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利:老子孔子“天人关系”重点在“人”

扬胜利问道 2024-02-14 05:36:04

老子孔子“天人关系”重点在“人”而董仲舒是在“天”两者根本不同先秦时期,由于社会处于割据和动荡时代。哲学家们在观照天人关系问题的时候,他们把理论的重点放在了人的上面,无论是老子的天道或者是孔子的人道,他们落脚点都在一个字“道”上,他们都是要取法乎道,从而建立一种属于自己的理想的社会。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思想的理想的社会。

世界汉字节创立者张胜利近照

老子要建立一个“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孔子要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他们哲学思维的终点都是一致的,无论是天道也好,人道也罢,都是一个想从混乱的社会到达一种稳定的理想社会的,这是一个过程。到了两汉时期,此时的哲学家实际上已经演变为了经学家,他们不同于先秦时代的哲学家,他们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他们已经把他们的理论重点放到了天的上面,而非先秦时代人的上面。

世界汉字节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他们的天已经具有了超越的指向性,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天了。特别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经学家们 ,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以及“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施并行,罢除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来,这样一来,实际上他们在探讨一种君权神授,是建立一种帝制神学体系,目的是为维护、强化君权提供理论依据,他们的重点已经发生转变了。在先秦时期,哲学家是带有批判精神,是有自己的一种思想,是来推行自己的思想的,到两汉时期,经学家们是为解释服务的,你不要小看这一转折点。这就造成了今天解释学比较盛行的根源,

世界汉字节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他们为某种观点挖苦心思去寻找一种理论依据,从而支撑这种论点。今天我们很多所谓的解读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的。我们在探讨两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时候,这个转折点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董仲舒强调“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受命于君,王受命而后王”。你看他这种思想已经超越了原来关于“天”的思想,他是研究《春秋公羊传》发家的。所以他就想用大一统的理论来代替原来大统一的理论,

秦朝用的是大统一而非大一统,实际上大一统不是董仲舒发明创造的,在《公羊春秋传》上,说隐公元年就记载了大一统这个概念。大一统这个概念的大不是形容词的大,而是尊大,尊大是个动词,一是元,统是始,一统就是元始。这是一个不同的概念,比如说皇帝登基,称为元年。一年开始成为春天,他们就搞出了一套莫名其妙的东西来。来进一步神话或者是拔高他们的合理性、合法性,所谓大统一,他们解释为疆域上的统一,然后政权的集中统一,那么和大一统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大一统,是指政治自下而上。大统一是自上而下,大一统是自下而上归于一种形而上学的本体,从而使这一政治体系达到一个稳定的一种价值。这是大统一,是指自上而下以权力为中心的一种政治范围的集中统一。

这就是大统一和大一统的不一样的地方,大一统是自下而上,大统一是自上而下,因为他们看到了秦朝大统一的缺点,就是生命的短暂,但大统一能够推动社会文明的向前发展。大一统是个稳定的一种政治价值体系。大统一没有达到一种内在的稳定性。所以说大一统和大统一稍有区别,董仲舒提倡和倡导的是大一统的思想而不是打统一。‘’

今天我们也在强调大一统而不是大统一,因为大统一不一定有稳定性,时间也不一定很长。只有实现了大一统,社会的稳定性就会加强,整个政治社会会获得一个超越的稳定性。由于董仲舒这种经学家们在研究天人关系问题的时候把天作为了一个重点,和老子、孔子把人作为重点不同,直接导致了中国整个哲学体系在这里发生了变化,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到了晋时候,哲学思想的研究又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天人关系问题转变成了体用问题。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世界哲学思想纵横(第118回)收录于张胜利哲学思想系列专著《大道汜兮》。

康清浊录音整理 薛金银录制

张胜利著作:《吉祥如意经》、《大华般若波罗妙法经》、《大圆满经》《明月照千江》、《德道经》、《大道汜兮》、《大行》等

0 阅读:3

扬胜利问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