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代的道术,一旦未得精髓,学偏了,结果就是掉进了自己的认知樊笼里,反而把自己困住了,这样的人即便是貌似悟出了某些道理,这样的道理也是存在局限性的,因为太偏颇,所以不被大众接受,就像慎到的道,就不是活人能做到的,只是死人之理。
《庄子•天下篇》中先讲到古代的道术是“公而不当,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
彭蒙、田骈、慎到听这样的道术,很是认同,并且欣欣然听话照做。
他们认为齐同万物是最重要的,所以慎到摒弃智能,忘却自我偏见,听任事物的自然发展。他认为人一旦知道其所不知道的事,就必将被知道所奴役而遭受伤害。
慎到的话貌似没毛病,但是他钻牛角尖了,他自己随物顺情,不任职事,而讥笑天下的尚贤之举,自己狂放不羁,又非难天下的大圣人。
他的主张是让人完全与万物推移变化,舍弃是非,免于牵累,不运用智能与谋虑,推着才行走,拖着才前进,保全自身而不受责难,从来没有什么罪责。
这就像让一个人完全丧失知觉意识,完全做到无为,这样就不会背离道。但是这样一来,就只有死人才能做到。既然是让活人做到像死人一样,那又还要学什么古人的道术呢?所以慎到的那些道理根本就是脱离了实际情况。
田骈也是主张像古代的得道之人一样,既不肯定什么,也不否定什么,什么都不用语言表达。
田骈的主张,同样只有死人才能彻底做到。
为与不为,说与不说,都是应该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而不是一说清静无为、弃智绝圣,就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让脑子完全停摆,一说大道不言,就是像死人一样把嘴彻底闭上。彭蒙、慎到、田骈,就是犯了走极端的毛病。
当然,他们也算听说了大道的皮毛。就像我们现代人一样,对圣贤之言虽然烂熟于心,但行为上还是与圣人之道相差十万八千里,不过是停留在闻道这一层面而已。
这就像我们现代人学道一样,一说无欲无求,就是要像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一样,什么基本的欲望也不要有,最好是躲进深山老林餐风饮露,结果到了深山老林才发现,总是喝西北风那是会死人的。
这篇文章同样告诉我们,古人在学道方面也是不得要领,容易走偏,犯了非此即彼的毛病,所以他们的学说同样在现实生活中经不起验证,只是空中楼阁罢了。
我们现代人虽然比古人更容易获得各类信息、知识、道理,但是我们更容易被这些禁锢思想、扼杀灵性,脑子里存有无数教条、道理,因为不能灵活运用,结果反而容易被教条、道理钳制、奴役,把自己一个正常人反倒整得魔怔了。这也是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的。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一点,即:
道理如果不适用于活人,那就是华而不实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