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朋友分享给我一份文档,是2021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17个地区做的意义感调研。
初读觉得十分有趣。他们通过一个开放式问题收集了一万多人的回答,最后出来的结果挺让我意外的。
本来想全文翻译,但实在太长。就做了精华节选。
第一部分是研究方式
第二部分是总体鸟瞰
第三部分是分点细究
一 研究方式
What Makes Life Meaningful? Views From 17 Advanced Economies Family is preeminent for most publics but work, material well-being and health also play a key role
生命的意义来自哪里?来自17个先进经济体的调研
对大多数人而言家庭至关重要,工作、经济条件和身体状况也有关键影响
How we did this
For this report, we conducted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Pew Research Center surveys of 16,254 adults from March 12 to May 26, 2021, in 16 advanced economies. All surveys were conducted over the phone with adults in Canada, Belgium, France, Germany, Greece, Italy, the Netherlands, Spain, Sweden, the United Kingdom, Australia, Japan, New Zealand, Singapore, South Korea and Taiwan. Responses are weighted to be representative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in each public.
我们的研究方式
在2021.3.12至5.26期间,我们在16个发达经济体对16254名成人进行了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受访者来自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所有调查均通过电话进行。调查结果被加权以代表当地的成年人口。
Respondents in these publics were asked the following open-ended question: “We’re interested in exploring what it means to live a satisfying life. What aspects of your life do you currently find meaningful, fulfilling or satisfying?” Responses were transcribed by interviewers in the language in which th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受访者会被问到以下这个开放式问题:“我们正在探索一个课题,关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生活。目前你觉得你在生活的哪些方面感受到了意义、充实或满足?”访谈员会用访谈时使用的语言记录下答复。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surveyed 2,596 adults from Feb. 1 to 7, 2021. Everyone who took part in the U.S. survey is a member of the Center’s American Trends Panel (ATP), an online survey panel that is recruited through national, random sampling of residential addresses.
在美国,在2021.2.1到2.7期间,我们调研了2596个成年人。参与的每个人都是美国趋势小组(ATP)的成员。这个小组是一个线上调研小组,它的成员是根据居住地址在全美范围内随机招募的。
This way nearly all adults have a chance of selection. The survey is weighted to be representative of the U.S. adult population by gender, race, ethnicity, partisan affiliation, education and other categories. In the U.S., respondents were asked a slightly longer version of the same question:
这种方式几乎可以囊括所有成年人样本。调查结果对性别、种族、民族、党派、受教育程度和其他类别进行了加权,以代表美国成年人口的总体情况。在美国,受访者会被问到一个稍微长一点的同样问题:
“We’re interested in exploring what it means to live a satisfying life. Please take a moment to reflect on your life and what makes it feel worthwhile –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 below as thoughtfully as you can. What about your life do you currently find meaningful, fulfilling or satisfying? What keeps you going and why?”
“我们有兴趣致力于探究什么是令人满意的生活。请花时间回顾你的生活,是什么让你感觉到价值——然后尽可能详细地回答以下问题:现阶段你生活里的哪些东西让你感觉到意义、充实或满意?是什么让你不断前行,为什么?”
Researchers examined random samples of English responses, machine-translated non-English responses and responses translated by a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firm to inductively develop a codebook for the main sources of meaning mentioned across the 17 publics.
研究者随机查看了英语回答、机器翻译的非英语回答以及由专业翻译机构翻译的回答,由此汇总出一个编码手册,以归纳17个区域所提到的主要意义来源。
The codebook was iteratively improved via practice coding and calculations of intercoder reliability until a final selection of 20 codes was formally adopted (see Appendix C).
通过编码实践和编码员间信度计算,编码手册不断迭代,直到最终版本的20个编码被采用。
*译者注:“编码员间信度”是用于评估不同观察者或编码者之间一致性的一种测量指标。它常用于内容分析、数据编码等领域,以确保不同人对同一数据或现象进行编码时能得出一致的结果。——查自网络
To apply the codebook to the full collection of 18,850 responses, a team of Pew Research Center coders and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were trained to code English and non-English responses, respectively. Coders in both groups coded random samples and were evaluated for consistency and accuracy. They were asked to independently code responses only after reaching an acceptable threshold for intercoder reliability.
为了在全部18850个样本回答里使用这份编码手册,由中心编码人员和专业翻译人员组成的小组接受了培训,分别对英语回答和非英语回答进行编码。所有编码者都会对随机样本进行编码,然后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度。他们只有在编码员间信度达到一定阈值时才能对回答进行独立编码。
二 总体鸟瞰
意义感的分类编码如下图
(排序下来是:家庭和孩子,工作和事业,物质生活,朋友和社区,身心健康,社会环境,自由独立,爱好娱乐,学习,自然户外,伴侣,社会服务,旅行,退休,信仰,宠物)
第一:家庭
总体上看,分析了大家的回答以后,很明显其中有一个意义来源占据了主要地位:“家庭”。17个经济体调研中,有14个区域比其他人更多地提到家庭的意义,并认为它最重要。
他们非常强调和父母、兄妹、孩子、孙子的关系,频繁提到和亲人度过的愉快时光,为亲友取得成就感到的骄傲,还有在自己有生之年为后代留下更好世界的愿望。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希腊和美国,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人提到家庭让他们感到人生充实。
第二:事业
在工作和事业重要性上,大家也是持相近观点。在大多数调研区域,“工作”是排列前三的人生意义之一。当然,不同地区给予工作的重要性也会差别很大。比如意大利是高达43%,而韩国则低至6%。
尽管在意大利很多人将工作和家庭列为意义来源,但在美国等地方,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将事业列为意义之一。
还有一些人描述了事业上让他们感受到意义感的细节,比如一位网络安全工作者看到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会很享受,或者是一位老师沉浸于教孩子历史,其他人更多是笼统提到如何享受他们的工作,或者是同僚关系,或者是学识上的挑战。
第三:稳定的物质生活
很多人也强调了“物质生活”的重要性,包括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奢侈,以感受到人生意义。在17个受调研的经济体中,有9个地区的人将“物质生活”列为前三的意义来源之一,在大多数地区,大约五个人里有一个以上的人会提到它。在韩国,物质条件甚至成为位列第一的意义来源。
不过,大家提到的物质生活方式不尽相同,从“桌上有食物”到“头上有屋檐”到“有足够的收入养家糊口”,以及从“没有债务”到有“足够的钱”享受摩托车自驾或其他旅行活动。
接下来看一下各个地区的不同选择。
美国以外,“宗教信仰”不在十大意义来源之列,只有少于5%的人提到这点。有15%的美国人提到上帝是意义感的来源,“宗教信仰”是他们第五个被经常提到的话题之一。
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瑞典则相对更重视“自然户外”的意义感。在这些地区,“自然户外”是第八个被经常提到的点。
“生活在新西兰我觉得很满足。这个地方有美丽的自然风景,也有对自然的敬意,这让我们和这片土地更好地连接在一起。我喜欢户外,每天跑步,看蓝天、森林和奇妙的人们,和其他我去过的国家相比,这里给我的身心更能带来积极影响。”
--新西兰,18岁,男子
在英国,有五分之一的人提到“爱好”带来生活的满足感,这项仅排在“家庭”和“朋友”之后。
在回答意义感这个问题时,平均有10%的人提到了在追求意义感路上遇到了“困难和挑战”。这个比例也是地区间各有变化。在意大利,有五分之一的人提到困难,在新西兰和英国则只有5%或更少的人提到困难。
在意大利、美国、西班牙地区,提到“社会环境”的人会更倾向于提及困难,相反,在韩国和中国台湾,提到“社会环境”的人反而不太提有遇到什么困难。
另一方面,提到“家庭”“朋友”“爱好”“学习”的人也更少提到困难。
回答问题时,有人会提到很多方面,有人则只给出一个答案。后者有平均34%的人。其中韩国和日本地区的人有一半都是只给到一个答案。
相比老年人,年轻人(30岁以下)会更看重“朋友”、“工作”、“学习”和“爱好”。年长的人更倾向于讨论“退休”和“健康”,同时也会比年轻人更容易提到“困难和挑战”。
男性和女性的回答没有太大差别。女性可能会稍微更倾向于提到“家庭”和“健康”。
高学历和高收入的人更倾向于提到“家庭”和“事业”。更多高学历的人会提到“社会服务”,更多低收入的人会提到“困难和挑战”。
左倾意识形态的人更多提到的是“自然户外”、“朋友”、“学习”、“爱好”,不太会提到“宗教”。
三 分点细究
*译者注:这部分分成了6小点,他们的分类方式也很有意思
1 在他人关系里找到意义
家庭和孩子
Family and Children
出乎意外地,“家庭”是最被频繁提及的意义感来源。平均有38%的人提到他们的直系旁系亲属,孩子或孙子等。特别是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希腊和美国,有近一半及以上的人提到“家庭”。在只给到一个答案的回答中,“家庭”是被提及最多的。
30-49岁的人会更容易提到“家庭”。比如在澳大利亚,30-49岁的人中有70%提到了“家庭”,50-64岁的人中有60%提到,30岁以下或65岁以上提到的人则少于一半或更少。
收入等于或高于该地区平均收入的群体会更多提到“家庭”,同样,学历更高的人也是。
总体上,女性会更倾向于提到“家庭”。比如在新西兰,64%的女性提到了,而同时只有45%的男性会提到。但这个性别差异在西班牙、意大利并不明显,在“家庭”被提及相对更少的地区也不明显,比如韩国、新加坡、日本。
朋友和社区
Friends, community and other relationships
澳大利亚人是提到“朋友和社区”最多的,有28%。然而,东亚地区是最少提到的,比如日本、中国台湾、韩国,少于十分之一的人提到。
18-29岁的年轻人更容易提到。在希腊,这个年龄差距最明显。37%的年轻人提到了家庭以外的关系,65岁以上的人中,只有5%提到。
在其中五个地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倾向于提到“朋友和社区”。比如在美国,31%的高学历人群有提到,而低学历人群中只有13%。
在其中六个地区,意识形态左倾的人更容易提及。比如在加拿大,左倾的人提及率是29%,右倾的人是11%。
伴侣
Spouses and romantic partners
美国地区提到“伴侣”的人最多。提到伴侣的人,有的提到对方的陪伴,有的提到这段关系帮助自己克服了困难,成为更好的人。
“我妻子让我感到不仅是生存更是生命动力…她的提问和视角让我思考(和欢笑)。”
--美国,67岁,男子
宠物
Pets
相对而言,提到宠物的人是少数。一部分提到“爱好”的人会同时提到“宠物”。比如在新西兰,提到“爱好”的人中有12%提到了“宠物”。在美国是14%。
“在家人、动物,尤其是我的猫、我的狗和我的马的包围里,我觉得很满足,他们让我感到心安。他们让我的日子过得很舒服。如果没有他们,我会无聊透顶。”
--新西兰,60岁,女性
2 在宏观图景里找到意义
除了以上微观化的私人关系,还有人是在更宏观的生活环境、周遭及精神世界里找到意义。
社会环境
Society, places and institutions
当问到生活里的意义感,一些人提到了他们的居住环境、公共机构。这里面包括社会服务、地区经济,比如稳健的医疗保障、充满机会的环境,含有任何爱国或民族情感。
一些欧洲居民的回答里直接提到了欧盟。
所有参与者里,中国台湾居民是最多提到这个方面的,有38%的比例,是当地排列首位的意义来源。他们感激当地十分便利的基础设施,如一位女士所说“吃穿住行都很方便”。
有四分之一的新加坡人也提到了这点。这是当地排列前三的意义感来源。一些人提到当地让人感到安全的治安环境。
比较明显地,在美国,回答里提到负面内容的人有30%的倾向性同时提到当地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说,提及负面内容的人里有41%提到“社会环境”,没有提及负面内容的人里只有12%提到。
自然户外
Nature and the outdoors
一位德国女性提到“活着真好。每天都被鸟鸣叫醒,让我觉得很舒心。虽然与此同时,全世界的所有人都让我感到害怕。”
一名法国男子提到相似感受,尽管生活的其他方面十分贫瘠,自然里还可以存有希望:”我的生活没什么意义,幸运的是,我还可以身在自然里享受它。看着对面马路的自然风景,让我感到心满意足。”
受访者中,新西兰地区提及率最高,有14%,日本地区最低,只有1%。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新西兰、瑞典、中国台湾、英国,“自然户外”是十大意义来源之一。但在日本、新加坡和美国则相反。
一些人在提到自然户外时也会提到气候危机。在描述了一系列让她开心的事物后,一位新西兰女士提到:“真的,我的一个主要担忧是,大家太拿气候变化不当一回事了。”
在其中五个地区,意识形态左倾的人更容易提到“自然户外”。
宗教信仰
Spirituality, faith and religion
提到“宗教信仰”的人会提到他们和上帝或高层力量的关系,以及宗教社区等。
可见,美国地区对信仰的提及率最高,这是当地位列第五的意义来源。当地65岁以上的人和共和党倾向的人会更容易提及“宗教信仰”。
3 在个人事项里找到意义
工作和事业
Occupation and career
平均有25%的人提到了工作、职业或专业,17个调查地区里有12个地区将它列为三大意义感来源之一。
一些人提到工作给了TA基本的生存和尊严,一些人提到工作里的成就感和个人成长。也会有人提到工作里的困难和挑战,比如一位意大利女性说:“我并不觉得工作有意义,因为他们占满了我的个人时间。”
“我有两家公司,主要负责销售,做杂货生产和售卖的生意。现在工作是最让我感到满足的。我觉得它很有趣,我每周都会工作100个小时。”
--瑞典,21岁,男子
30-49岁的人更倾向于提到“工作和事业”。65岁以上的人则明显很少提到。高收入和高学历人群更倾向于提到“工作和事业”。
爱好
Hobbies and recreation
一些人提到他们的"业余爱好”,比如上网看电影、看球赛、听音乐、收藏物品、户外运动,或就只是在家休息等。英国地区提到“爱好”的人最多。
在八个地区中,相比年长者,年轻人提到“爱好”的居多。在五个地区中,男性提到“爱好”的比女性略多。在一些地方,左倾倾向和高学历的人更倾向于提到“爱好”。
学习和受教育
Education and learning
提到“学习”,大家讲到的有能上大学、与时俱进、学到新东西等。
“我觉得人生是一个无尽的可以去学习去开智的机会。自我发现之旅。对于世界我们做不了什么,所以我们可以先从改善自己开始。这样的发现之旅让我觉得很充实。”
--意大利,54岁,男子
总体上,相比65岁以上的人,18-29岁的朋友们会更多地提到“学习”。比如在瑞典,前者是1%,后者是31%。
旅行和体验
Travel and new experiences
总体上,提到“旅行”的人并不多,尤其东亚几个地区,韩国更是没人提到。
包括美国在内的四个地区中,高于平均收入的人更会提到“旅行”。比如在美国,6%的平均收入以上的人提到了,而只有1%的低收入人群提到。
社会服务
Service and civic engagement
一些人提到整体上的改变,比如“让世界变得更好”,一些人提到自己正在做的志愿服务。
美国地区提到此项的人最多,在新加坡、意大利、中国台湾这项位列十大意义感来源之一。
在一些地区,高学历的人更会提及此项。比如在澳大利亚,8%的高学历人群提到了,另外有4%的低学历人群会提到。
“我会教我的孙辈如何避免浪费食物以及回收循环。我为妈妈们提供志愿服务,教她们如何购买和烹饪本地食物,而不是买工业化的生产品。”
--比利时,70岁,女性
退休
Retirement
有很少一部分人提到退休或对退休生活的期待,比如有更多自由、时间,享受慢节奏等。对于意义感来源,一位英国男子留下了一句十分简洁的回复:“就是我不用再工作的事实。”
不出所料,提到“退休”的多为年长者。
4 让意义感生成的环境条件
稳定的物质生活
Material well-being, st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在这些发达经济体地区,很多人都提到了“物质生活”。包括是否有足够的钱活得舒服,买得到必需品,生活水平如何等。在超过一半的地区,生活水平是被提及的前三话题。在西班牙,它超过了“家庭”。在韩国,它是提到最多的一项。
受访者多数表达了他们对现在经济条件的满足和感恩。尽管部分人的生活并不算富裕。一位比利时女性提到:“虽然我没有很多钱,但足够体面生活了。我不需要变得富裕来让自己开心。我知道生活需要钱,但不能为了钱生活。”
也有一些人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么幸运。一位美国男子提到:“我希望我不用花收入的一半在食物和必需品上。生活成本在提高,而我的收入是固定的,快要付不起账单了。”
总体来看,富裕和非富裕的提到“物质生活”的人群是相等的。
身心健康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一些人提到“健康”是他们的意义感来源,不仅包括自己的,也包括爱着的其他人的。也有人会提到相关的健康运动,比如冥想、健身等。他们感恩当前的无疾病,一位德国女士提到:“我很高兴我现在很健康。顺便提一句,我是一名残疾人。”
欧洲地区的人更经常提到“健康“,特别是在西班牙,“健康”是最多被提到的意义感来源。在韩国和德国,这是第二个被提及最多的。在荷兰、希腊、法国、日本是位列第三。
在八个调查地区里,年长的人更倾向于提到“健康”。在荷兰最明显,18-29岁里有17%的人提到,而65岁以上有38%的人提到。
在六个地区里,女性更容易提到。比如在西班牙,有56%的女性提到,男性只有39%。
自由独立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一些人提到自由,是指个人的自由。
“自由,是最重要的事情。能自由去做任何想做的事,并不会伤害到任何人。人们应该要有这样的自由。”
--瑞典,61岁,男子
还有一些人是指社会环境里的自由。
在荷兰,有五分之一的人提到“自由",是各地区里提到最多的。在比利时、加拿大、新西兰、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瑞典、中国台湾,有至少十分之一的人提到。
在其中六个地区,高收入的人更多提到“自由”。比如在新西兰,有22%的高收入者提到,低收入者只有10%。
在其中四个地区,高学历的人会更多提到“自由"。比如在德国,和5%的低学历者提及率相比,高学历中有11%的人提到。
在美国,共和党倾向的人更容易提到“自由”,两倍于民主党。
5 关于困境
COVID-19
这个调查进行的时间是在新冠爆发大多数国家开始实行封闭管理后,以及大众疫苗问世之前。因而新冠对很多人的意义感来源产生了影响。比如让人重新审视生活,审视社会环境。
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瑞典地区提到这点的人最多。
在路上的挑战
Challenges faced as people search for meaning
虽然提问是正向的,但回复里也有很多负面反馈。
一些人感受不到什么意义。一个美国男子提到:“老实说,随年龄增长,那些曾经带来意义的东西都变得空洞了。所有东西不是无聊就是乏味。天气好的时候我会滑滑板,也还好吧,就是没有以前好玩了。”
一些人则会更具体地描述他们的困境,比如住房情况、财务、健康、工作、关系等。一位比利时女性提到:“当我付完所有账单我就所剩无几了,对于单亲家庭理应有更多支持。”
一些人提到的困难不限于个人,也包括社会上的。一位美国女性提到:“我觉得世界陷入越来越多的麻烦里了,生活越来越难。我不觉得它会变得更好。”
也有人提到失业、气候变化、下一代的生活等。
也有人提到过去遇到的困难,以及在克服困难中获得了意义。
总体上是10%的少数人提到了困难。然而相对来说,意大利(21%)、美国(17%)和韩国(14%)会更多。
“我几乎一无所有。我没有工作,条件很糟,和两个残疾人一起生活,没什么经济补助或公平待遇,没有任何东西能让我感到满意。”
--意大利,59岁,女性
在很多地方,低收入或低学历的群体更容易提到困境。以及觉得地区经济发展不良的人也更容易提到困难。
在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在提及“社会环境”的回复中,更多人会流露出负面性。相反,在韩国和中国台湾,提到“社会环境”的人则更少提及负面内容。
相对而言,提到其他话题的人较少会提及负面性。比如“家庭”便是一例。在16个地区中,提到“家庭”的人很少提及负面性。比如在希腊,23%没提到家庭的人会提到困境,而提到家庭的人里只有2%提及困境。“家庭”为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了缓冲地带。
在13个地区中,提到“朋友社区”和其他关系的人更少提到困境。
在9个地区中,提到“事业”的人更少提到困境。比如在日本,提到“事业”的人里有1%提到困境,没有提到“事业”的人里则有12%提到困境。
在一些地区,提到“爱好”的人更少提到困境。
在韩国、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法国,提到“物质生活“的人很少会提及困境。而在美国则刚好相反。
6 笼统的满足感
大多数受访者在回答时会指明具体的事情,比如什么人或什么事项让人感到有意义。但一些人的回答里却没有具体的东西,而是笼统地说觉得生活很满意。一位澳大利亚的女士回复:“我觉得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令人满意,充满意义,我很开心。”
德国地区的人这样回答的最多。
在一些地区,年长者这样回答的比较多。比如在比利时,65岁以上的人有14%表达笼统的满意,而30岁以下的只有1%。
一位西班牙男士说:“我很满意我现在所拥有的。我今年72了,我不想追求更多了。”一位荷兰男士说:“我一直在过有意义的生活,我觉得这很重要。我今年70了,我仍然在过有意义的生活。”
低学历和低收入者也更容易给出笼统性的回答。
【后语】
以上便是大概的调研翻译。
在翻译前,我也在朋友圈问了这样的意义感问题,大家的回复有:
“家庭和孩子”
“去码头整点薯条(及时行乐)”
“让我好好想一想”
“几乎是一切都满足,有意义,不过不是很高亢的那种满意,就是平和的满足,很踏实的慢慢生长”
回看我自己,我的意义感来源从以前的“事业”转移到了现今的“关系”,包括家庭和朋友,以及“日常学习”的趣味性。
对于此篇调研,简记下我的读后感:
1 没想到西方人给出的意义感来源多是和他人的关系,比如“家庭”“朋友”“伴侣”“宠物”等,这是最让我意外的地方,我以为他们更看重的是自由独立,反而是东亚几个地区就没几个人选择这些关系。反思,这里是否有我的“刻板印象”…
2 困难似乎更多来自于大环境,而个人关系和事项,比如“家庭”“朋友”“爱好”“学习”“事业”等是应对困难的缓冲地带
3 东亚地区的大环境满意度似乎相对更高
4 很明显,我们的意义感来源会随年龄而变化
5 分类里,他们把物质条件、身心健康、自由独立放在意义感生成的条件一项里,而不是意义生成本身
译者/王大安
场域活动孵化人,非虚构写字者
记录探索真实自我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