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创业,打工一辈子」,是我的祖训,可我现在深陷危机

开店的笔记 2025-02-26 20:16:49
看了昨天的文章,有位老板说: “开店赚钱是赚钱,打工赚钱也是赚钱,为啥一定要开店呢?开店要投入,还有失败的风险。打工其实才是更好的选择啊” 他继续说: “这是我爸妈一直对我兄弟几个这么说的,我爷爷也是这样对我爸妈说的,算是祖传家训。 之所以关注你,也有想过做点生意,因为随着年龄渐长,在工厂的活已经开始干不动了,而且厂里效益不好,总感觉要倒闭了。 一直不敢动,一方面可能是受家庭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现实的原因,比如自己什么都不懂,也没有手艺,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这个话题其实之前也涉及过。我记得有位读者对开店赚10万极其不屑,说如果只赚10万,还不如打工。 如果只看钱,那打工赚10万确实更舒服,不用操那么多心,不用承担风险。但如果看实力和潜力,那就一样了,开店赚10万的含金量要比打工高很多很多。 先不说打工的命运是被别人掌控,没有真正的自由,也不说打工有可能有失业的风险,今天主要说说打工和开店的本质区别。 和打工相比,开店最主要是使用了杠杆。 杠杆是啥?杠杆就像一个工具,能让你用更少的努力赚更多的钱。纳瓦尔说,有三种主要类型的杠杆: 一是劳动杠杆:让别人为你工作,你雇佣员工,他们的努力就能增加你的收入。一个员工也许一天给你创造500的价值,你给200的工资,剩下的300块就是你的利润。一个员工200块,十个员工就是2000块,这就是劳动力杠杆的作用,你上班打工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个权利只有老板拥有。 二是资本杠杆:用钱来赚更多的钱,开店是要有初期投入的,运转起来后,店里的利润就是你投资的回报。上次在梅老板成都成都学员店探访,她那个店投入大约17万,开了一年,老板说现在已经回本了。也就是说,她那个店一年赚了至少17万。17万又生出了17万,后面还会生更多17万,这就是最原始的资本杠杆。打工存下的17万,你只能放银行吧,每年利息百分之一点几,也就是两千左右的利息,生不出17万。 三是产品杠杆:创造可以多次复制的东西批量生产的东西,比如开发了一个app软件,成本低但能持续赚钱。这里的说的产品,边际成本越低越好,app开发出来了,就基本不用投入了,但是可以一直卖,边际成本就很低。与此类似的还有书籍,媒体,电影,都是边际成本很低的。开店为啥要做私域宣传,为啥要发抖音做小红书,本质上都是在利用媒体杠杆,宣传成本可以很低。宣传成本低,就意味着获客成本低,利润也就会更高。 当你打工时,你是在用自己的时间换取薪水。你的收入受限于工作时间和工资水平。如果不工作,收入就停止了。这没有杠杆,因为你完全依赖自己的时间和努力。 但如果你在创业在开店,你就有机会用到劳动杠杆,资本杠杆和媒体杠杆。 打工是“挑水喝”,开店是“挖水井”,打工就像每天去河边挑水,今天不挑今天没水喝。开店则是挖一口井,前期辛苦挖井(投入成本),但井挖好后躺着都能出水;打工就像端盘子,端一碗赚一碗的钱。开店则是开饭馆,厨师炒菜、服务员端盘、顾客吃饭都在给你赚钱;打工更像“种菜自己吃”,开店像“开菜市场收摊位费”。 天底下其实有两种人:一种是用杠杆的人,一种是不用杠杆的人。 当然,开店确实也有风险,还可能赔钱,你的投资可能打水漂。但如果你规划好,准备好,研究好市场,打磨好产品,选好位置、做好宣传,风险就可以系统性降低。 退一万步讲,即使开店失败,你也能学到经验,个人能得到成长,这对未来的发展很有帮助,以后的路就多了一条,人生就做了一种可能。 潮汕人常说“宁愿摆摊买葱,也不去打工”,温州人也有句话:宁愿睡地板,也要做老板,都差不多意思。看来他们早就看透了这背后的玄机,他们是善于用杠杆的人。 我们这几天聊的话题都是普通人如何突围,如何你不懂背后的玄机,突围比较难。
0 阅读:0

开店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