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逸枫
老汉在上月底就提出房地产市场探底之路未结束,已经见底的预判为时过早。政策效果预期不佳已成现实,调整期拉长,房地产市场再探底。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见底、即将触底的梦想破碎,再探底才是主旋律,筑底的趋势不变。
销售进一步下降,筑底趋势不变。2023年11月、1月-11月第三方的房地产市场数据显示,22城、30城、100城商品房住宅销售成交、100城一二手住宅价格与100强房企销售面积及100强房企拿地金额、300城、22城土地成交面积下降。
短暂回升后,市场迅速降温,销售成交下降。中指数据显示,2023年11月22城成交量同环比均下降。一线城市环比小幅上涨1.23%,同比下23.59%。二三线城市同环比下降19.79%和18.01%。四线城市环比上涨2.78%,同比跌幅26.78%。
销售成交稳中有降,延续市场筑底行情。CRIC数据显示,2023年11月30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261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2%,同比微降3%。2023年前11月累计同比微增1.72%,增幅较上月持续收窄0.4%。
城市分化,一线城市下降,二三线城市降幅扩大。11月一线城市同环比分别为下降9%、下降12%。前11月累计同比降幅为1%。其中北京、上海成交同环比齐跌,延续上月降势,广州、深圳成交微升,与政策调整放松有关。
销售成交下降扩大。2023年1月-11月100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约5%。2023年1月-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7.8%,商品房销售额9.7万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现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5.6%。
11月二三线城市成交环比回落,降幅超一线城市,市场分化严重。前11月累计同比保持正增长。目前佛山、东莞、珠海等湾区城市11月成交小幅回升,从累计同比来看,依然处于筑底阶段,购买力、市场预期尚未完全修复。
二手房市场持续回升,呈现企稳的趋势,比新房市场稳健。克而瑞数据显示,2023年11月17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预计为682万平方米,环比增长4%,同比增长22%。前11月,二手房累计成交7718万平方米,累计同比增长32%。
新房价格收窄,不稳定。中指数据显示,2023年11月100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203元/平方米,同比上涨0.08%,环比上涨0.05%,涨幅较10月收窄0.02%。38个城市环比上涨,43个城市环比下跌,19个城市持平。
二手房价格下降,跌幅扩大。2023年11月100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5400元/平方米,同比下跌3.21%,跌幅扩大0.33%。环比下跌0.56%,跌幅较10月扩大0.11%。除三亚外,其余99个城市均环比下跌。连续19个月环比下跌,连续5个月。
二手房市场均价连续9月下滑。诸葛找房数据显示,2023年11月100城二手住宅市场均价为15231元/平方米,环比下降0.62%,较上月跌幅扩大0.2%,同比下降2.86%。价格的恢复滞后于成交量,短期房价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
11月一二三线城市房价集体下降。一线城市均价61385元/平方米,环比下降0.47%,同比上涨5.1%。二线城市均价18254元/平方米,环比下降0.79%,同比下跌4.34%。三四线城市均价9505元/平方米,环比下降0.45%,同比下跌4.12%。
销售增速持续下滑。克而瑞数据显示,2023年11月百强房企累计实现销售金额4285亿元,同比下降30.6%,环比下降3.4%。前11月百强房企累计实现销售金额55288亿元,同比下降15.5%。随着需求端、融资端政策的持续发力、信用增进,部房企销售有望逐步回暖。
房企销售降幅再扩大,拿地降幅有所收窄。中指数据显示,2023年1月-11月,100强房企销售总额为57379.0 亿元,同比下降14.7%,降幅相比上月扩大 1.6 %,销售额累计同比连续五个月下降。11月单月销售额同比下降 29.2%,单月销售额连续6个月下降。
央国企商品房销售表现较为强劲,民营房企销售下降。中指数据显示,2023年1月-11月,TOP50房企中,央国企销售额平均增长8.2%,稳健民企销售额平均下降6.8%,混合所有企业下降15.3%,出险民企下降48.0%。
房企拿地规模同比下降,民营房企拿不动地。中指数据显示,2023年1月-11 月,100强房企拿地总额10855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6.6%,降幅较上月收窄 3.4 %,连续两月收窄。强100门槛值为3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中海地产、保利发展、建发房产、华润置地、绿城中国、招商蛇口、中国铁建、万科、越秀地产、滨江集团位列2023年1月~11月权益拿地金额榜前10名,毫无疑问,国企、央企成为土地市场的主角。
这10家房企2023年1~11月拿地总额为5251亿元,占TOP100企业拿地总额的48%,接近一半。前10名的房企中,有7家是央企、国企,2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仅1家为纯粹的民营房企。50家代表企业拿地总额同比增长36.9%,环比下滑。
50家代表企业前11月月拿地销售比均值为21.8%,较去年同期增长1.1%。拿地销售比内部分化明显,稳健型的央国企、城投类型房企的资金状况相对较好,拿地态度较为积极,拿地销售比20%-30%- 40%,央国企、城投类房企托底市场。
土地市场持续下行,成交下降。中指数据显示,2023年前11月,全国300城推出规划建面同比降20%,成交规划建面同比降27%。推出楼面均价同比涨1.8%,成交楼面均价同比涨7.5%,土地出让金同比降21%。
2023年1月-11月,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推出、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下降21.5%、28.0%。22城来看,2023年1月-11月,供地计划完成率整体不足七成。2023年的土地市场,在2022年低位的前提下,进一步缩量。
重点22城优质地块成交量增加,央国企为拿地主力,拿地金额占比达50%,民企投资力度不足。至11月末,除北京、上海、深圳、宁波外,18城已取消土地最高限价。仅少量核心城市优质地块拍出高溢价,整体热度仍较低。
核心城市土地成交大降。中指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30日22城共推出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15326.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成交面积10459.3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土地成交平均溢价率为6.26%;土地出让金同比降30%。
2023年1月-11月,上海斩获土地出让金1838.2亿元,已“傲视群城”。2022年上海卖地收入高达2839.5亿。第二名杭州1594.16亿出让金落袋,高出第三名的北京82亿。苏州、成都土地出让金也已破千亿,南京逼近千亿。
目前执行集中供地的重点22城中,已有18城取消地价上限,执行地价上限的仅剩北京、上海、深圳和宁波四城。四城之中,有少许松动。深圳11月16日挂牌的两块住宅用地中的龙华地块,仅限制了最高地价,取消了销售限价,意味着销售时灵活出价。
万变不离其宗,商品价值对商品价格起决定性作用。价值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没有例外。现在一、二手房价远高于价值。能够承受高泡沫房价的有钱人早已买了很多套房。目前房价必须与劳动者的收入相匹配才能顺利把房销售出去、
降价潮今年夏季开始;还远没有结束迹象,今后几个季度,或数年内,房价还会下降。不要抱有幻想,早出手,少赔点。当年日本房价最多跌了90%。目前深圳等小区也有跌70%多的了。
深圳楼市跌幅榜 11月29日 第一位:旭飞华隆园,跌幅67%,学位 第二位:盈富家园,跌幅61%,学位 第三名:东门168,跌幅59%,学位 第四名:月亮湾花园,跌幅59%,拆迁 第五名:八卦岭宿舍,跌幅59%,学位 第六位:金城华庭,跌幅59%,学位 第七名:花样年花郡,跌幅55%,学位 第八名:旭飞花园,跌幅53%,学位 第九名:鹏盛村,跌幅51%,学位 第十名:鹏盛年华,跌幅50%,学位
不应该是筑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