,以中庸为方法而自成体系。也有人认为:王阳明心学是:“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 ,是彻头彻尾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

自我感觉良好,自我陶醉,为心灵鸡汤所毒而浑然不觉,也就是后人评价的王阳明心学造成圣人满街走的局面。在探讨道之本原的理论上,王阳明以所谓的《尚书》“十六字心传”为基点展开。他在《象山文集序》中说:“圣人之学,心学也。尧舜禹之相授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直厥中。”此心学之源也。他以心作为本体,他认为只有把“人心”修养到“精”而且“一”并合乎“中”之标准的“道心”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客观事物。他把这一“道心”也具实到了人伦方面,所谓的“王达道”之中。“道心而发之于父子也。无不亲;发之于君臣也,无不义;发之于夫妇、长幼、朋友也,无不别,无不序,无不信。”最终实现知天地之化育的终极目标。

世界中医日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王阳明虽然他强调的是思接孟子,事实上也确实是孟子的思想 ,孟子讲“仁义礼智根于心”,“上下与天地同流” ,孟子并以此建立起了性命之理与道德精神世界,可是孟子的前提是他的“性善论”,而王阳明提出的“无善无恶心之本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强调的是心本来是没有善也没有恶的,它所有的理论是紧紧围绕“无善无恶”——“起心”来展开的,和孟子性善论是不同的,这一点很有意思。另外,王阳明强调“心即是理”的思想,夸大了“心”的重要性,过分夸大了心的作用。认为只要内心所想就一定能实现,没有合理把握心里所想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世界哲学思想纵横(第307回)收录于张胜利哲学思想系列专著《大道汜兮》。

康清浊录音整理 薛金银录制

张胜利著作:《吉祥如意经》、《大华般若波罗妙法经》、《大圆满经》《明月照千江》、《德道经》、《大道汜兮》、《大行》等

清风依旧:

[图片]

0 阅读:11

扬胜利问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