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自述:和14岁女儿较劲了半年后,我选择了妥协,没想到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03-31 22:41:45

今年上半年孩子情况让我很是烦恼。

孩子刚上初中不久,学习状态一落千丈,不仅考试全班倒数,还经常不交作业。

考虑到孩子一向乖巧、懂事,我刚开始一直静观其变,不敢问太多。

但到了期末,孩子厌学的情绪越来越强烈,三天两头的让我帮忙请假。

一提上学,不是头疼就是肚子疼的,带他去医院,医生说她没事。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的任何一个表现,基本上就是父母的水准。孩子一到青春期,总会让人感到头疼。

不上进、失去学习动力、消沉,每一种表现都很是棘手。

然而关键在于,要挖掘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化解成长危机。

01

父母毫无防备

孩子叛逆期就来了

孩子从出生一直是我陪在身边,爷爷奶奶家和外公外婆家轮着住。

因为我是独生女,平时两边都要兼顾,所以女儿也跟着我两边住着。

平时主要带孩子的是奶奶或外婆,孩子爸爸基本在爷爷家住,没有和我们一起两边轮着住,理由是外公家是套房,他住习惯了自建房。

我也因为老公不在身边感觉比较自由,爸妈可以帮忙带女儿,我可以在工作之余,和朋友外出小聚,也就没有太在意老公是否跟我们回娘家住这个问题。

我和老公都各自找到了舒适的生活方式,却忽视了孩子。

她想和爸爸妈妈一起住,厌倦了两边奔波的生活,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

在孩子读书时,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给她报了很多班,钢琴、画画、书法、围棋、游泳、羽毛球,古筝等等。

但这些特长班都没坚持太久就放弃了,可能是因为我们都采取交钱后就坐等孩子出成绩的态度,把一切交给孩子和老师。

一旦孩子懈怠了,就批评孩子没有学好,感觉自己花了很多钱,还要抽时间接送。

在付出和收获没有成正比时,我们是失望的,给到孩子的信息就是父母对我不满意。

她小时候考试没考好,孩子爸爸也会打骂,给孩子造成了很严重的心理创伤,这也是孩子厌学的源头。

回顾我的成长环境,父辈的强势,导致我性格唯唯诺诺。

孩子爸爸从小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下长大,受到妈妈的宠爱,性格自私冷漠,还有些大男子主义。

但他的学习成绩不如妹妹们,经常受到爸爸的到批评,想得到爸爸的认可又得不到。

这种不协调的成长环境,让他把很多压力投射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

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不自信,没有安全感。

每当孩子考到不理想,打,骂,写保证书,各种方法让人喘不过气,让孩子无心向学。

到了初中,孩子就开始反抗,厌学,一考试就身体不舒服,头痛,经期就会不准时等等。

02

青春期不是麻烦期

而是留给父母最后的机会

心理学上,孩子到了14岁左右,就会进入一段“心理断乳期”。

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过去的心理模式被打破,新的心理模式又尚未完全建立,所以看起来格外叛逆、矛盾。

整个人变成了一个火药包,易燃易爆炸。

这时候,父母的态度便显得至关重要。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不管孩子是愤怒、抑郁,还是无心向学,总是和父母唱反调,甚至随口说一句“无所谓,随便”。

事实上,这些都不是他的本意。

孩子敏感又脆弱,他嘴巴再硬,心里却依旧柔软,等待着有人可以帮他处理自己的困境,帮他一把。

要是能读懂孩子问题背后的呼喊声,孩子就有救了!

03

想要帮孩子走出困境

最重要的是这几个改变

1、谁痛苦谁先改变

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

如果我们父母一直不正视自己的问题,做出改变,就只能是失控的父母,最终逼出一个失控的孩子。

女儿休学在家,我特别焦虑和无力,我选择学习心理养育,让我明白改变自己才是关键,自己成长了才能带动孩子和家人。

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示弱,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学会了爱自己。

让改变发生,关键是放下控制和要求的想法。

从前的我说话带着评判、命令,没有安全感的我,控制孩子就像控制我自己的时间一样,让他们透不气来。

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我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看清了自己和老公的矛盾在哪里,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问题……

现在,虽然在生活中还会出现用惯性的思维说话、处理事情,但我能及时觉察到,并能做到及时止损,这就是我的进步。

2、把夫妻关系放在首位

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定海神针,稳定的夫妻关系可以给孩子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

老公的脾气是简单粗暴的,我现在尽量试着去理解他,所有孩子的事情都和他商量着来。

最近,我和老公每天上午都单独出去跑步。

说是跑步,实际上我真正的目的是借此用我学的知识和老公探讨。

这两天他很是开心和我说学了不少的东西,我俩针对孩子的行为讨论商量,相互补充。

他的脾气也好了很多,对孩子也不是那种吹胡子瞪眼了,少了以前的批评指责和抱怨。

现在老公也接受了孩子厌学的现状,理解了孩子不自信,缺失价值感和成就感。

3、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面对孩子

孩子自初中出现厌学问题后,我做出了各种所谓的“积极努力”,阻碍了我面对真正的问题。

我不停地寻找答案的路上,求助各种专家,找各种方法。

而正是因为一直急于解决问题,而没有让自己静下心去面对真正的问题:孩子心理为什么会生病?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告诉女儿,妈妈要开始学习了。

她问学什么,我说如何沟通,妈妈学习的目的不是要改变你,更不是对付你。

妈妈学习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我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我自己的情绪变稳定,轻松快乐,不总是那么焦虑和担心。

二是改善妈妈和你的关系,妈妈想和你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关系。

有一次,面对孩子颠倒黑白,我又开始担心起来,责骂孩子,孩子大声地与我理论起来,说她是废物,哭得梨花带雨。

我开始恐慌起来,这时想到看亲子沟通的方法,不急于安慰或提建议,不要急于做什么,先耐心等孩子发泄完,做她情绪的容器。

孩子连着抱怨了半小时后,忽然开始来安慰我,表示对不起妈妈,我的情绪失控,谢谢你。

我感动得抱住了孩子。

想到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面对孩子,要用“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心态,好的方面不过度高兴,不好的方面不过度焦虑伤感,平常心对待,这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修行。

演员谢依霖曾在一档节目中落泪:“养育孩子,是一件幸福但不快乐的事。”

是呀,孩子给了我们无数爱和温馨,但养孩子的过程,又确确实实充满着漫长而煎熬的各种挑战。

我们如何应对、化解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各种压力和问题,怎样带着它们前行,让它们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而非阻力。

这其中,真的很需要我们去不断提升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认知和技能。

1 阅读:210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