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法战争:冯子材"诱敌深入",如何让法军乖乖进入包围圈?

雪莲果说历史 2024-10-01 04:16:03

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月,当冯子材做好镇南关抗击法军的准备后,法军主将尼格里却坚守谅山不出,等待援军到达再会攻龙州。而冯子材进攻文渊,迫使尼格里不得不发兵救援。

1、文渊胶着战

文渊距镇南关约十余里,是越南的一个州,那里并无城池,法军派有两个排在那里驻守,分散驻扎在三个炮垒里。

冯子材曾报告于二月初五(3月21日)、六日(22日)率军出击文渊的经过说:

“…思为先发制人之策,初五日二更,当派萃字中、左、右三军各出五六队,并约勤军后应,知会楚军自由村隘会击。是夜四鼓,我军驰抵文渊,讵法于两旁高山伏贼数千,岭顶又筑三垒。我军弁勇奋不顾身,立破其二,惟石山高顶一垒坚甚未破。伏贼四起,枪炮雨密,萃、勤两军愈战愈厉。初六卯后,并分队由山后而上,贼始骇散。因天晚军饥,各暂收队,相机再取,夺获法匪枪械极多。是日,苏军亦来应援。先是,初五日,敝帮办派弁持令飞赴扣波督催萃字前军速来会剿。该军奉调,于是日辰刻亦由扣波进攻文渊之西,自辰至午,击毙法匪无数。亟欲进取,缘路远军疲,始行收队。楚军午后始到山顶,未能接战。”

黎贡德在《法军谅山惨败》一书中写道:

三月二十二日,早晨两点半左右,清军袭击了约有法军一连人驻守的同登(即文渊),战斗至四点半左右方才停止。“事实是中国军向我们的前哨进行夜袭。一个纵队从关隘大路,另一纵队则由油隘路前来。行进同登时,大约为避开我军的防地,后一路敌军下至河床,沿河前行。在一个时候,因为夜色沉黑,一个中国兵,定然是因想晓得自己的确在什么地方,燃了一枝洋火。但是,一队二十三团的四人组成的、由法尔贡排长指挥的哥萨克式的骑兵哨兵曾离开大哨,就驻在河的旁边。敌人纵队行动的声响使我们士兵警戒,洋火发出的光亮使他们看见敌人,他们即放出一枪。中国军见自己为我军所发觉,立即开始对同登攻击,他们这时距同登只不过五百公尺左右。

我们的大哨加以回击。当初次枪声发生时,驻在村镇房子中的我们的士兵…明白这是敌人的攻击,于是十分镇静地走去据守围墙上所穿的炮眼垛口。中国军被这面的枪火和大哨的枪火挡住,不能前进;他们不久便退却,在地上丢下几具死尸而去。…在天亮的时候,一队相当多的敌军攻击在悬崖高处担任大哨的二十三团的法夫尔中尉的一排人,想将他们包围。中尉派出一队人,守卫很受敌人威胁的退却线。他们一直坚持防卫战,至九点,差不多没有弹药了,又看见敌人渐次逼近,乃向西边的堡垒退却,十一点左右到达该堡。”

按照这些叙述,则清军所遇到的只是两个排法军的抵抗,那么,无论作战进行得如何,都不会十分激烈,更不会有“死伤极多”等情形出现。

苏元春与冯子材有争功之心,在三月二十四日奏报军情时,就用低调描述了这次战斗:

“冯子材料其必来图我,不如先发制人,一面分告王孝祺及臣元春戒备策应,一面挑派精锐,于初五日晚往袭文渊。四更,既入其栅,敌伏不动,而于两旁高岭先筑数营,环炮下击。勤军哨长蓝翎守备王金可中炮阵亡,萃、勤两部勇丁死伤尤伙,比及天明收队。初六日,复与接仗,相持至暮,互有伤亡。”

彭玉麟等对冯子材的态度较好,但在四月初二日(5月15日)的奏报中,也未过分谊染此事:

冯子材“率王孝棋军于初五夜出关袭敌,山有贼垒三,安巨炮。我军已入街心,自五鼓战至初六日午刻,贼益盛。王孝祺马中炮毙,易骑战,率死士由山后攀崖而上,破其二垒,毙贼甚多。我军伤亡亦多。未刻,我军饥疲乃还。”

清军似乎并未占多少便宜。

2、冯子材“诱敌深入”的布置

自己的手下败将居然敢来偷袭,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尼格里的自尊心;而清军以数千之众,日夜攻打只有法军两个排据守的堡垒,却不能取得完全的胜利,以致败退而去,暴露了清军的战斗力是十分薄弱的,这又增长了尼格里蔑视对方的心理,从而使他抛弃了原来的冷静态度,突然决定改变“固守待援”的计划,而匆忙召集军队,准备出发攻打清军。

黎贡德写道:

“爱尔明加中校将以上的事件(即清军夜袭文渊)报告尼格里将军,将军指示军队带六天的军食,准备好在第一次号令下时立即出发。”

经过一番努力后,尼格里集中了除了部署在文渊的二三团主力以及作为后备队、数达千人的外国人编成队第三营外,“一四三团共有四百四十人的一个营、一一一团共三百三十七人的一个营、外国人编成队共三有七十人的第二营所组成,总数为一千一百三十七名步兵,再加上萨克雪炮队。将全部的后备兵计算在内,全军的总数为二千一百三十七人及十尊大炮”。

这点兵力与他将要交锋的清军相比,只是一个很小的数目。

中国军队“数量上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他们所占据的阵地是十分坚固的,有十分好的工事,所以,只为着使我们士兵出现在龙州大路上的简单欲望,决不是使尼格里将军决定牺牲士兵冒险作战的充分理由”。

那么,尼格里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黎贡德也提出了这个问题:

“尼格里将军带了这么少的人马,怎样去做这样可怕的冒险事呢?在数天前,他不是用一种不受理的理由去答复政府表示要他向前进攻的希望吗?”

对此,黎贡德自己回答称:是清军的主动袭击文渊的行动改变了整个事态,这意味着清军准备主动进攻。“但情势刚刚改变了,他已不是事态的主人,而是被逼居于被动的地位了。”

冯子材的诱兵计取得极大的成功。

冯子材知道,在袭击文渊以后,法军决不会善罢甘休,所以也做好了迎敌的准备。关前隘地形奇特险要,中间是一条宽不到两丈的狭窄土路,两边高山夹峙。西边的山叫凤尾山,东边的仙叫大青山,都有二三十丈高,山上云雾缭绕,树木繁茂。凤尾山向南逐渐倾斜,低到接近平地的地方叫龙门关,与镇南关西边峡口的右辅山遥遥相对。

大青山也向南倾斜,连接由五个小山蜂组成的小青山,小青山再向南延伸,与镇南关东边的马鞍山相连。东西两边的高山还延伸出一些低矮的丘陵,横七竖八地起伏着,成为关前隘的一道道屏障,称为横坡岭。东西高岭之间是一个狭长的山谷,宽二三里,长四五里,到处是未开垦的荒地,藤萝蔓生,八角树长满了整个山谷,只有几户山民零零落落地散居其间。小青山和凤尾山从东西两面各伸下一条横岗,互相连接,横截山谷,形成一个山隘,叫做磁口。

一月间冯子材指挥萃军将士在磁口筑起一道长约里,以土石紧密固砌的长墙,横过山谷,截断关道。长墙高七尺,底厚丈余,上面满布雉堞,以供士兵向外观察和射击之用。长墙向外一面开有若于栅门,以便军士进出,取名为先锋栅,墙外还挖有一条四尺宽、五尺深的堑壕,是预防法军攀爬长墙面设。

在长墙的后面约一里处,又筑有一条与长墙平行的简陋土墙,土墙上开有一些栅门通向后方,军士进出均凭腰牌令箭,取名叫栏冈栅。守军则驻在两墙之间,里面除设有营帐、仓库外,为了避免法军炮火的杀伤,冯子材还要将士挖了二三百个地垒,即在地下四尺深处挖一条条坑道,坑道宽六尺,深五尺,曲折成形,每距六尺开一垛口以供出入,两个垛口之中酌留原土以作间隔,高与地平。战时,每垛约驻兵十人,如法军放炮,则士兵躲入坑道内,炮火过后再出守雉堞。由于坑道深藏地下,即使炮弹落下也难炸透伤人,就是偶尔落入坑道中,因为坑道曲折,又有垛口相隔,伤亡的只是一垛人,而不会伤及他垛。

冯子材亲率萃军九营分扎长墙一带,勤军八营分扎萃军之后,各营相距不过半里,形势极为联络。大营即驻在墙内半山,距墙不及20丈。

从文渊回来后,冯子材加强了防御,派出一支军队去防守关前做前面的横坡岭,“查南关二里许左手之横坡岭,正法匪入犯必由之路。初六收队后,即派督带萃字左军各营副将衔尽先补用参将梁振基、管带萃字左军左营拔补把总黄万桂,各率所部筑垒扼扎,以当前敌”。

3、法军如何上钩?

二月初七日(3月23日)早晨,尼格里率领法军出发,于8时半到达空无一卒的镇南关。

这时,晨雾弥漫,不易看清前面的东西,“尼格里将军命令部队在关口后面整体结队,等待他作侦察,给军兵以指示。东京冲锋兵即停在关门边,较向前推进的骑兵,不久即与敌人接触。敌军的鞘兵开头乱放阵枪退却了,继则穷途反噬。我们的两名下级军官,曾进至一公里远,为敌人所追逼,不得不半路折回。其中一人的马受了伤,落在稻田的泥淖中,骑兵没有办法,只得丢了马,自行逃命”。

冯子材关于此战则称:

“初七辰刻,垒尚未成,贼遽来攻,法弁三骑先,大队在后。我车击毙其二,并夺获洋马一匹。”

法军的先头部队虽然遭到打击,但战斗并未因而立刻开始,因为大雾未散,不利于开展军事行动。法军只是趁此机会,把后备队调到镇南关来。10点半钟,大雾开始消散,尼格里指挥法军进攻清军阵地。他命令由法列指挥的一四三团的三个连,担负攻打大小青山清军阵地的任务。

他们采取的仍是法军的传统战术:即先炮轰对方阵地,然后才由步兵发起冲锋去夺取对方阵地。依靠这种战术,一四三团虽然很顺利就赶走了路上的一些清军,但在继续向小青山上的第一二号堡垒发动进攻时,却遇到了麻烦:

“地势的种种困难及这一连串的行动,使他的攻击迟延了很久。所以外国人编成队的第二营反占先了,这营将兵攀登与大路相接的斜坡,因而由最短的路径,接近了敌人这个阵地。”

到下午两点,法军占领了第一二号堡垒。

尼格里闻知后,赶到二号堡垒,并调炮兵前来堡中,又派出一四三团的一营追赶溃退的清军,部署进攻第三号堡垒。

当法军执行这些命令时,才发现他们面临的是十分复杂的地形:

“从他抵达的地点上看,则该地地势和敌军的营寨了如指掌,四面坡度很陡峭的山峰耸立,从某些地方看来,这些山头似是组成连续不断的山脊,但实际并不是这样,因为有很低的山做把它们分开来,如果炮兵要前进,必须先爬上山头,直至峰顶,然后再入山底,而山底又茂草丛生,阻碍前进。”

尼格里的意图,是由一四三团夺取大小青山的清军阵地后,再居高临下地从背后袭击相距约三里的长墙。然而,当法军费用尽力气攻下三号堡垒后,天色已晚,无法再战斗下去,一四三团遂在新占领的阵地扎营过夜。

与此同时,尼格里命令一一一团从大路前进,先攻取横坡岭的清军阵地,然后建立一个可以轰击长墙主阵地的炮兵阵地,与一四三团配合,从正面进攻长墙清军阵地。一一一团经过相当激烈的战斗后才夺取横坡岭阵地,逼近了长墙,但却无法找到适合的炮兵阵地。

这时,“黑夜袭来,一一一团适在有林木的注地中,浮尔司令认为军事行动已完全终结,因为战斗渐渐向前面及右翼远开了,所以他决定爬上山谷右边的斜坡,以便与旅部主力会合。这种行动让大路空无人守,对于明天战事的结局发生严重的后果”。

按照尼格里的计划,在一四三团和一一一团的这些作战成功后,尼格里“便将令据守山谷谷底的一一一团,从正面攻击那道巨大战壕,同时大堡的一四三团也从背后进攻大战壕,使敌人无法坚守。敌军壕营的其他堡垒,至少在山谷右边的那些堡垒,因极临近有林木的大圆丘,是以必须急速攻夺”。

但是,这天的战斗并未达到尼格里的预期目的。在进行这些战斗时,法军仅战死4人,伤25人。

据法方记载,当法军进攻大小青山及长墙时,驻守油隘的王德榜部曾出动前来援救,“油隘的中国军出现在我军的右侧。他们人数很多,从阵地走出,拥蔽诸山脊,从离我们队伍二千五百公尺的地方,发出很激烈的炮火,他们向青空中射击,当然没有生出什么结果。末后,在五点半左右,一队人数频多的敌军沿同登大路向前推进。寿非司令命令他的第四连加入阵线,填补第三连和第二连间的空隙。

那时,第三连驻扎镇南关上的堡垒,第二连在油隘大路所通过的第一个山隘上布阵。五点左右,这第四连对着距一千公尺和一千二公尺的地方,发出密集的枪火,立即阻止了敌军的移动。

尼格里将军从他所在的地点上望,看见敌方的行动,让萨克雪炮队以榴弹向敌人射击,他命令罗北上尉带了一组炮队,向原路回来,归寿非司令使用,…六点半左右,中国军为我方的密集枪火及萨克雪炮队所阻挡,转向他们的营地去了”。

不过,法军注意到油磁清军行动上的一个变化:

和以往清军战败即逃的作风相异,“但是,现在的情形不同,天朝的军兵并没有逃走,他们转回原来的阵地,他们在阵地据守对我方有严重的不便,把旅部所有的后备兵吃往不能移动了”。

尽管这一天的作战结果并不如所预料那样成功,但法军毕竞攻占了原由清军踞守的大小青山的三座堡垒,只要再攻下一个或两个清军堡垒,法军就可以居高临下地威胁清军的长墙工事,摧毁或攻占长墙就是轻易的事情,到那时,法军又可以重演追着清军的后面前进、不断攻占地方的喜剧。

面对着如此辉煌的前景,使得骄狂自大的尼格里忽视了清军的一个重大行动,即源源不绝的援军正从后面开上来,并迅速加强各防御阵地,从而形成了对法军的绝对优势。这样,当天清军作战稍处下风的情形,倒成了吸引法军继续攻击的绝妙诱饵。尼格里反而指示法军,第二天仍照原定计划两路夹攻长墙。

夜间,作战了一天的法军疲劳极了,都忙着找地方休息。

4、荒唐的“误判”

而法军的运输队却活跃在同登到镇南关的大路上,为的是要把翌日法军进攻所需弹药运到各出击点。但是,出于法军宿营地点的变动未能及时通知运输队,所以,法军运输队作了很大的努力都不能完成任务。

由一位副官带领,输送军火向前出发。这位副官走了很久,总是希望得碰到一一一团的队伍,但是,在上面说过,这团部队离开了大路上二号堡垒去了,以致大路完全无人据守。在某一个时候,副官觉得自己走得太远了,向原路折回镇南关,他把输送的军火放在那里,继则于午夜到达同登。杜宾上尉于是认为兵马都过度疲劳了,不能随即转回谅山,乃将转回谅山的日期延至明天早晨,不幸,这样一来,军火就不能及时运输至战场上了。

…在最前线突进的一四三团的三连人没有弹药了,他们派出向二号堡垒领取的搬运人员,由海军陆地炮兵的嘉尔顿上尉率领,从这里向大路上指定军火应当放下的地点去。经过很久的找寻后,这位军官终于获悉,军火是放在镇南关口,搬运工人当然定要向那边去领取。所以他们差不多走了整夜,直至早展五点,他们才回到原地来。这件意外事故的第一结果,使是迟误了一四三团的向前进军,因为子弹的分配需要相当的时间。

初八日天明,决战开始了。尼格里仍然采取两路分进合击的战术。其中,他命令爱尔明加中校应带一四三团和东京冲锋兵,乘浓雾遮复山野的机会,攀登大山顶,要不为敌人看见而突如其来地占领防守大堡的敌军阵上。

早晨7点钟,爱尔明加率军出发。“他并不一直向大堡进攻,他绕道由东边挨向前去,他想在这方面找出一条路径,但找不出来。他到了一处洼地的边上,如果他要到达目的地,就必须经过这洼地;但这处洼地的斜坡是十分峻峭,实在是不可能走下去。他试了几次,但都不成功。他于是停下来。他打定主意从原路回去,试作直接的攻击。他将他努力的企图不能成功,报告将军;但因为地势的难行使交通十分困难,所以将军获得这件意外消息的时候已经过迟了”。

而当爱尔明加带着他的士兵在大山中转圈时,急于取胜的尼格里却误会他已经偷袭成功了,“尼格里将军一自早晨起,因未曾听到大山头方面发出一响枪声,所以他以为爱尔明如中校所要走过的地方只有一千二百公尺,必有充分时间夺取大堡,并已是无抵抗地进入大堡了。中国军像他们在多次的情况中所做的一样,定是已利用黑夜撤出了大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继续实行他拟定的作战计划,那现在便要夺取山谷下面的敌军阵地了。他下令要炮兵对这群防御工事开火,以便利一一一团队伍的攻击”。

这样一来,尼格里就必须为他的误判买单,法军的失败至此,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