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文章才讲到那家投资近百万,3个月就扛不下去的快餐店,有了新进展。
这家店停业了大约4天,每次路过里面有灯光,我猜不是撤场就是做重大调整。做调整说明老板明白了之前的战略失误,决定痛改前非,他一定特别看好这个地方,不想那么早放弃。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投入比较大,沉没成本高,立刻放弃不甘心,于是做出调整做最后一搏。都有可能。
这一次,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家米粉店。
各位看看调整前后的对比。

看过我之前的分享的老板应该记得,我说如果这个店转型成川式快餐店,成功概率就挺高,因为这个店本身是特色小吃蹄花+快餐+聚餐的模式,现在变一下顺序就行,变成川式快餐+特色小吃蹄花,把川式快餐作为主打,蹄花是差异化特色的模式,调整起来也不难。有差异化优势,更容易成功。
现在变成米粉店如何呢?
我认为虽然比不上川式快餐的模式,但起码比之前的的烂蹄花模式好很多。
我还特意去体验了一下产品,各位看看菜单:

虽然门头写的是米粉,但里面有粉有面有盖浇饭,其实就是个主打米粉的快餐店。
这个产品组合没大毛病。这里有写字楼,有社区人流,有路过去商场的人流,中午和晚上都有快餐需求,这条街的快餐,粉馆,面馆生意都还可以。
这个时候,就看产品本身的口味了。我决定去尝试一下。于是昨晚特意去点了一份他们家的招牌米粉。
各位可以看看图片:

总体感觉是味道平平,虽然不难吃,但也不出众。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吃完还口干得厉害,不知道是不是味精放多了。
这家店的左右邻居高手如云,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一墙之隔的隔壁就是生意很火爆的主打辣椒炒肉的快餐店,隔四五家店是一家主打现炒的盖浇饭店,再旁边是一家主打现炒浇头的米粉店,是这条街的米粉元老,之前这里没有一家米粉店的。我之前也写过这家店的,开业那几个月真的很火爆,每天一万多的营业额。后来来了很多米粉挑战者,都失败了。
不过,就在去年,在它的斜对面开了一家米粉连锁店,无论是产品,营销,装修,服务,运营。。。等方面都做得很好,也活下来了,而且生意很好。这个店是主打手工米粉,也有自己的特色。我去吃过几次,味道很不错。
我估计老板转型做米粉,可能是看到前面这两家米粉店做得很成功,所以他也跟进。为什么不转型做川式快餐呢?因为炒菜对厨师的依赖比较大,炒菜也更难标准化,经营难度要大很多。
但,吃过他家的产品之后,我又有些担心了,两个走在前面的对手,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差异化优势,他家的主力产品特色貌似不强,相对来说比较平庸。作为后来挑战者,只有更好更强胜算才大,现在的这个水平,让我感觉老板出手有些仓促了。
当然,今天的水平不代表一直会这样,如果老板能根据顾客反馈快速调整提高,也是有机会的。能在重压之下,四五天时间就变出一个米粉店出来,老板也是够拼的。
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老板还做了个重大调整。这个店之前是3个门面的,现在变成两个了,退了一个门面,门上写着房东直租。

这是危机之下的常规操作,第一步就是缩减开支和成本,先让自己活下去。不光是房租,老板应该还减少了三四个员工,我去的时候,只有两个员工,之前是有四五个的。
这一步是必要的。虽然老板一开始就租下3个门面,来势汹汹,在气势上吸引了不少注意力,但一段时间下来,可能也发现了自己还没有能力操盘这么大个盘子,做战略上的收缩是最好的选择。
能力一定要匹配得上自己的野心,才能走得长久。
产品调整了,模式调整了,开支减少了,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希望老板转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