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呼吸道疾病“抱团流行”,孩子有这6种情况赶紧就医!

忆因聊健康 2023-12-13 23:40:09

3岁的健健(化名)5天前突然出现咳嗽,且伴有咽痛感,有时还会伴有胸痛,但是无痰、憋喘的现象。

当时家长并未给予重视,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就让在家多喝热水、休息缓解不适。

可后来,健健开始出现发热,测量体温38.2℃,无畏寒、寒战等症状。

家长自行为其服用退烧药后,健健的体温降至正常,但后续仍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最高时达到39.8℃,并且伴有疼痛,于是家长急忙带他前往医院儿科就诊。

就诊时,大夫为健健进行了系列检查,查体显示体温36.6℃,心率95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5/77mmHg,患儿神志清楚,语言伶俐,口唇并无紫绀,但咽喉部充血比较明显,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无脓性分泌物。

检查显示其双肺呼吸音比较粗,右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四肢肌张力正常,肝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

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为8.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72.9%,血红蛋白为128g/L,红细胞计数为4.67×10^12/L,C反应蛋白为4.53mg/L、血清淀粉样蛋白A为80.05mg/L,胸片显示患儿右侧中叶肺炎。

对健健进行血清支原体IgM抗体测定,结果显示为阳性。

根据健健的临床表现及检查显示,最终诊断为小儿支原体肺炎。

明确诊断后,大夫为健健制定药物治疗方案,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进行止咳、化痰治疗。

治疗5天时,健健的症状明显好转,不再出现发热症状,且咳嗽症状明显缓解,其神志清楚,咽喉部充血减退,扁桃体肿大明显减轻。

医生提醒: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儿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儿童因为年龄较小,免疫力低,所以容易被细菌或病毒感染。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等上呼吸道,可通过胸片、CT检查、支原体抗体IgM明确诊断。

在生活中,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情况,如果有任何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带儿童就诊。

天转寒凉,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疾病开始“抱团流行”,纷纷找上门来,尤其是儿童特别容易“中招”。

对于那些家有二娃、三娃的家庭来说,更是压力山大,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主要是由于冬季气温骤降,呼吸道干燥,使得免疫力降低、室内活动增多等因素都增加了流感和支原体等呼吸道疾病感染的几率。

而孩子的体质相对比较弱,只要稍微受凉,就有可能患上支气管炎、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出现流鼻涕、鼻塞、发热、咳嗽、流眼泪等症状。

如果家长没有引起重视,任由其发展,就可能会使孩子出现头痛、咽痛以及精神状态不佳等更加严重的症状,情况最严重时,还会引起中耳炎、败血症、心肌炎等疾病。

多种呼吸道疾病“抱团流行”,家长该如何区分?

附上几种高发疾病的特点和症状对照表,方便大家做个参考 ↓↓↓

疾病

病原体

潜伏期

症状表现

传染性

易感人群

用药建议

普通感冒

腺病毒、鼻病毒等

1~3天

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发烧常为低中度,基本3~5天可自愈,很少有全身肌肉疼痛或乏力的症状

普感性较强,与季节无关

对症处理即可,一般无需特殊用药

流感

流感病毒

1~7天

头疼、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发热程度以高热居多(39-40℃)

强,可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免疫力底下的人群

对症用药缓解,必要时可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

2~3周

渐进性干咳、头疼为主、发热、喉咙疼等,其发热程度高低不一,同时发热反复,少数高热(39-40℃)

较强,可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传播

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易感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RSV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4~5天

初期可以咳嗽、鼻塞、发热,多为高热的症状。高热多持续1~4天,少数可达5~8天,还可以有呼吸困难、胸闷气喘、口唇紫绀、鼻翼煽动及三凹征、心力衰竭等疾病

较强,可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传播

多见于婴幼儿的感染,半数以上为1岁以内的婴儿

尚无特效药物;感染后需对症用药缓解

孩子出现这6种情况赶紧就医

01 出现这4种发热

3个月龄以下婴儿发热超过3天,且发热有加重趋势发热时,伴有皮肤颜色改变,或出现皮疹发热时,伴有难以安抚地哭闹

02 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

如果孩子出现嗜睡、惊跳、肌肉抽动或震颤、面色苍白等情况时,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

03 持续腹痛或反复呕吐、腹泻

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可能会引起胃肠型感冒,孩子除了会出现感冒症状外,还可出现反复肚子疼、呕吐等症状。

此外,如果孩子在发热过程中,出现吃什么吐什么的情况时,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脱水,建议及时送孩子前往医院就诊。

04 持续剧烈咳嗽或喘息

如果孩子除了发烧之外,出现持续剧烈咳嗽,或出现了三凹征(指的是在吸气状态下出现胸骨上凹、锁骨上凹、肋间隙上凹),或呼吸困难时,需要带孩子来医院就诊。

05 体温正常时,精神状态依然很差

如果孩子的体温已恢复正常,但精神状态依然不佳、无精打采,如不愿意玩耍、进食困难、烦躁时,建议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06 曾经有过热性惊厥史

大多数的儿童热性惊厥发作时间较短,常常在3~5分钟后停止,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可以在孩子惊厥停止后,再送去医院。

但如果孩子以前发生过惊厥持续状态,或本次惊厥时间超过5分钟还没有停止,那孩子自行停止的可能性较小,此时应立即前往医院。

儿童冬天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

1

积极接种流感疫苗

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包括三价灭活疫苗(IIV3)和四价灭活疫苗(IIV4),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除个别地区外,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第二类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

孕妇、6 月龄以下婴儿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6月~23月婴幼儿、8岁以下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特定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建议优先接种。

注意:对鸡蛋、新霉素过敏者禁忌流感疫苗接种。

2

增强抵抗力

增强抵抗力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抗病能力,使孩子更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也更不容易被感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均衡孩子的营养,不要让孩子养成偏食或挑食的习惯。

尽管在冬季孩子出汗相对较少,但也要多饮水补充水分,多吃水果和蔬菜。

家长还要多给孩子安排一些户外活动,保证孩子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要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接触阳光。

虽然在冬天来临后,室外的温度很低,但我们仍要走出温暖的屋子,适应室外的温度。

这样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可以在秋冬季节很好地抵御寒冷等不良因素的侵蚀。

3

注意保暖

冬天的室内外温度相差是非常大的,所以要在孩子出门时做好其保暖工作。

但是也不要捂得太厉害,因为小孩子的新陈代谢是非常快的,而且孩子大都活泼好动,运动量大,身体产热量也多,这时如果穿过多的衣服,汗湿了里衣,就有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

4

切断传播途径

呼吸道疾病高发、流行期间,尽量减少集会和聚集,减少集体性娱乐活动。

如果前往公共场所,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米远距离,减少密切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洗手过程中,应使用消毒洗手液或肥皂,如果不小心把手弄脏了,不要摸脸和摸嘴,尤其是有小宝宝的家庭,更要注意手部卫生习惯。

如果家中有大人感冒并出现了咳嗽状况时,就要少让孩子与这位大人进行接触。

对于还在进行母乳喂养的母亲来说,如果患上感冒,应该在喂孩子时戴上口罩,必要的时候可以换奶粉来喂养孩子。

5

保持居住地的空气流通

大多数呼吸道疾病都会通过空气传染,所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冬天,可以每天上午开窗通半个多小时的风,减少室内空气中的病原体含量。

对于雾霾情况比较严重的地区,可能没办法做到开窗通风,这时候要想保证空气的新鲜,可以借助空气负离子的力量,特别是小粒径的空气负离子,这种负离子可以将 PM2.5 及以下的颗粒进行吸附和降解,使空气得到“净化”,从而让空气保持新鲜。

6

坚持耐寒训练

家长可以在春夏季节就开始对孩子实施耐寒训练,长期的耐寒训练可以使孩子在秋冬季节更不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蚀,侧面降低其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

具体的耐寒训练内容为:可以在春天的时候,让孩子适当用冷水洗手;夏天时,可用冷水洗手和洗脸;情况允许的话,也可以用冷水浸到半湿的毛巾擦洗孩子的四肢,使孩子的身体逐渐接受剧烈变化的温差的刺激,促进孩子的新陈代谢,增强孩子的抵抗力,从而减少孩子在秋冬季节患发呼吸道疾病的概率。

6

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干预

如果孩子出现了轻微的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接受检查,及时对疾病进行干预,争取在早期就将病情控制好,避免疾病发展到后期,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除此之外,要明白,小孩子并不是“小号”的成年人,大多数成年人可以使用的药物小孩子并不一定就能使用,在孩子出现疾病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治疗,不要盲目给孩子使用药物。

参考文献:

[1] 梁燕.流感知识很重要[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1,11:25.

[2] 周萍.冬季如何预防流感[J].家庭医药,2019,8:4.

[3] 刘纭江.如何预防儿童流行性感冒[J].养生保健指南,2019,39:87.

[4] 方冰青.预防疾病平安入冬[J].健康博览2018,11:14.

[5] 袁颜.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预防攻略[J].饮食保健,2020,9:235.

[6] 汪秀琴等编著,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8:150.



,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

2 阅读: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