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的朋友们基本上打了明牌,除了“石油朋友圈”,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金属朋友圈”,这种金属非常疯狂,就是铜。

铜这个金属现在的情况就是,谁有谁就是你的朋友,跟石油一样:“只要你是重要的产油国,还是能溢出的,你自己消费还少一点,你们就都是我的朋友。”

我们看我们的战略,咱们这么多国家来来往往就能看出来,铜也一样。智利作为全球最大的铜储备国和生产国,以前都是美国的基本盘,现在为什么咱们跟智利关系搞得好,跟秘鲁关系搞得好?
为什么?因为他们有铜。只要你有这些资源,你就一定是中国的朋友,关系不好也给你搞好了。就比如澳大利亚,曾经在外交上与中国有过波折,但如今双方关系也在不断改善。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

中国既然是以制造业立国,我们要加强搞制造业,高端制造、新质生产力都离不开铜,那又怎么能跟这个矿过不去呢?
从日常生活中的电线电缆,到高端制造业中的芯片、新能源汽车,铜的身影无处不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铜是现代制造业的“血液”,它流淌在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支撑着整个产业的运转。
那么制造业的发展其实是跟铜矿息息相关的。最早发展的全球最强的制造业从美国开始,美国继承了英国之后,美国的制造业发展的第一也是全球找铜。

所以全球最大的铜储备国和生产国智利,它最大的铜矿基本上都是美国企业投资的,比如说必和必拓,力拓集团等等。
埃斯康迪达,这家全球最大的矿产公司,它的全球最大的三大股东,必和必拓持有该铜矿57.5%的股份,力拓集团占30%,日本的三菱也分得了10%的股份。从这些股份占比中,我们就能看出制造业发展的脉络,英美日等制造业强国的身影跃然纸上。

如今,轮到中国发展制造业了,虽然在埃斯康蒂达铜矿这样的巨头项目中,中国暂时没有机会占据主导,但我们积极参与到其他相关项目中。
比如中国修建前海港,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方便运输铜矿。对于像必和必拓、力拓这样的矿业巨头,中国通过入股的方式参与其中,加拿大的量子项目,江西铜业也成为大股东之一,即便没有管理权,也能获得分红。

非洲的赞比亚也是一个典型例子。2023年赞比亚局势动荡,导致铜产量大幅降低。而在局势稳定后,赞比亚宣布从2025年到2027年,铜产量要翻4倍,这一消息让全世界的制造业为之欢呼。而美国银行也对全球铜产量做出评估,预测到2030年,全球铜产量仍将短缺500万吨。
在赞比亚的铜矿项目中,不仅有佳能可、英美资源、必和必拓等国际矿业巨头,中国有色集团也参与其中,此外还有印度的韦丹塔公司。
众多企业在这里汇聚,激烈争夺着宝贵的铜资源,也凸显了赞比亚在全球铜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再看智利的第二大、全球第三大铜矿,其三大股东分别是佳能可、英美资源和日本的三井,三家以44%、44%、12%的比例瓜分了该铜矿。
从这些铜矿的股权结构中,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制造业的发展与铜资源的布局紧密相关。中国要发展制造业,借鉴英美等国的经验,提前布局铜资源,是必然的选择。

除了陆地上的铜矿资源,海洋中还蕴藏着巨大的宝藏。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海底管理局管理着海底资源,也就是公海的各种资源。

在海底,存在着一种形如小土豆的多金属结节,里面包含铜、金、钴、镍、铁等多种金属。这些多金属结节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经过地壳运动、火山爆发、岩浆活动以及海水的电解等多种复杂作用形成,如今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底大量分布着。
中国坚定地维护联合国的权威,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通过与国际海底管理局建立良好关系,获取在全球公海进行探矿的权利。

目前,中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都已经获得了探矿证,印度也在积极申请。据已探明的数据,海底的多金属结节中仅铜资源储量就高达3亿吨,这个数字比全球第一的智利和第二的澳大利亚的铜矿储量总和还要多。
这足以显示海底铜资源的巨大潜力,也解释了中国在维护联合国权威、积极参与国际海底资源勘探方面的坚定决心。
铜资源是中国发展制造业绕不开的关键因素。为了满足制造业对铜的需求,中国积极与全球的铜矿资源国建立友好关系,从陆地到海洋,全方位布局铜资源。

这些国家因为铜,成为了中国制造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伙伴,共同构建起了中国独特的“铜朋友圈”。
而随着全球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对铜资源的争夺和合作也将持续上演,中国在这场资源博弈中,正凭借着积极的战略布局和坚定的行动,稳步前行,为制造业的持续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文本来源:@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