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诱人的美食下饭剧,全在这里了

食戟社 2022-10-20 10:38:56

本文转自:三联美食

『疫情的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虽然电影院仍在营业,但是很多人都把观影习惯转到线上。最近,天气越来越冷,南方持续降温,北方也还没来暖气,我们为窝在家里的小伙伴,提前整理出了2022年的美食剧、纪录片和电影。』

作者/ 箅子

孤独的美食家 第十季

十年前,井之头五郎在江东区的门前仲町点了烤鸡肉串和焗饭,自此拉开了他独食的帷幕。十年间,他常出现在食堂、饭馆、居酒屋中,那里经营着低价、水准不一的庶民料理,也正是在这里,他找到了最接地气的味道,和藏匿在美味之后的秘密和小故事。

第十季的故事是从牛肉定食,葱花蛋和煮炸猪排开始的,情节仍沿袭着过去的套路,吃饭时的认真和专注,以及那一点虔诚的心态,始终未变。自第九季开始,片中人人都戴着口罩,在经济不好的日子里,定食、盒饭都能给人带来慰藉,五郎说,虽然世界不停变化,希望吃饭时那种温情的时光永不消逝。

熊家餐馆 第一季

如果你看过《燃情主厨》或是《落魄大厨》,如果你是安东尼伯尔顿的读者,又或是托马斯凯勒的食客,那你也必定会为年轻的厨师卡米(Carmy)所吸引,看起这部《熊家餐馆》。做简单的菜是一种修行。卡米曾是米其林餐厅的副厨,回到芝加哥后开始经营起一家破败不堪的三明治店。导演用类似《无耻家庭》的生猛台词和摇滚乐式的剪辑手法,表现出厨房内的鸡飞蛋打,和每一次出餐前的紧迫感。

如果你对餐厅厨房的印象仍旧停留在《主厨的餐桌》或《东京大饭店》,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现实中的绝大多数厨房一向如打仗般噪杂且凌乱,只有在内工作的人才可能摸索到其中的规则与秩序。安东尼伯尔顿在厨室机密中写道,每个厨师都是疯子,每天工作下来,满脸油渍,指甲里全是调料,他们没有休息,我不懂为什么这样的人会讨大家喜欢。

风味人间 第四季

每到秋末的时候,《风味人间》就要来了。在预告片中,第四季的标题是“山川无恙,风味不改”,从画面中清晰可见碳水化合物与肉食的交响融合,其中一道八宝葫芦鸭也吊足我的胃口,好奇地猜测它可能来自扬州、上海,又或是北京的某个淮扬菜餐厅。

(待上映,敬请期待)

早餐中国 第四季

早餐复苏味蕾,用烟火赶走阴霾。几十家普通的早餐店,蕴含着几十个家庭的酸甜苦辣,也浓缩着一条街巷的日新月异。开封的四味菜、西双版纳的牛撒撇、重庆的豆花饭、北京的卤煮,都将依次出现在节目中。导演王圣志说过,当所有的餐厅都在想着更新菜品的味道时,只有早餐店想要不变。他们所捍卫的是某处居民在味觉上的共同记忆。

(待上映,敬请期待)

寻味贵阳

在看过关于贵阳的《风味原产地》之后,《寻味贵阳》又上线了。节目中的糟辣椒、糟辣鱼、糟辣肉,各式牛羊肉粉、冰粉、洋芋粑粑,烙锅、丝娃娃、豆腐果让人垂涎,刺梨、酥麻、野薄荷、木姜子调配出的酸辣、香鲜,还原出我们熟悉又陌生的贵阳。

厨房里有哲学家

来自美国的罗朗,住在深圳的陈汉宗,来自东京的陈建太郎和住在北京的刘禾森,于三尺厨房,尝人生百味,构成了这部《厨房里有哲学家》。在片中,四位厨师分别踏上一段自我寻觅之路,在这个旅程中他们收获了厨艺,以及深埋在土地下的风土哲学。

黑暗美食:墨西哥

墨西哥人信仰死亡神灵,这似乎也造就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人们会在节日上狂欢、寻乐;在制作食物时,他们也呈现出了一种极致的丰富。一盘盘主食、红肉和酱料,层层堆叠,制造出不同的创意与噱头,没有人在乎热量,他们只在乎感官上的刺激。

街头绝味:美国

通过30分钟一集的迷你纪录片,走遍美国六城,还能探访普通人家,这部《街头绝味》选材于纽约、洛杉矶、夏威夷、波特兰等地,导演没有将镜头对准那些精美的,或是带有流量的路边小吃,而是探访了一些朴实无华的廉价小店。相比第一季所拍摄的温情亚洲和第二季狂野的拉丁美食而言,这季的美国故事拍的有些悲情,它不仅在讲食物和街区,更在探讨各个种族的奋斗故事。

午夜亚洲:美食·舞蹈·梦想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洲是不眠的,那一定是亚洲。或许是因为夜市,这个亚洲美食的特有形态,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夜晚。东京、首尔、孟买、曼谷、台北及马尼拉的出现,虽无法代表整个亚洲,但已经呈现出了足够多的多样性。在这里,夜幕下的炸鸡、饺子、小笼包、奶茶、咖喱鱼丸、煎豆腐,各式的粥粉面饭,超乎想象的煎炒烹炸,叫得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菜,融汇在一起,构成了没有国界的专属于夜猫子的狂欢。

主厨的餐桌:披萨

美食作家史蒂夫·多林斯基 (Steve Dolinsky) 拿过许多次詹姆斯比尔德奖,他曾写过一本《披萨之城》,有次在芝加哥采访,他对我说,每个人都是一张披萨。这个说法很有趣,因为即便是材料相同,每个厨师也都会做出不同口味的披萨,但这种说法也会招来披萨原教旨主义者——意大利人的不屑。

主厨的餐桌这一季将目光转移到披萨,这种简单的食物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披萨已经不再是意大利人专属的食物了,它变成了一种世界美食。在这部纪录片中,你可以看到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韩国的厨师,如何在一块小小的面饼上展示自己的生活哲学。

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

这部电影由《绿皮书》导演彼得·法雷利执导,改编自同名回忆录,故事的结构非常简单,在上世纪60年代的越战期间,26岁的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成员从纽约出发,去战区寻找正在打仗的几个好友,而此行的目的,只是给他们送去家乡的啤酒。

但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越战片,也不是一部纯粹关于啤酒的电影。这一切源于一个总是高谈阔论,什么都看不惯的小混混的突发奇想,原本荒唐的主意竟变成了现实。在腥风血雨的战区,他看到了和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场面,几天中,他经历了生死,也认清了自己。在电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真相不会伤害我们,谎言才会。最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城市,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接受别人的想法,也学会了闭嘴。和歌子酒 第六季

26岁的办公室职员和歌子有个小小嗜好,就是去各个地方闲逛,然后愉快的喝一顿酒,吃想要吃的美食。从鲹鱼碎刺身、笊篱豆腐、干烧明虾、炸牛蒡、柠檬海鲜锅、牛奶红豆抹茶白玉刨冰……到石川县的无过滤生原酒、岐阜县大吟酿生酒、意大利橙酒、浙江的女儿红……如果你认真看过她的餐酒搭配记录,就会发现,她非常享受这段与自己独处时光。

熏制生活

同居三年的两个年轻人,在平淡的生活中开始尝试用烟熏来烹饪,肉、蛋、海鲜在烟雾的缭绕中多了一丝由时间带来的风味沉淀,两个人的情感关系也是如此,需要花些时间去熏制一下。

珍馐记

厨娘凌小小出身民间,却立志成为“天下第一御厨”,通过层层比拼成为御厨,后凭借手艺最终得到太子的认可。这部剧的故事简单,偶尔无厘头,食物相对考究,制作场景算得上用心,只是最终表现有些现代感。

尚食

这部剧颇有些像美食版的《延禧攻略》,以往的“处心积虑”变成了“处心积虑熬制药膳”,日常的宫斗也转为御膳竞艺,但角色缺乏新意,甚至有些脸谱化,有关食物的制作部分也算不上精致。

飯戲攻心

难吃的叉烧,伴随着日日辛劳,就着对生活的抱怨,凑成一桌晚餐。电影名称沿自广东话“饭气攻心”,说的是吃完饭犯困的意思。这是一部黄子华式的中式家庭温情喜,表面讲述爱情,桌下表达的是亲情,透露出对旧日时光的依依不舍。

出租车饭店

这部电影中的食物相当质朴,甚至简陋,几乎全部由碳水担当。叉烧拉面、豆芽烩面、肉末炒饭,连煎饺都成为了调剂口味的奢侈品,在贫苦的生活中,似乎只有美味的饭食才能真正抚慰人心。

经典杯子蛋糕

没有宏大的故事,没有曲折的剧情,一切都在平平淡淡中发生。中年与准中年的情感,两个社畜之间的爱情,从打开各种甜品店开始。

相合之物

《相合之物》温暖、缓慢的讲述了一家京都和果子(日式点心)的故事。长子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中,为了继承家族的老店,不同辈分的人,旧时代的思维和新世代的想法碰撞,似乎无法调和。唯一能改变这种紧张关系的,是季节的风物和生活中的人情味。

在名建筑里吃午餐

把建筑美学和食物加以结合,是个挺不错的尝试。这部剧的拍摄手法像微纪录片,甚至更像vlog,没有强故事情节,而是依据建筑的结构而推进,但也由此显得有些拼单。

网购美食宅幸福

小说家和漫画家彼此仰慕,相遇后发现彼此都不是自己期待中的对方,由此变得冷漠,但“点外卖”成为了二人的共同兴趣所在,在分享对食物的理解中,二人逐渐打开心扉。

END本文作者:箅子微信编辑:孙孙Boy

微信审核:同同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